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購怎麼做才合法?我國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5 一起聊微商

海外代購是非常火爆的一個行業,利潤空間很大,有的人做這一行年收入幾百萬。不過,做這一行一不留心就有可能把自己送進了監獄,之前就有空姐因為這個而被判刑。那麼,要怎麼合法做海外代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內容。

大家需要明確一點,想要不違法,只能做以下兩種形式的代購:一種是本人從國外購買不超過一定價值和數量的物品,這些物品是自己用的,或者贈送給他人的;另一種則是專門用來售賣出去的,種形式下的商品則需要按規定交稅。

2010年,海關總署第54號公告規定,進境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並且限自用、合理數量,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對於郵寄,海關總署第43號公告指出,個人郵寄進境物品應徵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

而《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中闡明:「自用」,指旅客或者收件人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非為出售或者出租;「合理數量」,指海關根據旅客或者收件人的情況、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也就是說,把握一定的限度,普通人出國回來買點東西,可以不繳稅,享受一定實惠。另外,代購生意也可以在合法範圍內做,比如一些代購網站,對國內稀缺商品進行國外採購,而後快遞給客戶,他們會在最終價格上計入稅款,或者客戶籤收時補繳稅款,這也沒有問題。

超過限度,不僅逃稅違法,繳了稅再去賣也不行

當然,存僥倖心理,超過以上法律政策規定,為了逃稅而代購是違法的,「空姐」的行為自然觸及了以上法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按超額繳稅了,但只要轉手牟利,也涉嫌違法。海關法律政策中的「合法代購」要求必須「自用」,那樣的物品具有「非貿易性」的特徵,即入境後不用於出售或出租。顯然易見,海外代購產業中,這些商品將再次進入貿易領域,所以海外代購的商品是貨物,無論其價值多少,都要照章納稅。這意味著,代購貨物達沒達到5000元或50元並不重要,因為這兩個是針對自用的限制,而用於牟利的代購,即使單次價值和數量都很小或者按自用繳了稅也不行,也應該按進口貨物來繳稅。當然,現實中對是否是自用很難辨別,一旦被查到,後果才嚴重。

除了直接代購人,轉售、購買代購品同樣違法

在庭審中,「空姐」辯解道,「有一部分貨物是從國內代購網站上購買的,因此這部分不應計算在內」,事實上,不管是誰,只要主觀上明知是「代購品」而購買的,都涉嫌違法。

《海關法》中規定,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貨物、物品的也應追究法律責任,由於很多代購行為涉嫌「走私」,於是買代購品的人也是涉嫌參與「走私」的;而《刑法》中規定,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數額較大的將構成走私罪。

想要做海外代購,大家一定要遵守我國的法律,進口商品超過規定限額就要依法納稅,不要逃稅哦。大家也不要被空姐判刑案給嚇到了,做代購本身是合法的,只要大家不逃稅就可以,千萬不要為了一些利益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哦。

相關焦點

  • 海外代購怎樣才能不踩法律紅線
    海外代購怎樣才能不踩法律紅線 專家認為,海外代購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職業,亟須立法規範   近日,浙江一家做海外代購生意的包店老闆楊某,因犯走私普通貨物罪被寧波市中級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宣告緩刑二年,並處罰金55萬元
  • 允許個人代購海外新藥是法律向生命致敬
    記者從修訂草案有關假藥劣藥條款中發現,進口國內未批的境外合法新藥不再按假藥論處;對未經批准進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藥品,情節較輕的,可以減輕處罰;沒有造成人身傷害後果或者延誤治療的,可以免予處罰(8月26日澎湃新聞)。時至今日,幾起典型「代購海外抗癌藥」案件所引發的震動,依舊讓我們記憶猶新。
  • 境外代購線上平臺法律風險及其防範措施
    第二:境外代購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1、民事違約方面的法律風險在海外代購過程中合同履行難以保證,合同履行中的風險主要是價格風險和時空風險。代購分為現貨代購和非現貨代購。對於著作權侵權,在海外代購環境下,著作權人的權利更加容易受到侵犯,很多人在沒有得到權利人的許可,私自對權利人的作品進行複製、傳播以及發行,這極大地損害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平臺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
  • 海外代購售假調查:有人在境外設廠造高仿貨
    加之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購買力增強,以價格低、品質優、種類多為核心競爭力的代購產業越來越火爆。然而,海外代購必須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進行,否則屬於違法行為。從相關規定來看,兩類代購行為是合法的:一種是本人從國外購買不超過一定價值和數量的物品,供自己使用或饋贈親朋;另一種是專門的代購商家進行代購,但這些商家的物品必須按法律規定繳稅。
  • 海外代購:高稅率是把雙刃劍
    對此,有專家表示,我國代購業之所以旺盛,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國內市場商品的零售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很多,一些商品的進口稅率確實有調整的必要。  ■ 事件回顧  前空姐海外代購被判11年  日前,備受矚目的離職空姐李曉航海外代購案二審開庭。李曉航2008年離職之後與男友在淘寶網上開了化妝品店。
  • 北京查處一起違反疫情防控規定的海外「代購」案件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緒宏介紹,北京查處一起違反疫情防控規定的海外「代購」案件。 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呈現加速態勢,世衛組織宣布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北京市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形勢更加嚴峻複雜。2月28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疫情防控有關要求的通告》,明確規定「來自或去過離境國家疫情嚴重地區的入境人員,到京後應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
  • 海外代購真假難辨 更嚴監管劍指海淘、代購「套路」
    這樣不僅違法了國家的有關規定,還會給消費者自身售後維權製造障礙,更有可能觸犯刑法。  2018年11月,廣東就曾曝光某網店店主因境外代購服飾,逃稅達300萬元人民幣,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550萬元人民幣。法律底線不容觸犯,也給不少之前將「代購」作為主業或兼職的賣家敲響了警鐘。根據《電商法》的規定,從事代購活動必須登記,並依法納稅。
  • 留學資訊——留學生怎麼做海外代購賺錢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內商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投放到到國際範圍搜尋更多國際知名品牌,巨大的消費市場催生了代購這一行業的出現與快速發展,私人代購是代購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私人代購又分為熟人代購和職業私人代購,在國外留學的學生是個十分適合做私人代購的主體
  • 職業打假人盯上「海外代購」
    楊先生以店主居女士銷售無中文標籤、無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的進口普通食品,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為由,將居女士以及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一併起訴到法院,要求居女士為自己退貨,並賠償貨款十倍的賠償金。淘寶網承擔管理不善、審查不嚴的連帶責任。同樣經營海外代購店的於女士也因為所售食品沒有中文標籤而被訴。
  • 留學生做海外代購如同闖雷場 可能違反國外法律
    海外代購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海外代購大軍中,在國外讀書的中國留學生佔了不少「份額」。然而,對於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留學生來說,做海外代購生意靠譜嗎?做代購生意的留學生現狀如何?他們面臨哪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 母嬰用品海外代購暗藏風險
    不少購物網站都推出了母嬰用品的海外代購服務,產品豐富,讓人眼花繚亂。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更成為消費者海外代購的重要平臺。與此同時,代購渠道不正規、代購產品多假冒偽劣、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也隨之出現。專家指出,個人海外代購是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很多風險,相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相關政策來監控網絡代購市場。
  • 「海外代購」引發熱潮 全方位分析瘋狂背後的優劣
    此事之所以引來如此多關注的目光,其焦點就在於「海外代購」這個正逐漸被人們所熟知的新名詞,及其背後那個近年發展迅猛的灰色行業。海外代購是怎麼一回事?海外代購是如何火起來的?海外代購的未來會怎樣?之後,此案雖被北京市高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撤銷原一審判決,發回重審,但海外代購的法律風險已經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事實上,針對新的形勢,我國近年已經出臺了多項加強監管的措施。
  • 母嬰用品海外代購暗藏風險:IP電話隨意改 代購小票PS過
    母嬰產品海外代購,不管是通過購物網站代購還是找私人幫忙代購,都涉及商品進出口合法問題。一些代購量過大的私人代購甚至可能是一種走私行為。消費者選擇「海淘」、代購的主要目的是「避稅」,不過對於正常渠道而言,這是一條灰色途徑。
  • 「網劍行動」啟動:海外代購將迎嚴監管
    對海外代購行為嚴格監管,並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分析指出,「網劍行動」釋放出政府進一步規範海淘代購市場秩序的信號,也展示監管部門對於海淘亂象決不手軟、堅決打擊的決心。去年跨境電商交易9.1萬億元 用戶超1億近年來,隨著海淘代購的興起,不出國就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國外商品。
  • 海外代購還能不能行?
    有聲音稱,《電商法》落地,海外代購「壓力山大」,那麼海外代購究竟將受到怎樣的影響?代購時代真的要終結了嗎? 多數代購需工商登記可以發現,讓代購一族感到有壓力的,主要是《電商法》所規定的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等條款。
  • 海外代購怎麼就不靠譜了
    因為很多海外代購太不靠譜了。這次海關嚴格「清關」,其實是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中國製造海外形象「清風」行動(2015年至2017年)的一部分內容。雖然海外代購近幾年剛剛興起,卻很快成為假冒偽劣的重災區,因而也成為「清風」行動特別關注的一個領域。據悉,廣東黃埔海關近日查獲一批假冒古奇、香奈爾、迪奧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皮帶、錢包、女包等商品。
  • 海外代購真的靠譜嗎?擦亮眼,別把自己折騰進去!
    近幾年,網上代購和線下代購現象十分普遍。作為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哪些代購這種行為到底有沒有可能觸犯法律呢?通過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代購」、「犯罪」關鍵詞就可以發現很多代購行為被認定為走私行為,其行為人可能涉嫌走私類犯罪。
  • 人民日報:海外代購藥品流行國內市場,怎麼管?
    近年來,一些國外藥品受到消費者青睞,不少人長期從事代購生意。但是,有些國外藥品中含有我國明令禁止的成分,不僅有明顯的副作用,而且長期服用也會對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應當多向專業人士諮詢。同時呼籲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對藥品代購行為的監管,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 朋友圈代購美瞳 被指控刑事犯罪!你的微信裡肯定也有
    檢察官提醒,朋友圈裡做「微商」,一定要通過合法的渠道,多學習法律知識,不要糊塗地做出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海外代購踩法律雷區,罪名涉及多項其實因代購而被指控非法經營的,類似的事件已發生多起:案例浙江一家做海外代購生意的包店老闆楊某,因犯走私普通貨物罪被寧波市中級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宣告緩刑二年,並處罰金55萬元。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國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並調整行郵稅,新稅改帶來的積極影響仍待「落地」,長期來看或許將促進海外代購行業重新洗牌。  韓國一商場,代購者排起長隊。網友供圖   代購瘋狂  從奶粉到「董卿口紅」   春節期間,人們開始紛紛更新自己的化妝品、服裝配包等,代購迎來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