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宏遠4年後重回CBA總決賽,除了競技層面的努力,這家中國最早的民營職業籃球俱樂部在商業上都做了些什麼,或許對體育行業更有啟示。
時隔1480天,廣東宏遠重返CBA總決賽。
在外界看來,自2012年輸給北京隊之後,至今一共奪得8屆總冠軍的廣東隊在CBA的全盛時代即告終結——儘管在隨後的一個賽季,他們仍然依靠那批著名老將的餘勇拿下近5年的最後一冠。
現在當他們再次回到決賽場上時,除了易建聯、朱芳雨和周鵬等幾員老將,許多面孔早已更換。
而他們所在的職業聯賽以及中國籃球環境也同樣經歷了諸多變化,尤其是近2年多裡體育行業的這股風潮,使得籃球領域也開始前所未有的重視職業化和商業化。
從這個角度講,作為中國首家民營職業籃球俱樂部,1993年就成立的廣東宏遠可能體會最深。而他們也正試圖抓住這個新的時代機會——在戰績回暖的背後,俱樂部投資方宏遠集團正在重新拼貼自己的籃球商業版圖。
而它的經驗或許能給不僅僅是職業籃球,甚至其他領域的俱樂部一定啟示。
▲ 懶熊體育全面探訪廣東宏遠俱樂部。廣東宏遠集團成立於1987年,經營業務包括了工業區開發、房地產業、藥業、服務業和國際貿易等,旗下的東莞宏遠工業區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8月就於深交所掛牌上市,是東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廣東宏遠一直是中國籃球聯賽的強隊之一,在1995年CBA的首個賽季他們就奪得了亞軍。不過直到2000年3月,這家俱樂部才正式完成公司註冊。
2013年左右,在經歷戰績下滑和老將狀態急劇下降之後,坊間一度也傳言宏遠集團可能不會再加大對籃球的投入。
但隨後,一座由市政府投資約7億元,可容納1.6萬名觀眾,號稱「CBA第一館」的籃球館落成——東風日產文體中心,這座位於東莞市的廣東宏遠主場場館,原計劃投入使用的首秀正是2014年的CBA總決賽,但因廣東宏遠的意外出局而作罷。如今這場計劃中的總決賽終於在三年後到來,4月5日的首個系列賽主場,確實是一場「久違」的賽事。
理論上這座場館的運營與宏遠俱樂部並不存在直接關係,目前負責該場館運營的東莞市東世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中隸屬於東莞市政府的東莞實業投資控股集團佔東世宏公司20%股份,廣東宏遠集團和廣東世紀城集團分別佔股40%。
在場館建成之後,東世宏就獲得了「10年+X」的場館運營權,該公司核心班底都來自宏遠集團,宏遠俱樂部總經理胡志強也兼任東世宏公司總經理,其與俱樂部的合作實際上非常緊密。
「場館建設的初衷就是為了球賽,最初也是叫東莞籃球中心,每年都是把11月-4月這段時間專門保留,給我們宏遠隊使用,而且場館方面會專門撥出人手與俱樂部對接,全力配合。」 東世宏公司副總經理王佳對懶熊體育說。
過去我們不時看到CBA賽事進行中場館方面出現一些狀況,但如果球隊能與場館合作更緊密,一定程度上更能避免異常情況的發生。
從原來的主場東莞市體育館搬到這裡後,獲得場館方全力配合的廣東宏遠成為CBA聯賽中為數不多對場館具有一定話語權的俱樂部,這實際上也對聯賽的職業化發展有所促進。
「這絕對是大勢所趨,」王佳說。「你是來租場地的甲乙方關係跟咱們一家人是兩種概念,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才是未來一個好的發展,特別是對俱樂部來說。」
東世宏公司的運營團隊約60人,場館由於投入使用時間不長,目前一年的運營費用約為2000萬元,在CBA聯賽之外,通過承接一些演唱會和其他賽事、活動,外加東風日產的冠名費用,基本可實現盈虧平衡。據懶熊體育了解,該冠名合同或為期5年,每年費用1000萬元。
▲ 東風日產文體中心外景。
除了場館方面,在目前CBA聯賽改革進入新周期後,還有一項權利是俱樂部極其渴望的,那就是商務開發權。
過去除球隊冠名權外,俱樂部幾乎不享有其他商務開發權。
宏遠俱樂部副總經理袁俊向懶熊體育表示,俱樂部目前的收入主要由三個版塊構成,包括CBA聯賽每年1000多萬元的分成,另外是以冠名商東莞銀行為代表的贊助商收入和票房收入。
但擺在面前的一大挑戰就是,隨著球員工資的增加及各方面運營成本的提高,俱樂部收入的增長遠比不上成本的增加,虧損也日益擴大。
當然,還有一項潛在收入也非常可觀,那就是取得好成績後政府給與的獎金。
公開資料顯示,在廣東宏遠奪得2010-11賽季CBA總冠軍後,東莞市政府獎勵了1600萬元。
廣東宏遠的所面臨的問題足以反映目前CBA俱樂部發展遇到的瓶頸。
對於CBA俱樂部每年的營收,暫未有公開數據可供查詢,但從去年10月佛山龍獅男籃申請新三板掛牌上市發布的轉讓說明書來看,其2014和2015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2693.08萬元和2242.55萬元,主要來自於體育事業收入,聯賽經費收入和廣告贊助收入。
相比收入,佛山龍獅的主營業務成本分別為5299.05萬元和4705.04萬元,由人員成本、球隊日常開支和比賽成本構成,其中人員成本比例在70%左右。
「每一家俱樂部在虧損越發嚴重的時候都在想提升收入這個問題,」袁俊說。「所以今年肯定是一個比較關鍵的節點,新商務合同中有多少權益給到俱樂部,對我們肯定會有很大影響。」
目前,宏遠籃球俱樂部的工作人員不到20人,主要負責球隊的管理服務、品牌推廣、票務銷售、後勤保障等。這也反映,當下的CBA俱樂部與NBA相比,部門的細分程度、人員結構方面存在一定差距。CBA聯賽要發展,俱樂部的專業化程度也需提高,許多工作都需做得更加細緻。
「未來的方向我們希望在商務收入上有顯著提高,在票務上實行更靈活的策略,推廣上為球迷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更好的體驗。」 袁俊說。
早在2007年,宏遠俱樂部就將衍生產品的開發權交給了東莞市迪文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但留給俱樂部做紀念品開發的空間有限,這部分在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位於宏遠俱樂部大本營附近的球迷商店已運營多年,主要銷售是李寧生產的俱樂部球衣、紀念衫等。而在每個主場比賽當天,該球迷商店也會到場館進行銷售,負責人透露銷量最好的產品為易建聯的球衣。
而就在球迷商店隔壁,是去年10月剛成立的廣東宏遠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其中一項業務就是體育用品的開發。
「我們現在提出要換個思路,做一些手環、耳機這樣的電子科技產品。」 廣東宏遠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強對懶熊體育說。
張健強此前是廣州日報的國內籃球記者,之後又供職過騰訊體育,去年他來到宏遠負責新公司的業務。
不過,開發俱樂部衍生產品只是該公司的一小部分業務,其業務重心是面向社會的籃球培訓。
張健強介紹說,宏遠的籃球培訓已有500多名學員,面向4-15歲的青少年,年齡段最密集的是8-12歲,每學期20節課收費2000元,只在周末上課。
目前,培訓主要在東莞以及周邊的廣州、惠州、順德、清遠等地開展,今年的目標是在廣東省內擴張到20個培訓點。
宏遠籃球培訓的教練大部分來自青年隊退役球員,也有從廣州體育學院的院校招收的大學生,在學員晉升通道的設計上,最優秀的苗子可往職業隊輸送,已有兩位來自廣東的學員進入宏遠三隊,這是比較難得的,畢竟目前宏遠男籃陣中也僅有易建聯和陳江華兩名廣東籍球員。而其餘水平稍低的學員,也有以上學為目標,朝大學、高中聯賽發展。
「我們定位是體育教育服務機構」, 張健強說,「業餘培訓是擴大了球隊的選材面,但更多是通過做籃球的培訓,推動籃球基礎進步,我們培養不了球員也可以培養大批球迷。」
在去年5月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及,體育培訓業是發展的重點行業之一。宏遠集團正是看到了這個發展趨勢。
過去宏遠俱樂部常在全國各地開設選秀營,為球隊挑選新人。像杜鋒、王仕鵬、朱芳雨、周鵬等球員都來自五湖四海,在十年八冠的宏遠王朝中他們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但對於這種傳統選材模式的發展,尤其是在體育總局改革、體教結合越發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未來能否保證效果,張健強也存在一定擔憂,因此他認為宏遠做業餘培訓是「先行一步」,培養的學員即便不能成為職業選手,也能走進學校,未來成為社會上的籃球人才。
在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當下,職業俱樂部也開始參與其中發揮專業力量,並尋求商業上的機會。
從去年開始,宏遠體育組織了一些中小學生籃球比賽,也有自身不同訓練營之間的比賽,還派遣部分教練進入校園,為學校籃球校隊提供指導。
張健強告訴懶熊體育,「盈利目標目前沒有,但營業目標有,我們希望三年內能在體育產業初步具備上市公司的標準。」
廣東宏遠的商業探索還遠談不上成功,但仍然是被期待的。
一個值得留意的事是,在中國籃球進入新一輪改革預期和商務周期的當口,俱樂部的估值也將水漲船高。懶熊智庫在姚明當選籃協主席後曾評估,上海男籃俱樂部當前的估值大概率已超過10億元人民幣。
與前面10多年相比,現在是更值得把俱樂部做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