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撿到遠古文物,專家一分錢不給就收走,如今成第二鎮國之寶

2020-12-24 變形球

現如今,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各地的博物館中觀賞諸多古香古色的文物,領略中國歷史之美,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著專家考古研究才出土的,但文物的回歸併不全是專家的功勞,有一些文物是民間老百姓無意中挖到後奉獻給國家的,就比如現珍藏於陝西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新石器時代的「陶鷹鼎」。這件文物的回歸還有一段趣事。1957年,家住在陝西省華縣太平莊裡的老漢正在山上務農,正當他辛苦鋤地的時候手中的鋤頭突然碰到了一件「異物」,原本老漢以為只是碰到了石頭並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再次碰撞並發出清脆聲時老漢才覺得不對勁,撥開土層將這塊異物挖出。這塊異物是一個老鷹形狀的陶鼎,老鷹背部還有一個空間可以盛放東西,就如同一個罐子一般。老漢不論是怎麼研究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只當它是一個罐子帶回了家,當作是家中的雞食盒。一年後,北京的考古專家來到陝西太平莊進行考察,還在村子不遠處發現了極為有名的仰韶文化遺址。這項研究發現震驚了當時的考古界,人民都沉浸在發現古遺址的歡樂氛圍中,村子裡有許多的村民還主動幫助專家進行挖掘研究,撿到陶鼎罐子的老漢也是其中一位。

老漢發現在這座遺址中出現了很多類似於自己撿回家中的罐子,於是就將自己簡單老鷹罐子的事情告知專家。專家一聽可能是重要文物,於是便前往老漢家中對文物進行研究。這一研究專家也高興壞了,這老鷹盒子可是一個重要文物,專家當場感謝老漢的無私奉獻,分文不付就將這件文物帶走了。到底是什麼逆天的文物能讓專家如此開心呢?原來這件文物名叫「陶鷹鼎」也是仰韶遺址的文物之一,它高35.8釐米,口徑23.3釐米,最大的腹徑32釐米。它的構造設計十分巧妙,採用駐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鼎口設置在老鷹背部與兩翼之間,將鼎的的特徵和動物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

除了可以當成是觀賞物外,陶鷹鼎還是一件禮器,是新石器時期古人用與祭祀的器物,而以動物為造型這一點上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對於圖騰的崇拜。我國的眾多文物中,和陶鷹鼎有著相同經歷的還有鎮國之寶「后母戊鼎」。后母戊鼎也是在老百姓的挖掘下發現並主動上交國家的。1939年,村民在田中無意間挖到這件重量級的文物,於是在日軍的監視下悄悄運回家中,想要將它賣了賺錢,但他們的行動還是被日軍發現了。村民們挖到寶的行動不知被誰傳了出去,日本侵略者闖進村子裡以尋寶為由開始大肆的搶奪食物。

但好在挖到寶貝的村民有先見之明,前一天晚上在自家的馬廄下挖了一個大洞將文物藏在其中,這才免遭到被日軍搶走。1946年,新中國成立後挖到文物的村民主動將這件事情上報國家,並無償上交文物。司母戊鼎再次被專家挖出,經歷了多年沉寂後終於重見天日,現在就珍藏在國家博物館中,是中國已知的古代時期最重的青銅器,同時也是我國的鎮國之寶。司母戊鼎和陶鷹鼎一樣,不僅出土的方式一樣,其意義也是相同的,都是作為禮器和祭祀器物。雖然現世的年代相差甚遠,但還是能夠從中把看出中華歷史文化中的絢麗多彩,現如今陶鷹鼎已經以第二鎮國之寶的名義展示在人們眼中,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

相關焦點

  • 老漢挖淤泥撿到「銅罐」,被當作夜壺20多年,專家:這是頂級文物
    每個人都想暴富,希望某天撿到某樣珍貴的寶貝,從而變為富翁。不過,這也要你自己有「眼力」,不然哪天真撿到一個古代的陶罐卻不識貨,發現不了其價值就可惜了。陝西有位農民就是如此,在挖地時無意挖出了一件寶貝,因不識貨致使這珍寶命運曲折,甚至還被當成了夜壺。說白了,就是老農沒「眼力」啊!
  • 3000多年的寶貝被揉成紙團,專家修復後,如今卻是九大鎮國之寶
    ——雅各布 考古是一項極其複雜的過程,但是帶來的意義確實是非常巨大的,當然了在考古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文物,比如有的時候由於認識不足而意外毀壞文物,其實這樣的事情還是蠻多的,比如當年的「中華第一龍」就被扔在了倉庫10年,最後才知道這個居然是國寶中的國寶。
  • 農民從泥沙中撿到一隻「金烏龜」,專家看到嚇了一跳,鎮館級文物
    農民從泥沙中撿到一隻「金烏龜」,專家看到嚇了一跳,鎮館級文物!華夏大地自古人傑地靈,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一種看的見得傳承叫做文物傳承。不知道我們在看到珍貴文物的時候會不會讚嘆於古人的智慧。俗話說得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撿到金烏龜的時候不脛而走,有人趕上門來想要買走這一個金烏龜,從2元到1000元。當時劉定權很窮,連結婚的錢都成問題。他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幾塊錢,在當時一千塊錢絕對是大數字,可能換一個人,也就同意了。
  • 老漢撿到豬肉,回家後才發現是石頭,專家鑑定後:至少值100萬
    而賞石文化也形成了固定的文化圈,後期到了我們如今安逸的現代生活以後,更是達到了巔峰。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漢,他上山撿柴火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像「豬肉」一般的東西,要知道老漢的家庭並沒有那麼富裕。所以他看到豬肉,雖然說看起來就是放了很長時間,但也絲毫不介意,想要拿回家是一是看能不能吃。
  • 大爺撿到一把古劍,專家鑑定後要求上交,他索性打磨成菜刀!
    然而曾經有一個人卻毀壞了一件真貴的文物,這文物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也讓我們失去了解這件文物背後故事的機會,他機緣巧合之下撿到了一把寶劍,但是卻因為自己的原因沒有保存好它,反而把這把稀世寶劍當成了菜刀,而當專家趕來時已經晚了,這件文物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變成一堆廢鐵,這讓專家們都非常遺憾,那麼關於這把寶劍又經歷過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老漢無意中撿到一堆破布,被兒子20元賣掉買酒喝,如今估值4個億
    因為如果將命運說成是命中注定,凡人無法更改的話,那麼凡人的任何努力,都將被視為是命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其實相信命運的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走出命運的迷宮之中。人生一世,對於權力,真正能夠追求到的人其實很少。而財富,相比之於權力更加的平易近人。畢竟一個人想當市長省長,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他想成為一名千萬億萬富翁,卻還是有路可尋的。
  • 男子清理垃圾堆,意外撿了張肚子疼的病假條,今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現如今 ,除了博物館裡及專家們所發現的,還有很多的文物都被長埋於地下 ,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就此消失與這個世上,所以對於這些文物 ,我們要竭盡全力的去保護 。曾經就有人在清理垃圾堆時 ,意外撿到一張請假條,不曾想成為了鎮館之寶,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背後的故事。
  • 老漢挖到廢銅塊,被人識出是金牌,藏了20年,如今成國寶
    元朝的蒙古人實行「不封不樹」的「秘葬」,哪怕是王公貴族下葬,一般也只是將一段樹幹掏空,把逝者放進去,再放入墓穴中。挖墓穴時多餘出來的泥土,都被運到其它地方傾倒,不讓墓穴形成「墓丘」。因此,考古隊極少能夠挖掘到完整的元墓,不過倒是經常有人無意中在土地下翻出來自元代的古文物。
  • 陝西老漢挖出青銅罐子,當夜壺20年,專家往裡一摸:國家級文物
    隨著近代考古工作的進行,不少文物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挖出來,展現在世人的眼前,但是依然還有很多文物不知去向,或是尚未出土。每一件文物自出土到博物館展覽,都有一段傳奇的經歷。於是劉老漢便隨手撿起一根樹枝,把罐子裡的泥巴全部清理出來,後來,他發現這個青銅罐子很像古代的夜壺,但是因為做工精良,於是就準備拿回家當夜壺用。就這樣青銅夜壺老漢一用就是20年,九十年代,老漢偶然聽到國家在科普考古和文物的知識,忽然意識到這個夜壺可能不是一般的銅罐子,於是拿出來洗了一遍。來到博物館找專家看看,這東西究竟是不是古董。
  • 老漢挖出4個國寶,用來方便26年,專家勸其上交,老漢:10萬拿走
    ,很多古代的城市都淪為平地,所以如今我們常會在地下發現一些古代的文物。劉老漢的孫子很調皮,拿著這些罐子裝上水和泥在裡面和稀泥,後來被洗乾淨之後,這幾個罐子都被劉老漢家當成了「尿壺」使用,後來隨著電視的普及,經常有一些專家下鄉來收文物,劉老漢想起來這幾件東西說不定也能之歌幾十塊錢,於是就讓自己的兒子把尿壺洗乾淨,帶了一個到縣裡讓專家鑑定。
  • 老漢野外撿到一根「舌頭」,妻子看見後驚叫,專家:一百萬收
    外國有一位老漢,喜歡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老漢帶著自己的妻子去野外郊遊。在這次野外郊遊的時候,老漢不知道什麼時候撿到了一根「舌頭」。他伸出自己的舌頭,並將撿來的這根「舌頭」放在自己嘴邊。準備給妻子一個驚喜。當他的妻子看到這一幕時,不禁發出了驚恐的尖叫。
  • 老漢挖到銅罐,當尿壺用了28年,被人9萬收走,如今值上億
    如今,我們經常會去參觀各地博物館,能夠看到陳列在館內各種古色古香的國寶級文物,因此不禁會感慨國家歷史文明的博大精深。然而,這些華夏老祖宗們所遺留下來的國寶絕大多數都出土自地下的古墓和遺址之中。而這些出土寶物之中,除了一部分是考古隊從地下挖掘而來外,還有一部分則是來自於人們無意中的發掘。
  • 兒歌撿到「一分錢」變「一元錢」?
    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那首著名的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有人感嘆,時光飛逝,過去的「一分錢」成了「一元錢」;也有人質疑,這樣改編經典,難道不是惡搞嗎?要知道,作曲家就曾在南京創作並生活多年,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原作者的家人。
  • 老漢開價800萬出售傳家寶,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轉身賣了1980萬
    導語:老漢開價800萬出售傳家寶,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轉身賣了1980萬前言正所謂「人有失手,馬有失蹄」,不論經驗多麼豐富的人都會有出錯的時候,就連傳說中的專家也不例外,就比如老漢開價800萬出售傳家寶,專家說頂多值1萬,老漢轉身賣了1980萬,這位專家便遭遇到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滑鐵盧了。
  • 浙江女孩挖草撿到文物,交博物館獲68元獎金,專家:至少一千萬
    他向何招弟一家人解釋,任何在中國土地上出土的文物都是屬於國家財產,不可私藏侵吞,如果不上交國家就是犯罪,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何家人一聽這話,當場就傻了眼。於是第二天早上,他們就帶著這件小船瓷器,去到了縣裡上交給了博物館。
  • 老漢500萬賣掉祖傳寶刀,專家很失望,老漢:你們沒有資格管我
    01古人在打造一柄劍往往會考慮它本身的用途,如果只是裝飾品,那它的實用性就會差很多,但也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而這個老漢以500萬賣掉的祖傳寶刀就是當年溥儀的收藏品,雖然專家們對這種賣掉文物的行為表示很失望,可老漢卻說:「你們沒有資格管我。」
  • 一老人無意中撿到一堆破布,隨後被兒子20元賣掉,現在卻價值4億
    垃圾堆撿到寶當時故宮要清理內部宮殿的時候,很多人都在門外守候,就期待能夠撿到被人們忽視的文物,從而大賺一筆,當時故宮的門外,垃圾站附近有著很多的守門人。每回在故宮裡邊推出垃圾車之後,他們都會一擁而上,把看似有價值的東西全部拿走。這些守門人當中有一位姓劉的老漢,非常湊巧,他撿到了那個不起眼的小盒子。
  • 浙江小姑娘將家中瓷瓶上交,博物館獎勵68元,如今成為了鎮館之寶
    中國是非常看重這些文物的,關於文物其實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文物是需要上交國家的,因為這些文物個人也並不能保護,上交給國家,讓專家們保護,這是文物最好的歸屬了。而由於中國較為流行土葬的原因,文物一般都藏在墓穴裡,等待著有一天可以重見天日。今天,我們想要給大家講一個小女孩和一件文物的故事。浙江有個小女孩,她將自己撿到的一個瓷器上交給了國家,這個瓷器是非常重要的文物。
  • 老漢半路撿到一隻鴿子 足部帶有編號和二維碼
    7月21日中午12點左右,泰州市高港區陳老漢在路上撿到一隻信鴿,足環上有編號和二維碼。信鴿協會專家對編號進行解讀,確定了信鴿的「身份」。陳老漢說,中午12點左右,他在高港口岸龍窩北路看到一隻信鴿在路上緩慢行走,他便停下腳步,信鴿不但沒飛走,還向他靠攏過來。陳老漢抓起信鴿發現,其左腳上有紅色的鐵環,上面有數字和二維碼,陳老漢懷疑其是只有價值的信鴿。記者看到,信鴿通身呈灰色,上面有黑點,比一般鴿子略小一些。其左腳上面有字母CHN,下面有0819708數字和一個二維碼。
  • 《一分錢》歌詞被改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首歌想必大家都會唱不過最近這首兒歌竟然漲價了?!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著名的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有人感嘆時光飛逝過去的「一分錢」「與時俱進」成了「一塊錢」也有人質疑這樣改編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