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掀起了STEAM教育風潮。
STEAM是五科整合,包含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STEAM是新理念、新模式、新教育運動,它以數學為基礎,讓科學和技術通過工程和藝術設計被表述出來。目標在增長數理知識的同時用批判性思維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別於傳統的分科教育和重課本知識,跨學科、重能力、重實踐是STEAM教育的核心特性。
六福早教的教育宗旨是「以未來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我們常常在思考:處在智能時代的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讓孩子們適應20年後的生活。而STEAM教育是未來教育中最有代表性的項目。
為了深入了解STEAM教育,2020年7月9日,伍淑芬、方貴浣、關寶珍三位園長和高翔老師到廣東笑翠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部、廣州培英中學附屬幼兒園參觀。
8月25日,廣東笑翠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胡正東負責人親臨六福早教向全體教師進行了培訓,讓我們全體老師對STEAM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月29日在員工大會和家長委員會中全面通過:把STEAM教育納入新學年的工作計劃。
9月10日,鴻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翔、張清清老師,我園甄惠玲、劉淑清老師四人踏上了為期6天的科創培訓之旅。本次培訓由廣東笑翠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胡總和黃總負責。在廣州期間,幾位老師深入觀摩並實踐了多種科創材料(紙玩、磚玩、鐵玩、木玩、膠玩、電玩等)的使用及創新方式。在可動性科創玩具製作方面做了專項研究。就如何將科創教育在幼兒、少兒教育中有效融合;如何建立幼兒科創教育評價體系與廣州總部培訓教師做了深入探討。
無論是紙玩、磚玩、鐵玩、木玩、膠玩、電玩都有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首先是低結構技法(小、中、大班)——精細動作訓練;其次是中結構完整(中、大班)——觀察力訓練;緊接著是高結構敘事(大班)——記憶力訓練;最後造玩具(大班)——創造力訓練。
隨著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時代的來臨,我們的孩子長大所面對的更是一個瞬息萬變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主張以未來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在常規教學方式中逐步滲透視聽互動、A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技術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孩子全方位接收時代信息、感受時代的脈動。
為此,我們還專項學習了廣州總部自主研發的笑翠鳥AR教學軟體2.0版。使用軟體技術將科創作品完美融入本園的園本課程「分享閱讀」教學領域(AR體感繪本教學系統),開發幼兒分享閱讀的另一可能性,踐行跨學科、重能力、重實踐的核心特性。
同時幾位老師還探討了AR軟體在幼兒教育中的多種可能性,自主嘗試通過AR技術結合科創作品創作情景舞臺劇。實現了想像變現實、現實變玩具、玩具變舞臺場景道具的操作過程,廣州總部給予此自主生成的教學活動高度評價。
讓我們來看看幾位老師自編、自導、自演、自製舞臺場景的情景舞臺劇——《小人國奇遇記》。因準備時間倉促略顯粗糙,但相信這是未來教育的一種可能性,為了孩子我們將繼續探索、拓展教育的邊界。
廣州的培訓雖然碩果纍纍,但僅僅是起點,並非終點。
為了讓科創教學全面開花、落地生根,9月22日,由高翔、甄惠玲兩位老師對我園全體教師進行了培訓分享。此次培訓從科創課程的教學體系、AR繪本教學流程、笑翠鳥教學軟體2.0版的操作進行了詳細的傳達。
我們期冀著通過不斷地培訓和教學實踐,讓六福早教的全體教師成為STEAM科創教育的先行者。讓六福早教的全體幼兒成為STEAM科創教育的第一批受惠者。
科創課程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材料探索活動(自由摸索);二是基礎教學活動(技法板實踐);三是自主探究活動(掌握技法後的探究);四是主題設計活動(AR繪本課題生成)。甄老師的分享,讓我們了解到:STEAM更注重的是探究、合作、創造三種能力的結合,並能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技法板的掌握是孩子創造作品和探究的基礎,技法板的搭建、自主的探究是孩子用數學和工程學解決問題的過程。
高翔老師講解笑翠鳥AR教學軟體的操作
我園教師現場實踐AR繪本創編技巧
我園教師現場實踐人物進屏技巧
花絮1:培訓分享前的準備工作中,放學路過的小朋友們發現自己進入了虛擬太空中的景象,歡呼起來。
花絮2:看起來神奇的舞臺劇是怎麼製作的呢?
詳細了解STEAM科創教育
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