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2020-12-19 騰訊網

據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透露,每年開學後的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少孩子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問題而到醫院檢查。

這些孩子經過專業全面的測量評估後,大多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

去年CCTV央視新聞頻道,就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話題做了詳細的報導。

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又有哪些表現呢?

感統失調的全稱叫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是指人體通過視、聽、觸、味、嗅、前庭、本體等各種感覺通道收集信息,並由大腦進行分析、綜合處理後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感覺統合失調則是指大腦在處理各感覺器官收集到的信息時,無法有效的綜合這些信息,這樣就無法使身體做出協調的適應性反應。

在醫學上,感統失調被稱為「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症」(Neurobehavioral Disfuction,NBD),屬於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大多發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嬰幼兒身上。

如果家裡的孩子有好動不安、動作笨拙、膽小害怕、討厭被他人觸摸、語言能力發展遲緩、怕生、黏人、學習障礙等表現,就屬於感覺統合失調。

上面只是列舉了感統失調的部分例子,下面將系統的介紹兒童感統失調的一些表現。

要想了解你的孩子,先要了解人體最基本的三大感覺系統,這三大感覺系統也是感覺統合最容易出現失調的地方。

1、前庭系統

前庭系統有兩個感受器,一個感受器是位於內耳的三個半規管、橢圓囊和球囊,主要負責人體的平衡功能;另一個感受器是位於腦幹後面的前庭神經核,這是一個微小雷達式的感應器官,由它組成的神經網絡就是前庭覺。

人體在學習時,主要通過眼、耳、口、鼻等感覺器官來接收信息,而這些信息必須經過前庭神經核的過濾才能傳入大腦。因此,前庭神經核是其他感覺信息中轉站和過濾器。

由於前庭神經核的特殊功能,使得前庭覺成為大腦感覺、運動覺的信息處理中心,對大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大腦功能的保護神。

如果兒童前庭系統發展失調,則會有以下表現:

空間感不良(距離和方向感差、容易迷路跟丟父母、閱讀時出現順序顛倒問題、學習時常把數字或偏旁部首寫反、小朋友做集體活動時易與他人碰撞)

大腦調節能力不足(做不了轉圈的動作、好動不安、注意力渙散)

身體協調性差(站姿坐姿不端正、走路和跑步的姿勢不協調、動作笨拙、容易摔跤)

視覺功能減弱(視覺靈敏度差、追視物體能力弱、難掌握球類運動、閱讀和畫畫會受到影響)

2.觸覺系統

觸覺是指通過皮膚上的感覺神經末梢接受來自外部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振動等產生的感覺。全身的皮膚就是觸覺感受器。

觸覺系統的感受器皮膚與神經系統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人體胚胎由三層特殊的細胞組成:內胚層、中胚層、外胚層。其中外胚層最後發育為神經系統和皮膚,因此皮膚和大腦是由同一組織分化出來的,皮膚可以看作人腦的延伸部分。

觸覺系統與人的學習能力有重要關係,皮膚上大量的神經末梢給大腦提供豐富且多元化的觸覺刺激,這極大的促進了人腦的學習能力。此外,觸覺也與大腦中的思辨能力、分析及關係組合能力有很大關係。

此外,觸覺系統與情緒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關係。

如果兒童的觸覺系統發展失調,則會有以下表現:

觸覺過敏(難以適應新的觸覺刺激、過於依賴父母和老師、缺乏自信心、排斥任何新學習內容、偏食、跟同齡人接觸時易發生爭吵、人際關係差、睡眠易頻繁醒來、抗拒戶外運動、抗拒洗臉洗腳和剪頭髮等)

觸覺遲鈍(動作笨拙、由於大腦分辨感覺的能力弱而導致的發音不順暢、缺乏自我意識、學東西比較困難、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不足等)

輕微腦功能失常(由於大腦對外界傳來的所有觸覺信息都有不正常反應,大腦長期處於一種動蕩不安的狀態,從而帶來輕微的腦功能失常。主要表現為異常的情緒行為反應,如焦躁好動、不跟人溝通、時常違背家長和老師的意願、特別黏人等)

出現學習障礙

3.本體系統

本體覺是指身體對自身各個部位空間關係及運動狀態的整體感覺,本體覺的感受器分布於肌肉、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

我們即使不用眼睛看也能夠準確的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閉上眼睛也可以上下樓梯,這些都是靠本體覺實現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體覺先天並不發達,而需要在前庭系統和觸覺系統都正常發展的情況下,本體覺才能順利發展。

如果兒童本體系統發展失調,則會有以下表現:

對肌肉控制不良(寫字繪畫效率低下、口唇肌肉控制力差則容易出現構音障礙、說話口齒不清、語調異常等)

手眼協調差(寫作業時抄錯數、抄寫課文易漏字或者順序顛倒)

手耳協調差(聽寫任務易漏記或錯記、家長反覆叮囑的事總不能順利進行等)

不能勝任一些精確性要求較高的動作。

無法融入新環境。

進行認知學習時很困難,尤其對數學的學習顯得很無力。

家長們可以對照以上的內容,看看孩子有沒有這些表現。如果孩子存在一些感統失調的表現,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早進行幹預訓練,幫助孩子健康順利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媽們,孩子的感統失調要重視起來哦
    可是各位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寶寶的種種不當行為和奇怪的表現,並不是性格不好,也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呢?可能很多新晉寶媽們都聽說過「感統失調」,但幾乎沒人清楚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問題,因為感統失調在孩子3歲之前是很難被家長察覺到的,所以很多家長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寶寶存在感統上的問題。
  • 孩子有這些表現的話,可能是感統失調的情況,家長要及早預防
    小夢覺得這孩子是上天恩賜,本來是被醫生判定不孕的體質卻意外懷孕,因此就算有經濟壓力也要生下來。因為體質的原因,小夢選擇了剖腹產。因為孩子來的意外,小夢也沒了解多少孕產知識,她發現自家寶寶翻身、爬行都比別家孩子晚,感覺孩子做事還有些慢半拍,小夢起初沒在意,只覺得這孩子只是發育晚。等孩子上學之後,學習成績特別差,總是佔據班級倒數。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這些孩子究竟是怎麼了?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有如下表現1.前庭功能失衡表現為自控能力差,好動不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3.觸覺防禦過度不喜歡被別人觸摸,這些孩子小的時候不喜歡剃頭、剪指甲,脾氣暴躁、任性,吃手咬指甲、害怕陌生環境,不合群、膽小、退縮、交往不良。
  • 孩子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很可能是感統失調,父母要儘快重視起來
    引起「感統失調」症狀的原因有哪些?父母應該如何針對「感統失調」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感統失調」症狀。針對「感統失調」引發的這些問題,父母可以通過遊戲的形式來「治療」,可以讓孩子通過找不同、找顏色、找形狀、找數字、找字母、找路線等遊戲,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同時開發孩子的大腦。
  • 孩子學習不好,可能是因為感統失調!有這3種表現要警惕!
    此時家長往往很疑惑:「我的孩子活潑聰明,健康可愛,怎麼就感統失調了?」這兩年,隨著早教越來越受重視,「感統失調」一詞迅速鋪天蓋地,成了家長不容忽視的焦慮。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很多成年人也會有感統失調,比如動作不協調、暈車、恐高等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當孩子有這3種表現時要警惕雖然感統失調不是病,但是卻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學習、身體協調、情緒控制、人際交往能等各項能力發展帶來阻礙。
  • 「眾艾感統」孩子不同年齡段感統失調的表現
    在我國3-13歲兒童中的比例大概佔到10%-30%之間,絕大多數是遺傳及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且個體差異大,主要涉及個體的學習能力、心理情緒、行為表現、社會交往等方面。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感統失調的表現也有差異。
  • 原來孩子感統失調,不重視會怎樣?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很多孩子都出現了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問題,太多的家長不引起重視,或者是重視了不知道該如何加強和防範,那今天小艾就給大家談談感統失調的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讓我們的家長也可以及時發現進行幫助孩子改善。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2、生育方式早產或刨腹產的胎兒,因為胎兒沒有經過產道擠壓,將來孩子容易導致感統失調。要知道,順產是我們千百萬年來基因優勝劣汰的結果,是最優的選擇結果。感覺統合失調有哪些表現我們了解了感統失調的原因,父母們肯定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統失調表現了。我們就來了解下感統失調的7大分類,對比下自己的孩子。
  • 感統失調到底是什麼?怎麼預防寶寶感統失調?
    孕期瑜伽的時候,就一直聽老師講,這些動作能預防寶寶感統失調。後來接觸各種早教信息,又看到大量文章在講寶寶感統失調。感統到底是什麼呢?最近針對這個學習,才明白,感統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感統失調有哪些常見表現呢?1、 躲避接觸。一定要抱著某個物體才有安全感,不愛身體接觸。
  • 央視新聞:治療孩子感統失調 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
    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家長們也是愁眉不展,別人家孩子每天在幼兒園都很開心,而自己家孩子卻是相反。究竟是孩子哪裡出現了呢? 根據現代醫學判斷,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由孩子感統失調所引起。 據調查顯示,城市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
  • 「感統失調是什麼?」,孩子要有這幾個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據調查研究表明:現代都市有85%以上的孩子存在感覺統合失調,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覺統合失調。感統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必須要經過後天的專業訓練才可以改善,而13歲之前為最佳訓練年齡段。1,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大腦接收到信息後協調身體做出的反應。
  • 重慶感統失調在哪裡治療
    重慶感統失調在哪裡治療?感統失調這種病種可能不少家長了解得不多,感統失調也是大腦功能異常的疾病,感統失調與自閉症是兩種不同的先天性疾病,而自閉症是指廣泛性發育障礙。
  • 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可能是「感統失調」作祟,家長要及早幹預
    當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時,身體也會隨之出現一定的表現,但因為小孩感統失調的輕微度不同,所以很多家長會忽視小孩已經出現的感統失調。因此當自家小孩出現以下表現的時候,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因為這有可能是因為小孩出現了感統失調導致的。
  • 那些經常被忽略的感統失調表現
    的重要性,但卻不知道孩子怎樣的表現才算是「感統失調」。因此,小編給大家總結了10個最容易被忽略的行為表現,家長一定要認真比對!由於感官處理信息時遇到困難,這些孩子才會有這種反應。7、看到、嘗到或者聞到食物就想吐有的孩子不僅不愛吃飯,而且還會看到、嘗到或者聞到食物就想吐。雖然,這種情況不一定是感統問題,但是如果每次面對食物就作嘔,很可能是因為口腔系統負擔。
  • 兒童感統失調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兒童感統失調的表現症狀有哪些?家長有時候會感覺自己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他總是去破壞規矩,父母不管說了什麼,他都像沒有聽到一樣。他總是違背你的意願,總是在挑戰你的底線,一直回絕協作。那樣的小孩,有各種各樣標識,例如執著、霸道、判逆。你是否會想,究竟是自身的教育方法出了難題,是你很悲劇、生出一個專門來折磨你的小鬼頭?
  • 花了一萬多,感統失調真的只是智商稅?
    相信對於很多年輕家長來說,一定不陌生,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報導宣稱在中國有80%的孩子都有感統失調,簡直比流行性感冒還普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相當一部分家長花了好幾萬去報了一個感統訓練班,可一回家各種父母長輩親朋好友都說你被騙了,哪有什麼感統失調?怎麼以前都沒聽說過?以前咋沒有這麼多感統失調?
  • 感統失調別著急|找對方法才可以
    那為什麼會出現感統失調這種情況呢?根據孩子本身的情況都各不相同,但是給予孩子正確的感統訓練是真的可以幫助到孩子。其實,很多家長存在一個誤區,覺得感統失調就是智力水平有限,今天哈沐德小編給各位家長朋友們簡單說一下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和影響都有哪些?其實感統失調的種種表現,平時是很容易顯現出來的,只要家長細心觀察,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感統訓練,那麼感統失調是可以改善並矯正的。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記者丨蔣超 沈興超日前,成都90後新手媽媽李女士在給孩子選早教班時,從課程顧問口中聽到了一個新詞——「感統失調」。「對方將孩子注意力差、行為習慣不好都歸咎於感統失調,(跟我說)如果不及時糾正,未來將影響孩子成長,還說剖腹產也是影響娃娃感統失調的原因」,李女士既驚嚇又懷疑:「聽起來很懸,總覺得像忽悠。」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家長需注意
    劉曉佩說:「這三種模式的功能障礙很多情況下是交互並存的,會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兒童可能對感覺輸入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活動水平可能異常高,或異常低;可能經常運動,或容易疲勞。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在這些極端之間波動。當這三個系統功能不正常時,運動協調問題就很常見,並可能導致語音語言延遲和學業成績不佳。從行為上講,孩子可能會變得衝動,容易分心,並且缺乏計劃性。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 家長需注意
    劉曉佩說:「這三種模式的功能障礙很多情況下是交互並存的,會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兒童可能對感覺輸入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活動水平可能異常高,或異常低;可能經常運動,或容易疲勞。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在這些極端之間波動。當這三個系統功能不正常時,運動協調問題就很常見,並可能導致語音語言延遲和學業成績不佳。從行為上講,孩子可能會變得衝動,容易分心,並且缺乏計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