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不允許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如何對待自己的委屈與不公?

2020-12-16 百家號

既可以打塔塔兒人報族仇,又能討金人之好,一箭雙鵰,成吉思汗當然樂享其成。但塔塔兒人絕非鼠輩,考慮到金人可能觀望,與塔塔兒這一仗僅靠自己的力量並無必勝把握。因此,成吉思汗希望能獲得脫斡鄰勒罕的幫助。當然,同時也是一種討好,相當於說生意來了以示有錢共賺,有福同享。畢竟,有金人在,這仗絕不會輸,這比直接送禮要有策略的多(我們已經多次領略了成吉思汗的賄賂手法)。

而且,對脫斡鄰勒罕來說,因為他也曾被塔塔兒俘獲為奴,這樣一來,也算給他一個報仇雪恨的機會。同時,成吉思汗也將橄欖枝伸向了不久前和他翻臉的那一親族,說是也希望獲得他們的幫助,但實則很明顯,暗示了捐棄前嫌重修於好之意,對那一族來說,更沒有推脫的理由,因為對塔塔兒的戰爭直接就是在報族仇。

結果,脫斡鄰勒罕給足了成吉思汗面子,自己也得到豐厚的財富和眾多的奴隸,並被金的丞相冊封為王汗,這可不是一般的封號,這幾乎就相當於是金冊封的蒙古之王,難怪這之後,脫斡鄰勒罕的名字就沒人再叫了(也許他本人也不願意人們再這樣叫他),反正,王汗的名字是越叫越響,以至於人們竟忘了他本名到底叫什麼。

成吉思汗也類似,除了財富和奴隸——在財富上,顯然比脫斡鄰勒罕更有所得,因為塔塔兒那一族的兩個頭人(兄弟倆)的一個金銀車、一個玉珠被歸了他,此外他也被那丞相封了個官,名札兀惕忽裡,只是個百夫之長,這一點,比那脫斡鄰勒罕可差遠了。可以想見,成吉思汗的不滿當時就掛在了臉上,這使那丞相為了面子上過得去不得不改口道:「好像是小了一點?畢竟這次戰鬥也仰仗了你的鼎力相助,但我權力有限,待回去稟明聖上,再給你封一個更大的,像…為什麼權力有限卻有權封脫斡鄰勒罕為王汗。像招討使之類的。」

成吉思汗只差沒說顯然這只是場面上的客套話,不作數,過後就忘,不會也不可能再提起的,事實也是如此,封誰封什麼官還不是那丞相一句話,全是些無本買賣,天高皇帝遠誰管得了,說穿了就是不想封,就是看不起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後來如日中天,也就不再稀罕這個,甚至連那金國皇帝也不放在眼裡了。但是,就目前,這不怪那完顏襄丞相他有充分的理由看不起成吉思汗,至少現在就表面上說,成吉思汗根本不能同那王汗相比。

成吉思汗的母親也有所得,在塔塔兒營地,她又得了一個小孩,這孩子後來被成吉思汗封為蒙古大法官——斷事官。但正在與成吉思汗慪氣的那一親族情況就不同了,他們拒絕了成吉思汗的邀請,而成吉思汗又等足了時間(這最後都是要計成本的),成吉思汗為了等待他們花了六天時間,六天後,一切都結束了,隨著那一部塔塔兒頭人被殺,成吉思汗與那一親族的關係似乎也到了該了斷的時候。

偏偏在這時那一族又趁成吉思汗與塔塔兒人交戰而洗劫了成吉思汗的營帳——這回該他們主兒乞惕人揚眉吐氣了,他們將俘虜的成吉思汗部族的五十多人的衣服全部剝光,當眾羞辱,並當場殺死了十幾個人。成吉思汗決定行動了。本來,成吉思汗的那一親族是成吉思汗的爺爺合不勒合罕的長子選拔有膽、有力、有勇、無畏的部民組建的,因此,該部族一直保持著有膽、有力、有勇、無畏的傳統。

按理,有這樣一支強族加入成吉思汗的隊伍是件十分可喜的事,但該族卻偏偏尋釁鬧事,公然對成吉思汗的權威提出了挑戰,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特別是,他們自恃是他的近親,覺得自己血統高貴,在部族中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如不及時處理,人們定會以為是成吉思汗有意祖護,這勢必會對聯盟的穩固產生重大影響,而且,也會使人對成吉思汗控制局面的能力產生懷疑和不信任,如任其發展,結果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眾叛親離。自從上次斡難河宴會風波以來,想團結該族共同戰鬥幾乎不可能了。

但成吉思汗並未完全放棄,仍然在積極地和竭力地爭取。在這一點上,成吉思汗確實努力了,但成效甚微。現在,在爭取已告失敗的情況下,就只有另一條路可走了,那就是不能讓這樣一支強大的力量投入到草原上反成吉思汗的聯盟中,而必須及時消滅它。但這需要時機,這種時機取決於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他們存在嚴重的不可推卸的罪責,對成吉思汗來說就意味著有一個十分體面的在道義上站得住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另一方面,就是在該族還未投入新聯盟前。

現在,這一切都具備了,剩下的一切都不過是個時間問題了。一場力量懸殊的戰鬥開始了。成吉思汗的這一可憐的親族此時才明白,僅靠勇敢是遠遠不夠的。他們被強大的成吉思汗像趕羊一樣,從一條河被趕到另一條河,從一座山被追到另一座山,最後連掙扎的氣力都沒有被乖乖地從羊圈中拎出。現在,成吉思汗一筆一筆和他們的頭人算總帳—這時你不能不佩服成吉思汗的記憶力:罪一,你們在斡難河歡宴上無端生事,當眾責打我的司廚。罪二,砍傷我的弟弟別勒古臺。罪三,對世敵塔塔兒人姑息,讓我苦等六日,差點貽誤戰機。

罪四,趁我同世仇塔塔兒作戰偷襲老營,已不僅是背叛而是為敵了。罪五,你們勸我當王,並發了毒誓,現已背約。但是,在這麼多罪中,最後一條才是致命的,背約就要被拋屍原野,這可是他們自己當初說的。兩位頭人早已淚流滿面:「違約當斬,我們知錯,但悔之晚矣,我們請求速死,將頭顱棄之荒野,以醒示後人!」成吉思汗畢竟是成吉思汗,此時早已熱淚盈眶:「你們都是我的親族,如我之血肉,依我之想法,無論如何也不忍心置你們於死地。

因此,儘管你們犯了死罪,我還是準備寬恕,但你們卻執意不肯,非要以死來醒後人,我自然不好違了你等意願。和你等不同,我十分尊重別人意願和對別人之承諾。不過放心,你們死後,我會好好照顧你的族人。」就這樣,隨著手起刀落,兩顆人頭霎時落地,隨之被棄於荒郊,招來一群烏鴉、禿鷲和野狗。在這裡,對自己親族的清洗與箭殺自己的胞弟的行為並無多少不同,成吉思汗不允許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其他的歷史人物也是如此。你說呢?期待你的點評。

相關焦點

  • 通天巫闊闊出的真正死因——利用宗教挑戰成吉思汗的汗權
    通天巫闊闊出假借天神意旨,幫鐵木真定尊號為成吉思汗,不僅受到成吉思汗的寵幸,還得到不少蒙古人的擁護。闊闊出的父親蒙力克老人有恩於鐵木真,成為蒙古國第一開國功臣,他共有七個如狼似虎的兒子,他們結為一黨,企圖利用薩滿教爭權奪利,要與成吉思汗「齊等」,想利用宗教與成吉思汗平分秋色。成吉思汗的二弟合撒兒功勞甚高。
  • 搶奪人妻無度的成吉思汗,從沒想過,自己會在後宮窩囊地死去
    擔不擔心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的確死在了這些女人的手裡。根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正是死於敵人妻子(西夏王妃)的謀殺。這個說法,來自清代史學家薩囊徹辰的《蒙古源流》,這是較為權威的官方史料。時至如今,這本書仍是研究蒙古歷史的珍貴寶藏。
  • 被解禁的成吉思汗
    在上一篇文章中(詳見:失去的天命:清朝如何降伏蒙古),筆者回顧了清代成功控制蒙古的過程,也順帶提到了在持續衰敗的清代蒙古社會中間,成吉思汗崇拜如何以一種異端信仰的姿態悄然興起。因此,蘇聯不允許有任何正面表現成吉思汗的東西在蒙古國內出現。
  • 成吉思汗是中國人嗎?他內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這裡為了說明清楚,可以把問題細化為兩個:成吉思汗是否可以算中華歷史人物?成吉思汗自己內心認同自己是中華人嗎?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有人說,蒙古國的獨立讓這件事情變得複雜,尤其是元朝的法理,但其實在清末民國的名人眼裡,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國人,已經有了爭議。
  • 成吉思汗的後宮,大都是死敵妻女,成吉思汗難道不怕遭暗殺嗎
    成吉思汗發動對西夏的第三次徵討(前後共進行了五次)的時候,當時在位的李安全投降,並反叛金國,依附蒙古,並把有西夏第一美女之稱的女兒李嵬名送給成吉思汗。但是後來,成吉思汗在西徵前後,又兩次發動了對西夏的徵討。在第五次徵討西夏(也就是最後滅亡西夏的那次戰爭)的時候,西夏公主李嵬名埋怨成吉思汗不守承諾,謀害成吉思汗,並跳黃河自殺。
  • 淺談成吉思汗政治倫理思想的主要特點
    不論是西方哲學,還是中國哲學,或聰明絕頂的猶太民族還是中國少數民族,其思想發展都有自己民族的獨特的土壤,有各民族自然環境、風俗習慣、社會生活,隨著歷史經濟條件的不同和發展進程的快與慢,從而展現出不同特色的思想觀念。當然,成吉思汗政治倫理思想也有他的局限性,也不可能全面、準確地反映一個民族的倫理道德精神風貌。
  • 成吉思汗究竟如何身亡的?俄羅斯專家學者提出一個羞人的死法
    成吉思汗死後各方學姐都在研究成吉思汗到底是如何死亡的,各方學者都有自己的見解。   但是俄羅斯的一位學者堅持認為我們史料記載的成吉思汗的死亡是錯誤的,是不可信的,說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蒙古人從小與馬就脫離不了關係,一方梟雄成吉思汗最後會被自己的馬害死,這簡直是讓我們大家笑死的理由
  • 成吉思汗死因被揭曉,歷史學家:或是死法過於屈辱,才不被記載!
    成吉思汗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滅亡西夏,雖然他並未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滅亡西夏,但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了滅金,滅夏的方略。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作為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他的著名也包含了很多的非議。美人遲暮,英雄末路,不論是多麼具有才華的人,都逃不過死亡的結局,就算優秀如成吉思汗一般的人物,也最終是將相荒墳。不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究竟是如何死的呢?為什麼在史書中關於成吉思汗死因的描寫,總是寥寥幾筆呢?成吉思汗的一生的確堪稱傳奇,一輩子都是在打仗。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西夏王妃一人,赤手空拳就把成吉思汗弄死了?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歸納起來有5種說法:成吉思汗說法1:墜馬。記載於《元史》中,這一說法最官方、最正統。說在1226年秋,成吉思汗帶著夫人徵討西夏國。隆冬時在阿爾不合打獵。自己騎的紅沙馬被一匹野馬驚著了,毫無防備的成吉思汗瞬間落馬受傷,當夜就高燒不退。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
    他說,當年蒙古大軍攻打西夏,西夏招架不住,向努爾哈赤提出乞降,並根據成吉思汗的要求獻上許多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這位王妃性情非常剛烈,對蒙古大軍以及成吉思汗都有著刻骨仇恨,在成吉思汗猥褻她時,一口將成吉思汗的下體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當日殞命。當時正是懵懂少年的我,感覺這個故事既新鮮又刺激,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成吉思汗依靠這些策略,廣泛地聯合各方面力量,成就了千古偉業!
    豁兒赤是一個好色之徒,對升官發財不感興趣,他說道:「做官有什麼快活,我要在全蒙古國土上挑選五十名美女侍奉我,這你能答應嗎?」成吉思汗聽後,冷笑了一聲說:「這有何難!」當即滿口答應了他的要求。對於其它薩滿教徒,成吉思汗也預許以高官厚賜,拉利用薩滿教徒在廣大群眾中傳播鐵木真為天命大汗的思想,以利於受到更多各部落人的擁護,成就千秋大業。
  • 電視劇《成吉思汗》劇情簡介(21-28)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徵,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爭議。本劇無力對其西徵做出全面評價,只能力求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對方邊將殺人越貨,而其國王又下令殺死蒙古正使,確實是成吉思汗西徵的導火線,這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出師前,也遂妃建議確定汗位繼承人,朮赤與察合臺發生衝突。三子窩闊臺被確定為汗位繼承人。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駕崩原因令人臉紅,疑似被西夏王妃咬斷身體
    由此可見當時戰爭的慘烈狀況,成吉思汗這麼對待西夏百姓,也為他自己帶來了隱患,畢竟仇恨埋在心底總有會爆發的可能。成吉思汗駕崩原因關於成吉思汗駕崩的原因,歷史上眾說紛紜,由於當時成吉思汗駕崩的時候是秘密,所以留下的史料很多都是猜測。
  • 徐鈞:成吉思汗軍事思想淺說
    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及若干戰略戰術無不源於《孫子兵法》及其他。正如《鬼谷子》所說:「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一般計謀不如讓人意想不到的計策,因為這種出人意料的計策,就像流水一樣變化多端。「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這就是說,用兵打仗,必須依靠詭詐多變來爭取成功,依據是否有利於決定自己的行為,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來變換戰術。
  • 成吉思汗的女兒為夫報仇,屠殺175萬人,砍下頭顱堆積如山
    虎父無犬子,成吉思汗的子女更是繼承了父親「一代天驕」心狠手辣、不拘一格的性情。 在成吉思汗見於青史的兒女中,有一位公主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被殺後,不顧自己身懷六甲毅然決然奔赴前線為夫報仇,一聲令下,全城人的性命猶如弱小的螞蟻被她狠狠地踩在腳下。她的手上沾染了逾過百萬人的性命,卻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為夫報仇。
  • 壯哉成吉思汗陵
    赴鄂爾多斯市訪名勝,最不容錯過的,定然是「一代天驕」的衣冠冢。僅「鄂爾多斯」市名,就令我無限嚮往。這個蒙古語市名,意為「眾多宮殿」。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  陵園規模宏大。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
  • 攻打乃蠻部前,成吉思汗的手下將領為何不支持?理由:戰馬太瘦
    成吉思汗雖然打敗了克烈部,成為草原上與乃蠻部實力相當的部落,可長期以來,其騎兵都是以貴族首領為單位,騎兵均為貴族首領們的私人武裝,比較鬆散。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將這些騎兵聚集起來,完全是靠自己的個人魅力,將貴族首領聚集在自己的大帳之下。
  • 成吉思汗和達延汗統一蒙古,母親或妻子都曾被其他部落搶去當老婆
    據記載,在滿都海斯琴輔佐達延汗期間,她曾攜達延汗親率大軍歷盡艱辛徵伐瓦剌4部,並自作先鋒帶兵衝進敵營,浴血奮戰,最終戰勝了瓦剌4部聯盟。隨後,擊敗亦思馬因勢力,殺死亦思馬因,救出被其擄去做妻子的達延汗生母錫吉爾,不僅為達延汗報了仇,還增強了可汗的權威。
  • 《王者榮耀》成吉思汗五虎皮膚怎麼樣 成吉思汗五虎皮膚預覽
    導 讀 王者榮耀前兩天網上爆料出了成吉思汗的新皮膚,但是目前官方已經闢謠,這個皮膚不會出,那麼具體是什麼情況呢
  • 內蒙古大學2016級旅遊管理學生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區實習心得體會
    然而實習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是否順利的立足於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也是我們建立信心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對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其中非常珍惜並難捨在細微之處互相幫忙互相照顧的同伴及其領導和大學老師們的關懷。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也沒有永久之物,所以在當下的生活中,好好努力,用心感受,珍惜我們美好的初衷,並做到不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