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校園裡快樂地學習(鄭偉明 攝)
日前,在海滄區慶祝第32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海滄區委辦、區政府辦關於2016年教師節為教育辦好事實事項目》新鮮出爐,為廣大師生、家長送上一份大禮。
《海滄周報》記者 周舟
九個項目
為海娃築起一片藍天
在這份項目表上,為全區教職工(含離退休教師)發放教師節慰問金;為全區公辦校(園)教職工及在轄區內正式登記註冊的民辦校(園)教師免費體檢一次;繼續開通師生接送專線;繼續為全區公、民辦學校、幼兒園辦理校方責任險及校方無過失責任險;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具體項目詳見A14版)九個項目樁樁落腳民生。
實際上,海滄區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已是有口皆碑。「十二五」期間,海滄區在教育方面的投資高達8.7億元,24所中小學、幼兒園投用,新增學位15660個。
此外,全國師範院校的三巨頭中,北師大、華中師大深耕海滄,東北師大也即將落戶;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外國語中學均在海滄設立分校……
海滄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努力在全區上下營造尊重教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為每一名海娃築起一片藍天,讓他們在藍天下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五大亮點
在兩岸獲廣泛讚譽
這幾年,海滄區的教育成果可謂亮點頻現,其「藝術教育、閩南文化、環保理念、對臺交流、合作辦學」等五大亮點,獲兩岸教育界人士讚譽。
以藝術教育為例,通過與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籤署合作協議,開展農村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工程;與中華兒女美術館開展「琢玉工程」校館聯動合作,創新藝術教育模式,讓豐厚的藝術滋養浸潤廣大海娃的靈魂。
傳承閩南文化,也是海滄教育的一塊金字招牌。今年4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閩南話播音主持水平測試標準教研推廣點正式在海滄延奎小學、新陽幼兒園落戶,這也是央廣首次在全國設立閩南話播音主持水平測試標準教研推廣點,此舉開全國先河。
「閩南文化的傳承,海滄從娃娃抓起,是廈門中小學在推廣閩南文化和閩南方言工作中的一顆明星。」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周長楫教授對海滄區的閩南文化傳承工作豎起大拇指。
作為全國最早也是最大的臺商投資區,海滄區的教育還散發著濃濃「臺味」。海滄延奎小學與新北市大豐小學結為姐妹校;廈門一中海滄分校與臺北華岡藝術學校、南華大學附中普門中學合作共建;新陽幼兒園與臺灣多所學校建立互訪長效機制……海滄的對臺教育交流已經進入「4.0版本」。
海滄為教育辦好事實事項目
一、為全區教職工(含離退休教師)發放教師節慰問金;
二、為全區公辦校(園)教職工及在轄區內正式登記註冊的民辦校(園)教師免費體檢一次;
三、區領導走訪慰問部分學校、一線優秀教師代表和病痛及生活困難教職工;
四、繼續開通師生接送專線;
五、繼續為全區公、民辦學校、幼兒園辦理校方責任險及校方無過失責任險;
六、繼續組織優秀教師和校(園)長代表到教育工作先進地區學習交流;
七、改擴建海滄區錦裡小學、華中師範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小學,新開辦6所幼兒園,新增學位3690個,緩解全區「上學難」、「入園難」問題;
八、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九、實施民辦學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制度。
(廈門晚報(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