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學在幹嘛?

2021-02-15 哲學君與黃小喵

分析哲學在幹嘛?

文/朱家安

來源/phiphicake.blogspot

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不是算命、宗教,也不是生活方式或者人生智慧,也不是對於上述這些東西的探究或追尋。分析哲學是現今許多哲學系教授(這些人大多分布在美、英和澳洲,因此分析哲學也叫做「英美哲學」)做的研究及其風格的統稱,這些人喜歡平易的文字和清晰的敘事風格,注重邏輯推論,討厭在文章中出現堆棧成塔的隱喻和其它修辭。

分析哲學是在做概念分析。就算這樣的說法和許多不喜歡分析哲學的人的攻訐很類似(「分析哲學明明只是在做概念分析!他們還自以為blahblah...」),我還是要這樣說,而且我也鼓勵那些第一次接觸分析哲學的人這樣理解它。或者應該說,把概念分析視為分析哲學入門應學的第一種方法足矣,這個方法可以讓你一路用到最後一關(如果有最後一關的話),而且等到你念多了,必要的時候自然會發現「嗯哼,原來分析哲學還會作這個這個和那個那個...」。

我假想這篇文章大部分的讀者是從《關於我》連過來的,你們可能是第一次光臨,對於這裡的忠誠度不太高,任何冗長複雜的論述都可能讓你撤回糟糕島從此再也不出現。所以我最好在幾個白爛例子裡就把我想說明的東西講到某個程度,讓想要進一步了解的人自己去看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完成的概念分析系列文章。

簡單地說,對概念做分析的意思就是想辦法把它們的正確定義找出來。就如同我們使用中文很少犯錯,卻不見得能明確地列出中文的文法一樣,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很多概念來溝通和推論,卻不見得說得出這些概念的精確內容,然後剛好有一群人喜歡推敲概念的內容,政府就給他們錢作研究。什麼是道德上善的?什麼是心靈?什麼時候兩個東西才算是同一個東西?怎樣才算是知道一件事?...

不過,我們為什麼需要知道自己使用的概念的精確內容?我是說,形上學家為了「A和B要怎樣才能算是同一個東西?」這種問題吵了兩千多年也沒吵出個屁來,然而我們根本就不需要知道這類問題的答案,也能知道你老爸不是林肯、熱融槍不是牙刷(如果分不清楚,你麻煩就大了),不是嗎?既然我不需要分析哲學也能知道我的牙刷和我昨天的牙刷是不是同一支,幹嘛我要繳稅給哲學家作研究?我幹嘛不把錢拿去,比方說,做熱融槍或者牙刷?

哲學家的工作的確不具有急迫性和生活上的必須性,不然我們拿到的錢會更多。但除此之外,哲學工作對於社會和其它學術來說也並非全無意義。

一方面,對於概念的反思有時候就是對於社會現況的反思,尤其在政治、法律與道德哲學領域。例如說,在羅爾斯的正義論出爐之後,討論政治和社會公平的學者們有了全新的(而且是有道理的)角度和原則去檢視自己研究的case。有時候,對於概念的反思也是對於其它研究領域方法學的反思。我們憑甚麼認為一個科學主張是可信的?什麼樣的科學方法值得使用?我們不能用科學方法來證成科學方法,那會構成循環論證,因此,在這裡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概念分析。

而另一方面,人使用概念來思考,如果我們對於自己賴以思考的概念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更了解,我們就能做出更精確、更不容易出錯的推論和思慮,也能及早發現自己正在使用的概念的糟糕之處。伽利略對於自由落體速度的概念分析,使他還沒做實驗就能先發現亞里斯多德以來用了一千多年的物理學定理有問題。當然,當我們具有分析概念的能力,也能比較容易釐清紛雜的討論、掌握論述的重點並且評估論證的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基本上我們有好理由對於任何協助累積知識的工作抱持敬意,因為我們很難預知哪些知識在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例如說,當計算機科學進步到一個極致,使得我們可以教予計算器各種人類使用的概念,而我們卻不知道這些概念的精確定義,該怎麼辦?別忘了就算計算機再聰明一萬倍,在統合歸納性學習上還是比嬰兒差,如果一個概念沒有精確定義,計算機就學不會它。

最後,分析哲學讓你有更高的GRE成績。

於是,分析哲學家卯起來分析各種概念,提供了本攤位許多血淋淋的例子:心物二元論是笛卡兒依據我們對於心靈的認識進行概念分析的結果,Humean psychology則是Hume對於人類行為機制的分析結論。然而,他們的說法不見得人人都接受,於是哲學家就像雙方律師一樣,在二元論和物理論、純粹理性和理由內在論,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爭論風暴之間跑來跑去,撿果子吃。你可以在這裡找到許多哲學家的分析結果以及這些結果引起的爭論。

分析哲學家做的事情大概不太符合一些人的期待,尤其是當你在中國哲學或者歐陸哲學傳統如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裡打滾多年之後,或許一點也不覺得概念分析稱得上是哲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也不會認為哲學需要嚴謹的語言和定義(甚至你可能相信,在討論中試圖追求精確的定義是徒勞的)。然而,回顧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是如何使用強迫妊娠法協助別人釐清自己的概念,笛卡兒、戴維休謨等哲學家又是如何經過邏輯的論證得到他們著名的哲學結論,你會發現,分析哲學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古希臘以來哲學家們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事實上,除了因為擁有比較清楚的概念系統和淺白的語言而顯得比較不神秘之外,我們跟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差別。從另外一個角度想:當我們不像經驗科學家做實驗、進行田野調查,又不像理論科學家使用人工符號系統和模型來推導,而我們又想做一些事情來獲得知識的時候,除了做概念分析來釐清命題間的邏輯關係之外,還有其它選擇嗎?當我們不用歸納法,也不用人工符號的時候,除了在概念上做演繹之外,我們還能幹嘛?(小編:對於分析哲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這個觀點有點消極,分析哲學的工作參照自然科學的成果,對概念框架的澄清也在一定程度可以被吸收進自然科學,尤其是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道德哲學與社會心理學等交叉學科。)

相關焦點

  • 分析哲學與哲學分析
    分析哲學是形上學的當代形式;分析哲學與傳統哲學相比是清晰的,這種清晰不僅是分析哲學的特徵,而且是哲學本身的進步。國內學界分析哲學的研究儘管從未轟轟烈烈,成為主流,卻倒也扎紮實實。既有一般性的研究著作,也有對弗雷格、羅素、維根斯坦、奎因等人的專門研究。
  • 分析哲學的分析——關於分析哲學的對話
    我請你來參與對話, 主要是考慮到你對分析哲學有濃厚的興趣和很好的學養, 而且你目前撰寫博士論文恰好需要更好地理解分析哲學。何:謝謝老師!按您的要求, 我擬定了一個對話提綱, 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內容:一是分析哲學的起源;二是分析哲學中的主要思潮;三是分析哲學運動的遺產;四是分析哲學面臨的主要挑戰。您看這樣行嗎?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在拒絕了分析/綜合區分的預設之後,分析哲學不再視形上學為無意義的命題,而是將永恆的形上學主題重新引入。如果把表述的明晰化、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以及對已有論證不斷進行考查、補充和修正看作是分析哲學的風格,那麼「分析」和「哲學」之間並非限定與被限定或修飾與被修飾的關係,而是在某種意義上同義。從這個角度講,分析哲學可以為所有哲學領域貢獻思考的利器。
  • 分析哲學的基本方法丨西方哲學史·分析哲學
    除了語言的轉向帶來的哲學研究對象的變化,分析哲學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基本特徵就是它的哲學分析方法。維也納但整體主義的分析概念則更強調不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聯」,而不是把它們分離開來。如斯特勞森就明確地提出要放棄「分析」這個概念,而傾向於使用「闡述」(elucidation)這個概念。
  • 分析哲學|01
    1、分析哲學的興起 分析哲學的誕生要歸功於弗雷格、羅素和摩爾的開創性工作,為什麼在20世紀會產生分析哲學?
  • 觀江怡之《分析哲學》
    整個課程分十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算是導論,給出了一個分析哲學的定義:重視語言和邏輯,使用分析方法,反對空談形上學,主張從小處著手分析的哲學。第二部分主要回顧了與分析哲學密切相關的邏輯學歷,順便簡述了與之相伴的分析哲學的發展歷程。第三部分介紹與分析哲學關係很大的實證主義。第四部分才正式開始介紹建立在邏輯學和實證主義基礎上的,被稱為「邏輯實證主義」的分析哲學。
  • 黑格爾與分析哲學
    由於黑格爾的詞項邏輯與我們的邏輯的差異,產生了使黑格爾思想融入分析對話這項核心計劃的實質性張力。「規定的否定」這一核心概念使人沒有理由認為黑格爾的意義將被「遮蔽」。雷丁在分析哲學與黑格爾思想的繼續對話方面開闢了一個新的階段。保羅·雷丁的專著《分析哲學與黑格爾思想的復歸》富有思想內容並激發人思,意味著一種被黑格爾稱之為「它的被思想俘獲的時間」的哲學品格範式。
  • 科學和實踐分析哲學
    探月和潛海的科學價值符合資源哲學開發論和利用論的等效原理。「上天、入地、下海」的科學探索往往看上去無任何的經濟和實用價值,然而,一旦將以科學探索為目的的技術轉化為資源開採和國防建設,由科學探索轉化而來的經濟和實用價值就充分地表現出來。現代科學發展是分析哲學產生的重要原因。
  • 劉小楓 重新思考分析哲學
    當哲學成為一種智性的「技術」,愛智慧將遠離了德行。分析哲學與傳統哲學的紛爭,也許本質上是我們如何愛智慧。本期獨家刊出劉小楓教授為羅森《分析的限度》所作的前言,可視為傳統哲學與分析哲學的一種對話。在分析哲學中斷斷續續泡了三年,感覺自己像洗了一場冷水浴,不僅腦子而且渾身都清爽許多。分析哲學致力於淨化哲學語言,讓我受益良多:不要去學德意志古典哲學說些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的哲學譫語。儘管如此,我還是很難接受分析哲學的宣稱:幾乎任何傳統的哲學問題不是假的就是錯誤地提出的問題。
  • 分析哲學與大陸哲學的巔峰對決
    這種哲學研究模式具有天生的吸引力。在你過日子的時候---早上醒來、與配偶爭論、工作、讀書、吃飯、請求配偶原諒等---你真的將你在做的活動理論化嗎?在大部分時間,你可能並沒有帶著冷漠無趣去感受到自己的活動,分析你的意圖背後的信念,或考察各個不同部分如何組成一個整體。
  • 訪談|哲學就在身邊:一位青年哲學家眼中的分析哲學
    說到喜歡,我想到陳啟偉老師在一次訪談(1997年)中曾提到:「國內哲學研究方面有一種『生態失衡』的現象,即歐陸人文主義思潮熱,而英美分析哲學冷的狀況「。最近20年,這個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分析哲學不但在中國而且在其他非英語國家(比如德國和法國)都吸引到非常多的年輕人。但依舊有人抱怨「分析哲學很瑣碎,對中國沒有多大意義」。
  • 「分析哲學」是什麼以及能做什麼
    哲學家們對分析哲學性質的討論,一方面是出於歷史的考慮,另一方面緣於分析哲學研究進入世紀後發生的深刻變化,使得哲學家們需要不斷澄清這些變化是否影響到分析哲學本身,或者說是否改變了人們對分析哲學的傳統理解。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 "分析" ?
    2016 年: 《分析哲學的起源》,王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 「分析」?·125· 卡爾納普,1999 年: 《世界的邏輯構造》,陳啟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羅西,1996 年: 《分析哲學》,姜志輝譯,商務印書館。
  • 王嘉陵:教育分析哲學與後現代主義之折衝
    首先通過介紹教育分析哲學的研究取向,說明其研究方法與研究目的,接著提出學者對於此一派別的質疑,以及教育分析哲學面臨困境之後的轉向;作者提出後結構主義的概念,嘗試透過Foucault對於「啟蒙」的觀點,檢視教育分析哲學的研究方向,並省思教育分析哲學的未來發展,以因應後現代的挑戰。
  • 經院哲學與儒學的對比分析
    然而,目前國內針對這兩種文化的對比分析研究內容仍然較少。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經院哲學與儒學中,神學與哲學的關係、共有的特徵以及跨文化交流中展現出的同質化內容,探討經院哲學與儒學的異同,從中得出有關跨文化交流的啟示。◤  關鍵詞  ◢宗教   哲學   二重性   同質化01.
  • 話語分析與中國哲學研究範式的轉換
    話語是哲學的表現形式,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話語,時代話語的轉變往往意味著社會思潮的變換。話語分析是指對話語的語境、語義、語法、產生、發展、實踐以及話語與權力、話語與意識形態、話語與社會建構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的研究方法。中國哲學話語的展開,立足於日常生活世界,強調認知與行動的一致性,恰好與話語分析所堅持的基本原則相吻合,它也有力地證明了話語分析方法在理學研究甚至在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優先地位。
  • 名校哲風|清華大學外國哲學專業概況分析
    思廬哲學推出新的欄目——名校哲風,持續為大家推出全國各名校外國哲學、中國哲學和宗教學專業的概況分析,敬請大家關注。考研要知天文、察地利、曉人心,報考學校既是你要突破的難關,也是你三年的容身之處,所以無論是對考研來說還是未來學術而言,深入了解學校都是不可或缺的。
  • 學思緣地:《哲學分析》徵稿啟事!
    《哲學分析》《Philosophical Analysis》 《哲學分析》唯一有效投稿網址為: http://zxfx.cbpt.cnki.net哲學專題討論、哲學傳統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學思考、科學技術的哲學理解;動態與訪談。
  • 回應朱菁老師:對分析哲學中國化的一些思考
    由1、4、7得結論:「不倫不類的道路」不是研究分析哲學的好方法。關於「不倫不類的道路」面臨的困境,我們可以參考知網上的中文分析哲學論文。一篇關於分析哲學的中文論文往往引用量極少,很少能達到兩位數。相比之下,研究某位德國哲學家及其中國追隨者的論文,動輒就有上百次引用。
  • 分析哲學(五)邏輯實證主義
    邏輯實證主義是一種邏輯分析、經驗主義的哲學思潮,其致力於以科學為模式、以邏輯為手段、以物理學為統一語言,徹底改造哲學,使哲學完全成為一種科學的哲學。1929年邏輯實證主義者發表哲學宣言《科學的世界觀:維也納學派》,把休謨列為先賢榜的第一人,把愛因斯坦、羅素和維根斯坦封為「科學世界觀的領銜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