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每個在海外打拼的人都能活成丁尚彪

2021-01-12 中國僑網

2010年年初,在日本上映的電影《阿凡達》一度被同期一部紀錄片「搶了風頭」。這部紀錄片早在幾年前就在日本富士電視臺播出,此次上映仍熱潮不減,滿座率一度超過《阿凡達》。片中故事引發社會熱烈討論,讓很多人熱淚盈眶。而其主人公卻是一位中國人——確切地說,是一位非法滯留日本「打黑工」的中國人。

這部紀錄片名叫《含淚活著》,該片獲得當年日本放送文化基金會最佳紀錄片大獎。時長109分鐘的影片,攝製組卻花了10年時間拍攝製作。如片名一樣,看過該片的人無不為主人公的經歷落淚。

來源:豆瓣截圖

主人公名叫丁尚彪,曾在安徽農村當知青,後和妻子返城回到上海。由於學業中斷且無一技之長,他只能從事炊事員、後勤等工作,日子過得舉步維艱。

1989年,丁尚彪35歲。一位在日本的朋友說「日本人不要的彩電、冰箱、微波爐就丟在馬路上,撿起來就能用」,這激起了他出國的願望。他計劃去日本留學,和妻子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人,勉強湊夠42萬日元,這在當時相當於他們家15年的工資。當年6月,他在妻子的注視下踏上前往東京的飛機。

《含淚活著》紀錄片截圖。

丁尚彪落腳日本的第一站,在北海道的阿寒町,該地偏遠苦寒。他打算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償還債務,可這裡禁止留學生打工。無經濟來源無法在當地生活,在和校方溝通無效後,丁尚彪和同期50多名留學生在一天夜裡發動了一場驚動日本的集體逃亡。這場「北海道大逃亡」曾被NHK電視臺連續報導關注。

逃離北海道來到東京,丁尚彪籤證過期,失去了在日本的合法身份。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打「黑工」。最初的日子極為不堪,他曾半夜拎著箱子去投靠朋友,談了幾句話就被趕出來了;曾經因為活沒幹好,被店長一掌打出鼻血……日語不通、一邊打工一邊擔心被警察抓住遣返,他苦頭吃盡。

自己的求學夢破滅,丁尚彪把理想全部寄托在女兒身上。他要努力賺錢,把女兒送到外國一流大學留學,讓她實現自己的夢。

每一天,他工作十多個小時,幹完車床廠的工作後又匆匆趕往一家餐館當廚師。半夜12點後下班,末班車沒了,他便沿著鐵軌走回家,怕打擾鄰居休息,上樓梯時總踮著腳。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日子也過得極度節儉。丁尚彪獨居在30多年前的木板房中,住處沒有洗澡的地方,就在廚房把塑膠袋圍在一個桶裡,以免水四處流。掙到的錢除去必要的花銷,全部寄給妻子陳忻星。

由於回中國後就會被禁止再次進入日本,丁尚彪一次也無法回家。

日復一日,時光流逝。到了1997年2月,攝製組帶著拍攝好的丁尚彪視頻畫面,來到了他上海的家中。

近8年時間,妻女第一次通過屏幕「見到」了丁尚彪。

8年前離開時,女兒丁晽還是小學生,此時已是高三學生。母女倆盯著屏幕,眼淚止不住。丁晽嚎啕大哭:「我很恨我自己,以前浪費這麼多時間。」

妻子陳忻星則表情克制,平靜中帶著笑,說:「習慣了,以前他在上海我有依賴性,現在就我一個人,也沒辦法,習慣了。」

離別前一家三口合影。圖片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母女倆在上海的生活也非常簡樸,兩人同住一間臥室。陳忻星幾乎從不添置衣物,生病了就自己扛著,一個人吃飯時常常是麵條就著醬油。所有的錢都為女兒出國讀書攢著。女兒也很爭氣,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就讀,成績優異。

8年兩地相隔,丁尚彪說自己「最大的苦就是一個人,沒有家庭的溫暖,對子女無法教育,對家庭沒有盡到責任。」但實際上,他和妻女的關係並沒有因此疏遠。

女兒丁晽珍藏著一個錄音帶。這是丁尚彪在她生日時通過上海廣播局為她點的歌,還附帶著一封信。信中,丁尚彪滿是叮囑:

「丁晽,爸爸的好女兒,雖然我不能在你身旁,給你直接的指導和關懷。但是,當你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時候,當你聽課思想不集中的時候,當你複習功課疲倦的時候,請你在心中聽一遍爸爸在遙遠的東京給你點播的歌曲。我想,這首歌會給你溫暖,給你父愛,給你力量,將激起你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努力吧,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女兒很爭氣,如願考上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赴美的航班在東京中轉24小時。這一次,她終於能面對面見到爸爸了。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還在新幹線上,丁晽一眼認出了爸爸,車門一開便快步向丁尚彪奔去。在回住處的路上,丁尚彪仔仔細細端詳著女兒。

「差點認不出來了,比我還高了。」——「是鞋跟高了。」

「要好好減肥了。」——「不要緊啦。」

「你做雙眼皮了?」——「不要跟別人講啦!」

24小時相處短暫,在去機場的路上,父女倆陷入了沉默,雙雙掩面而泣。由於機場需要驗證身份,丁尚彪只能在機場前一站下車。他在站臺久久站立,咬著嘴唇流淚看著女兒的身影消失。

丁晽說,自己上大學了,可以出去打工還能申請獎學金,爸爸其實不用這麼辛苦,但勸他回國,卻不答應。

從此開始,一家三口分散在三個國家,隔著時差隔著山海,每個人的生活都艱辛不易,但一家人的心卻始終聚在一起。

丁尚彪繼續拼命工作,他還抽出時間考取了好幾個技術資格證書。時光慢慢改變了他的容顏,頭髮稀疏了,牙齒鬆動了,皺紋越來越密了。

丁尚彪自學考到吊車駕照。圖片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在上海,妻子陳忻星在一家製衣廠上班,自己卻幾乎沒添置過新衣,她開始申請赴美籤證想去探望女兒。在第12次申請時,她終於成功了。

此時已到了2002年春天,陳忻星赴美將在東京中轉,有72小時停留時間。夫妻分別13年之後,終於能夠見面了。

離開上海前,她特意在服裝店做了套新衣服,還去理髮店做了個頭髮。丁尚彪也為重逢做著準備,換好床單被褥,還拿出了結婚時妻子親手縫製的枕巾——當初離開時,他和妻子一人拿著一條。

重逢時刻,兩人看上去波瀾不驚,但內心想必已是驚濤駭浪。在新幹線上,夫妻對望著並不說話,但嘴角的笑和眼中的溫柔卻自自然然的流淌。13年光陰不曾分開彼此的心,這背後該是對家人多麼深沉的愛意。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珍貴的72小時開始倒計時。丁尚彪為妻子做飯,帶著她遊覽東京的各個景點,一起拍照、拜佛、逛街,相聚的喜悅似乎衝淡了這些年獨自生活的苦澀。然而,時間一結束,丁尚彪不得不又一次踏上分別的列車,在機場的前一站流淚默送妻子離開,不舍卻別無他法。

2004年6月,女兒考入醫學院並取得助學貸款,不再需要資助。丁尚彪終於考慮回到中國。臨行前,他再次來到北海道阿寒町,在這個第一次踏足日本的地方,他深深鞠躬,感激這裡成為這段異國生活的起點,也感激在日本度過的沉甸甸的歲月。

在飛機上,他望著窗外淚流滿面。從35歲到50歲,從風華正茂到慢慢變老,丁尚彪在日本的15年,像螞蟻一般勤勉工作,雖然異常艱苦,卻也充實、無悔,以自己的巨大付出讓一家人的生活苦盡甘來,也終於得以擁抱平平常常的幸福。

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

這一家三口「含淚活著」的經歷就此翻篇。此後的日子,都帶著歡笑。

丁尚彪回國後購置了新房,還曾在日資公司裡工作。2009年,55歲的他隨女兒到美國定居。對丁尚彪來說,人生又翻開了新的篇章,不過這一次,不再有苦澀分離,而是愛與團圓。

一家三人團聚在女兒的畢業典禮上。圖片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奮鬥仍然是丁尚彪不變的底色。女兒工作不錯生活優渥,但丁尚彪不願在家待著養老。他重拾在日本打工的勁頭,從零開始去建築工地當小工,去中國超市跟車送貨,去韓國飯店洗碗打雜,去日本飯店當廚師。他把這一切當作體驗美國生活。

後來,丁尚彪在紐約一家酒店做洗碗工,由於工作勤勉出色,他於2012年被推選為紐約市賓館業協會優秀員工(紐約大蘋果獎),這是紐約市賓館行業最高榮譽。在自己的文章裡,他說:「世間七十二行,無論在哪一行,只要忍耐、認真、勤奮、行行都能出狀元。」

丁尚彪在美國工作的酒店前留念。圖片來源:日本《中文導報》

2020年上半年,丁尚彪又傳來新的消息。他按計劃退休了,花時間學習英語,如願通過了美國公民入籍考試。而作為醫生的女兒,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成為了一名一線抗疫醫生。

丁尚彪的故事未完待續。為人生路上永不止步的奮鬥精神致敬,祝福這一家人幸福安康。

素材來源:《含淚活著》紀錄片,導演:張麗玲;日本《中文導報》:《我在紐約新冠疫情中寫下遺囑》《從東洋到西洋,我靠技術革新求生存》《「含淚活著」丁尚彪在美國公民考合格》,作者:丁尚彪

作者:冉文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再獲獎!華人導演佳作獲多倫多電影節「人民選擇獎」

海南僑鄉第一宅,到底有多牛?

相關焦點

  • 中國打工人丁尚彪,在日非法打工15年,勞苦半生感動千萬日本人
    初到日本,丁尚彪一天打兩份工,隻身一人在東京打拼,所掙取的錢財大部分寄回了中國給家裡還清債務。熱愛讀書的心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指引著丁尚彪前進仰頭面對著生活給予的所有困苦。他來到了北海道的阿寒町,這個貧苦的地方打著好招牌吸引中國人前來。
  • 《含淚活著》:上海丁尚彪日本打黑工15年,感動島國一億人
    在千萬的上海男人中,有一位上海漢子用自己的十幾年一日的忍耐和努力感動了無數日本人,成為無數人學習的榜樣。青年時期多受磨礪丁尚彪,一個普通的上海男人。丁尚彪出身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在青少年時期,丁尚彪被安排來到淮北農村,成為了知青。在鄉下,丁尚彪每日起早貪黑,要做大量的體力活,在農村的生活磨礪了丁尚彪的意志。
  • 《含淚活著》丁尚彪成日本黑戶,為妻女豁命,他選擇做拼命打工人
    含淚看完的紀錄片,我既新鮮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活,又替他們一家人接近二十年的吃苦與不易感到難過,更敬佩他們身上強大的生命力與精神力。可是好幾年不相見,妻子也曾在夜深人靜時懷疑過丁尚彪是不是在那邊有人了,但老丁說,我把打工賺的錢都寄回家裡了嘛,我很拼命工作的。妻子仔細想想,選擇繼續相信老丁的成熟與擔當,更加信任他們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沒有埋怨,沒有自暴自棄,更多的是理解、體諒,是相濡以沫。
  • 上海男人丁尚彪在日非法打工15年,卻讓數百萬日本人為他感動留言
    而命運的轉折點,則發生在丁尚彪的三十四歲。那一年,華夏國內突然流行起留學日本的風潮,特別是走在時尚前端的上海,更是有不少人把目光放在了那個島國上。對丁尚彪來說,經濟條件不理想的他,哪怕有這樣的念頭,也無法真正實現,不如繼續把眼光放在當下更靠譜。
  • 為送女兒去美學醫,中國父親在日本打拼15年,後被終生禁入日本
    來自上海的丁尚彪也是千千萬萬中國父母中的一員。為了供女兒做美學醫生,他隻身遠赴日本,背井離鄉打拼了15年。然而,當他的女兒完成學業後,他被日本政府永久禁止入境。故事是什麼?我們繼續往下看。丁尚彪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教育資源狀況不容樂觀。初中畢業後,丁尚彪趕上了上山下鄉的浪潮。他沒有繼續讀書,而是去安徽農村當了知青。
  • 送給準大學生的「5句話」,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文|小包讀書間大一時,宿舍四人出門總會整整齊齊,上課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耍也會是一起……漸漸到了大二大三,會發現宿舍四個人怎麼也湊不齊,有的開始談戀愛,有的在社團學生會擔任學生幹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也有每天一門心思學習,泡圖書館,拿獎學金,還有的開始備考研究生等等,大一的日子仿佛成了青春裡的一段回憶
  • 扎耳洞染頭髮,願每個小孩都能活成黃多多的模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愛TA請尊重TA這不是多多第一次因為「臭美」上熱搜。多多9歲的時候扎了耳洞,對此,孫莉還發了個微博,為女兒的勇氣點讚。也許愛美是每個女孩的天性,多多的妹妹小小年紀也喜歡塗口紅。孩子從來都不是父母的附庸,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有屬於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權力。
  • 願每個孩子都活成笨笨豬的樣子
    《親愛的笨笨豬》講了一個關於笨笨豬的故事,笨笨豬原名叫「樂樂樂」,因為上學第一天沒有很好地完成各科老師的學習任務而被大家戲稱為「笨笨豬」,雖然它有點笨,做事也總會出些小差錯,但是它活得比誰都快樂,因為它很善良,它給別人帶來了歡樂,大家快樂了,它也就很快樂。
  • 2021年,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人
    每個人都想活成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樣子吧!然而,有些人最終卻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忙忙碌碌一生,為遇到的無數問題煩惱,曾經在深夜裡痛哭過,覺得生活是那麼的艱難,也曾抱怨過命運的不公,認為自己欠缺了一份好的機遇或者是運氣,然而,到最後依舊要重新面對生活,依舊要在這個繁雜的社會中生存下去。楊絳說過:「多少人只是操心、又苦惱的度過了這一生。」
  • 打工人丁尚彪:為家庭日本打黑工15年,紐約新冠疫情中寫下遺囑
    1996年秋,經由華人創辦的《留學生新聞》介紹,他們開始接觸到那個叫野村一夫打黑工的人。雖然,他們一直想拍攝這些以黑戶身份逡巡在東京的陰暗角落的中國人,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未能成行。所以,這個後來持續了十年時間的拍攝,製作成了《含淚活著》的紀錄片,真的很難得。
  •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視野裡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精確點說,是我們活在我們自己能看到的世界裡。我們視野之外的世界,於我們,是盲點。隔岸看花,看到的不一定是花,可能只是你想像中的花。王小波說:「質樸的人們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做是與己無關的事,那就好了。」可惜,人大都有「以己度人」的特點。
  • 他漂泊海外30年一天打5份工,將女兒送出國,奮鬥一生無怨無恨!
    對於幸福,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界定。那麼,你認為的幸福又是什麼?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感慨良久。最近不經意翻出來,重新又溫故了一遍,依然感動不已。生命的長度和寬度,在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宮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華裔日籍日本大富電視臺社長張麗玲女士,從1996至2005年費時十年,拍攝製作了一部名為《含淚活著》的紀錄片。
  • 中國父親在日本當了15年的黑戶,被終身禁入時,數萬日本人挽留
    她的到來給自己貧困家庭帶來的一絲喜悅,但同時丁尚彪不得不面對日益繁重的壓力,為了能夠多賺一點錢,夫妻倆每天幹著兩份工作,1989年,丁尚彪認識了一些從日本打工回來的朋友,聽他們說,日本經濟條件好,能賺大錢。
  • 《你好,之華》很好看,日系鏡頭很唯美,願都能活成最美好的樣子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你好,之華》很好看,日系鏡頭很唯美,願都能活成最美好的樣子這個話題,有想說的話你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臺詞沒有刻意造金句,之華碎碎念式的書信,之華婆婆遊記式的英文作業,睦睦和颯然稚嫩的對話,就連杜江耍脾氣式的臺詞,都讓故事變得平淡與生動。但正是這些稀鬆平常的人話,讓情感一直堆積擠壓,直到最後的爆發。電影中,之南在畢業典禮的演講稿出現了好多次。
  • 什麼樣的愛情讓人愜意?活成彼此想要的樣子
    那麼,什麼樣的愛情讓人感到愜意呢?答案就是在愛情當中,兩個人活成彼此想要的樣子。有人的地方就有爭吵,愛情中當然也不可能沒有爭吵。爭吵不可怕,可怕的是藏在心裡不說。若是在愛情當中,能夠像小孩子般喜歡就笑,想哭就哭,無憂隨性的話,這樣不僅愛情是自然隨心的,而且彼此的心也是自然無邪。可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 為生活而辛苦打拼的人,這些話送給你們(觸動心靈)
    最近北漂題材的影視劇很多,比如《後來的我們》《北京女子圖鑑》,無論結果如何,對於那個曾經陪我們奮鬥的人,與其紅著眼緬懷,不如微笑地在內心祝福。願每一個在外打拼的人,都能獲得成長,獲得彼岸的美好。所以文字君有些話想要對那些為生活而辛苦打拼的人說!
  • 強推木蘇裡新書《某某》願我們每個人,都活成記憶中十七歲的樣子
    代表作《全球高考》很多人看過,其他的也每一部都很有看點。今天舒心推薦的是木蘇裡的新書《某某》。又到了一年一度畢業的季節,不知道你的中學時代裡是否曾經出現過風靡全校的風雲人物,他們長相帥氣逼人,成績優異得讓人嫉妒,是老師眼中的尖子生,是女生心裡的「男神」。
  • 《含淚活著》張麗玲執導,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
    《含淚活著》是華人導演張麗玲執導,丁尚彪、陳忻星等參與演出的紀錄片。影片講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歲時告別妻子和女兒,滿懷憧憬,從上海到日本留學後,一家三口的命運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含淚活著》創富士電視台歷史記錄,改變了許多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繼《小留學生》之後再次榮獲"日本放送文化基金獎"紀錄片大獎。《含淚活著》記錄中國人在日本奮鬥經歷,謳歌中華民族美德精神。成片近2個半小時,記錄了在日中國人丁尚彪及其家人十年的心淚歷程,以紀實的手法表現了主人公丁尚彪為了夢想,為了家庭和孩子,獨自一人在異國他鄉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