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小,對未知事物的興趣越濃厚,可塑性也更強。一二年級的孩子思維能力還未完善,在這個時期需要父母的引導,讓孩子對學習有整體的概念。
所以說很多學習習慣都是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要狠抓,效果遠比到高年級的時候緊盯的效果好得多,至於抓什麼,接下來就和勤藤教育一起看看吧!
一、學習興趣
驅動孩子主動學習的主要力量就是興趣,只有為了自己的興趣去學習努力才不會感到時間漫長,痛苦難熬。
父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展示學習的魅力,通過自己的學習對未知的感興趣的事物做出解釋,引導他們主動解答問題。
2.創造學習的氛圍,父母不要時刻緊盯孩子,要適當給他們思考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向你分享自己學到的東西。
3.增強學習成就感,對孩子自主學習得到的成果加以肯定,並鼓勵他們更進一步。孩子在這個階段對於他人的認可是很在意的,所以父母不要輕易打擊孩子的信心。
二、學習態度
學習不是玩玩而已,好的學習態度對孩子的學習來說至關重要。
父母重視成績是出於擔心孩子的未來,而引導孩子關心成績,是希望他們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
給孩子一定的目標感,在完成目標的時候也有相應的鼓勵,讓孩子把學習化為主動進行的行為。
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明確學習與休息的界限,在學習是保證足夠的專注,在休息的時候才能放心休息。
三、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涵蓋的範圍比較廣,而所有的學習方法或秘訣,最後都會變成習慣的較量,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仿佛一張白紙,家長怎麼教,他們就會成為什麼樣。
1.上課時認真聽講的習慣,下課後主動完成作業,不拖延不抱怨。
2.注重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做好預習,課後總結,記筆記的習慣也要跟上。
3.閱讀習慣與書寫習慣是不可分割的,這裡的書寫習慣不僅是寫字習慣,姿勢上的習慣。還包括了寫作習慣,嘗試將自己的想法轉成文字表達出來。
四、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成績優秀是一時的,強大清晰的思維能力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面對各種挑戰時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
分解成幾個部分,那就是專注力、思考能力、主動性。
這三點是需要給孩子重點培養的,讓他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做事情的時候足夠專注,並能主動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再去補足,形成完整又發散的思維體系。
另外就是老生常談的抓緊基礎,回歸課本了,從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意識到課本的重要性,把最基礎的東西打牢打穩,然後再嘗試挑戰更高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