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陝西省寶雞市的城外,有個牧羊人撿到了幾塊石頭,被歷代皇帝放在宮廷裡收藏。究竟是什麼樣的石頭會被如此的重視呢?今天要說的石頭珍貴是珍貴,但是和我們傳統認知裡的珍貴石頭,比如珠寶玉器這些,完全不一樣,今天的主角比他們要珍貴多了。這要說的石頭是刻著字的石頭。
這可在石頭上面的字叫做石鼓文,刻字的石頭也是大有講究,刻字的載體還的是要想鼓一樣的石頭才行。有人可能要問了。為什麼要將文字刻在石頭上呢?在紙上或者竹簡寫不好嗎?我國現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石刻文是在秦朝,那個時候已經發明了紙張,至於為什麼要刻在石頭上,專家們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因為碰上了焚書坑儒的大變革,所以才將珍貴的資料刻在石頭上。
先秦刻的石鼓文於唐朝被人發現,發現是一個正在放羊的牧羊人,牧羊人像往常一樣在水岸邊玩耍,看到形狀好看的石頭就撿起來,但是這次撿起來的石頭和往常的不一樣,不僅形狀好看上面還刻有文字,但是這個牧羊人也不識字,並沒有放在心上,玩弄了一陣後就給扔在了路邊。後來還是縣裡的秀才來鄉下踏青,無意間聽到這個牧羊人提起了這件事,秀才們也很好奇,是什麼樣的文字非要刻在石頭上面不可,於是就讓牧羊人領著去看了。
秀才們看到上面的文字後感覺這不是一般的石頭,上面的文字雖說是先秦時候的文字,但是秀才們還是可以認得一些的,也是大概讀懂了一些,上面說的大概就是先秦時候的歷史文化,關於秦始皇統一中國,秦朝的貴族文化等,認識到石頭的價值後幾個秀才一起一口氣將水中的石頭全翻了個遍,一共發現了10塊刻有字的石頭。
發現重要的記載先秦的石頭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長安,這些石頭也很受當時的文官們的追捧,還有人專門為發現的這幾塊石頭修建了一座寺廟。因為朝代的變遷,由於戰爭的因素寺廟被破壞了,石頭也分散在了不同的地方,剛巧這個宋朝的皇帝也是半個文史愛好者,硬是要求將這記載先秦文化歷史的石頭找到。
可惜的是在經過一番波折後石頭是找到了,但是原本一個石頭上至少有700字的歷史記載,現在被磨損的只剩一半了。到了元清時候這些石頭又得到了一定的修復,特別是我們的乾隆皇帝,對這方面就很重視,找了很多的專家來修復這些文物。此後歷代300名皇帝都收藏了此物,在一代代皇帝們的努力下,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成品。
現在這些刻有秦朝文字的石頭在故宮博物院裡安安靜靜的躺著,高約3尺,中間微凸,更有學者康有為稱它們是中華第一古物,這石頭在我國歷史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前去看看。2012年,石鼓還入選了9大鎮國之寶,成為世界矚目的稀世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