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非211高校,績效考核中出了許多計算標準與公式,當然條目很多,就其中二個數字計算,看看縱向研究經費與橫向研究的含金量。
假如申請到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0萬元,所得績效考核中的科研分數為:(立項分)600分+(經費分)80萬*5係數=1000分(總分)。
從企業來的橫向經費:515萬-515*3%(減去這個數後進行計算)=500萬
500萬*2(係數)=1000分。
從上面計算可以得出比較結果:從企業要掙回515萬多一點點與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0萬的績效分值相同。
還有一個數字:如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3篇SCI論文結題(一般來說,結題是不止這個數的),則再加分值:3篇*160(分/篇)=480分。假如做企業項目不發文章,則還得掙240萬元經費才與此相等。如果自然科學基金能夠發表5篇SCI論文,則可得800分,,則橫向經費要再加400萬元才能與此相等。
這樣算下來,如是申請到一項80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表5篇SCI論文,則與掙企業經費920萬左右的經費持平。(前提是橫向經費不發表文章,不申請專利)。
做企業項目的老師們知道,許多企業項目是不給寫文章的,而且做企業的開發項目,要寫SCI論文必須是做與項目開發任務無關的『加班』。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髮表論文是順帶的。
一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是10分。在計算中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用橫向經費發表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同的SCI論文或專利,則一項80萬元的縱向經費與515萬橫向經費持平。
973、863等其他項目更厲害,不算了。
在這強大的績效考核面前,所有的老師都要進行『功利性』的計算,什麼合算,什麼不合算,進行科研方向的戰略調整甚至戰略轉移。現在許多企業項目都是一、二十萬經費,如果有四、五十萬元經費就不小了。當然如果研究積累許多年,可以拿到大經費,不過,五百萬元的經費還是稀罕之物。
工科做應用的教師們,遇到了空前的壓力,而工科學科與中國的產業則遇到了『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