奶頭樂理論在中國,辛苦和努力很廉價,格局和思維決定你走多遠

2020-12-18 ps設計生活閣

奶頭樂理論:

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避免階級衝突,就是製造「奶頭」、餵之以「奶頭」——使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思考能力、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

「奶頭」的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發洩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路遊戲、鼓動口水戰;

一種是滿足性遊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導明星醜聞,播放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

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要麼吃人、要麼被吃」的世界。美國指要使彼80%的人安分守己,此20%的人高枕無憂,就得採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

在中國,更適合Titty Tainment的翻譯或許是「肥宅樂」,「肥宅」是一群只滿足於待在家中,用電子遊戲、虛擬社交或者膨化食品、碳酸飲料麻痺自己的人,他們牴觸現實社交與工作,寧願一個人孤獨終老。大多集中在20-30歲的年輕群體。

窮人通過娛樂消遣時間,富人通過學習和提升,不斷學習,提高認知和眼界,提升格局和胸懷,看到的全是生意,遍地是金錢。

《格局》中說到,辛苦和努力是這世界最廉價的資源,而格局和思維才能決定你走多遠,飛多高。

只有當你停止有傷害的娛樂,精心開始學習提升自己,不斷積累經驗,你才開始了緩慢的徵途。

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世界80%的人只是被給予奶頭,職場是否也如此,奶頭樂理論的思考
    奶頭樂理論雖然到如今都未完全證實其出處,但是並不影響我們從中獲得一定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已然被奶頭塞住嘴巴,而怡然自得。奶頭樂理論是基於二八定律之上的,其認為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著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財富,由於二八定律的熟知性,我們很容易接受這個概念。
  • 「奶頭樂理論」帶來的危機
    「奶頭樂理論」帶來的危機感文:我是素顏爬在沙發上,翻看小視頻,看完一個,又看一個,眼看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流逝,要做的事情還一件也沒有做。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1995年,美國戰略學家布熱金斯基在舊金山一個集結了500名全球政治和經濟精英的會議上,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奶頭樂理論」。
  • 奶頭樂理論就是一個陰謀!遊戲,是專門給窮人的孩子設計的
    奶頭樂理論就是一個陰謀!遊戲,是專門給窮人的孩子設計的疫情期間學生們全部停課,但是停課不停學,教師們通過微信、網絡等及時地把課程推送出去,讓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學習。那個時候,商場都關門,他爸爸就說等商場一開門準給你買部新手機。
  • 人的一生格局很重要,思維決定你能走多遠
    一:你的思維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二: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就是思維格局,三:你有什麼樣的思維格局,就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你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就決定了你的人生是什麼樣。做生意實際上賣的不是產品,而是營銷,只要你通過思維找準經營模式,你的生意不火都不行。思維: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它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探索與發現事物的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格局:指對局勢、態勢的理解和把握。即一個人對事物所處的位置及未來的變化的認知程度。
  • 「奶頭樂理論」真香!
    即「難以停止」和「無法充分享受」。當你不自覺地進入一種狀態,並難以停止,沒充分意識到做這件事所連帶的後果與影響;事後才反應過來後,又感到非常懊惱和空虛。那你便處於上癮的狀態中了。熬夜刷手機但如果你為了逃避一些棘手的問題,打開了某APP,一刷就看到半夜,臨睡前又因此懊悔和自責。這,才是上癮。
  • 究其根本在於奶頭樂理論
    「奶頭樂理論」是西方國家提出來,用來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布熱津斯基也及時獻計獻策,創造了一個新詞彙——tittytainment「奶頭樂」,英文titty「奶頭」與entertainment 「娛樂」的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安分守己,此20%的人高枕無憂,就得採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
  • 你是不是中了奶頭樂,快來看看
    在上個世紀1995年,美國舊金山集合了500多名來自全球的政治經濟精英,他們根據全球化,討論了很長時間,最後一位名叫布熱津斯的人提出了著名的奶頭樂理論,這位布熱津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 見識決定了能走多遠——大格局追求的是重複的成功和疊加式的進步
    吳軍老師說態度(attitude)和格局(altitude)這兩個詞在英語裡只差一個字母,但並不能相互替代。有了好的態度,再有大的格局,才能把自己上升的天花板提高一大截。 對大多數人來講,獲得偶然的成功並不難,難的是逐漸讓成功從偶然變成必然。有些人滿足於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而大格局的人追求的則是重複的成功和可疊加式的進步。
  • 格局和善良,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局,是局限或者布局,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一個人思想、品格、思維認知的高度、廣度和遠度構成的一個三維空間,以及將其轉化為現實相匹配的行動力和毅力。所以,一個人的發展空間有多大,與對待事物的認知程度有關,也就是與格局的大小有關。
  • 決定你走多遠的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的努力
    《窮爸爸富爸爸》裡的富爸爸說,人與人的差距就在於人的思維。這話我認同。現在的人都羨慕王思聰有個首富的爹,說王思聰努力沒人信,去查查他雅思考試的成績,出生那樣的家庭讀書還那麼用功,別再逼逼了,不如去好好看看書多背幾個單詞,就怕人家出生比你好還比你努力。再來看劉強東馬雲,都是出生在農村,都是憑藉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番天地,擁有今天地財富和地位。
  • 決定考研那就去掉「奶頭樂」的不良嗜好
    可能當大家看到題目中的「奶頭樂」時,都覺得好奇,不知道「奶頭樂」是什麼意思?心想自己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會有奶頭樂的感覺呢?在這裡研學長告訴大家,「奶頭樂」是一種理論,是一種「NTL理論」,就是奶頭樂理論。這個理論據說是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從美國出現的,為了解決「二八」定律,即世界上80%的財富都由20%的頂端人群把控著。
  • 《天道》中小人物的命運啟示,格局的深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夠走多遠
    格局的深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夠走多遠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們都是小人物,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馮世傑」和「劉冰」,面對同樣一個問題,卻有大相逕庭的結局,這都是因為格局的不同。格局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每個人的格局卻能夠決定我們是如何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最終會收穫怎樣的一個結局。《天道》是一部2006年上映的電視劇,雖然至今已經有14年了但豆瓣評分依然高達9.1分,我們都知道豆瓣評分榜是國內非常真實的評分榜,好就是好,不好的作品也會無情地打成低分。
  • 致創業者:格局決定你的財富有多大,破局決定你能走多遠
    獵豹移動CEO傅盛認為:為了適應激烈的競爭,創業者腦海裡必須有一個對行業越來越清晰的認知格局腦圖。認知格局決定創業者走多遠。而且,如果創業者無法建立正確的認知格局,公司就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今天這篇,我會用自己的話告訴你,公司容易陷入的誤區,以及該如何建立正確的認知格局。
  • 決定人生高度和生活質量的,往往是思維方式
    不同的思維方式,會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你有怎樣的格局,就會有怎樣的結局。停止抱怨、幽默地看待人生、勇於直面問題…很多時候只需想開點,換一種思維方式,天地可能更開闊。心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做一個溫暖的人,停止抱怨,淺淺笑,輕輕愛。多換位思考,勇於面對問題,總有解決方案。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
  • 人生的思維格局,最終決定了人生結局
    「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20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所以,不要去做誰都想做、誰都能做的事情。只有去挑戰大家認為很有難度的事情,才能從中找到生存之路。這世上根本沒有捷徑,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如果你總是選最容易的路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無路可走。
  • 如何正確認識「奶頭樂」理論
    奶頭樂理論」是1995年由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來的理論。指的是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伴隨著競爭加劇,世界上80%的人口將被邊緣化,他們不必也無法參與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同時80%的財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2個字
    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關鍵就在於兩個字——志向。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王陽明看來,志向是完成一件事情的第一要務。志向決定上限一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志向。志向決定著你努力的方向,志向的大小決定人生的高度和上限。從一個人的志向就能看出他今後將會有多大的發展。有志向的人,會會沿著自己志向指定的方向做出努力。因為有了志向,就有了方向,有動力,往往更容易成功。
  •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看這6本書,提升你的眼光和格局
    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總說自己願意努力、肯加班。然而,真正做出成績的,往往不是只懂埋頭苦幹的人,而是那些有大格局的人。格局,即人們對於世界結構認知的程度。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再大的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你有多大的格局,就能做多大事業。格局大且眼光長遠的人,由於對世界結構的認知較為透徹,往往能夠做出正確且理性的選擇。
  • 決定你能走多遠的,是你的見識
    人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他們的見識。見識越多人的接受能力就會越強,越能夠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事物和觀點,就不會有偏見;見識越多人的心胸就越寬闊,更加熱愛生活。面對未知的事情時,人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和判斷直接反應了一個人的見識,見識的高低決定了思考的深度
  • 你的思維決定了你的成功,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在這
    為什麼會讓這些人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呢?根源還不是因為經濟條件低下以及外部機會匱乏。窮人從小到大其實都是處於「稀缺」的狀態,不管是金錢還是各種資源和機會。前段時間就有個老外「深入基層」做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充分證明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過著無可奈何的低質量生活。典型的如各種代工廠和流水線作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