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中國擁有著非常長久的歷史,在這段歷史裡創造出許許多多的文明,這些人類文明的創建,留下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凝聚著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它們對於研究中國歷史有著很大的幫助。中國是非常看重這些文物的,關於文物其實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文物是需要上交國家的,因為這些文物個人也並不能保護,上交給國家,讓專家們保護,這是文物最好的歸屬了。
而由於中國較為流行土葬的原因,文物一般都藏在墓穴裡,等待著有一天可以重見天日。今天,我們想要給大家講一個小女孩和一件文物的故事。浙江有個小女孩,她將自己撿到的一個瓷器上交給了國家,這個瓷器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小女孩獲得了博物館68元獎勵,如今我們可以在博物館看到這件文物,它已成為鎮館之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博物館展出龍泉窯船型硯滴
如果你有幸到浙江博物館去參觀的話,其博物館內有一件鎮館之寶,必定能夠吸引你的注意。這是一件龍泉青瓷製作而成的船型硯滴,它的造型十分精美,"天青色"的色彩呈現,讓人覺得精美絕倫。龍泉青瓷是中國非常著名的瓷器品類,它獨特的瓷器顏色和風格,讓人十分賞心悅目。據了解,這件瓷器市面上的價值不菲,如果去拍賣行拍賣的話,至少值到五千萬!
我們都知道,燒紙瓷器並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古代純手工的狀態之下,很多大師經常是燒了砸,砸了然後再燒,想要出品一個瓷器,需要費很大的功夫。而且,古代的瓷器都需要上釉,這些釉彩全部都是通過天然的方式調製出來的,跟現代的化工釉彩不同。龍泉青瓷顧名思義,他所用的釉彩是青色的,跟汝窯的"天青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很賞心悅目!
這件瓷器並不是日用品,而是一個造型精美的小船,想要做出這個來需要有超強的功力!船上有兩個人,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件瓷器展現了龍泉青瓷的藝術魅力,雖然龍泉青瓷屬於小眾,但這件作品的出現很深刻的說明,龍泉青瓷一點都不比汝窯差!龍泉窯本身存世就很少,那麼,這件龍泉青瓷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這也許要從浙江的,一個17歲的小姑娘開始說起。
17歲女孩撿到古董青瓷
龍泉青瓷的出處,是浙江省龍泉市。龍泉這裡從古代開始就是制瓷的,曾有一段時間龍泉青瓷聞名世界,後來隨著時間流逝沒落了。上世紀80年代,浙江龍泉市裡有個嚴兒村,村裡有個很漂亮的小姑娘叫做何招弟。何招弟有一次在山上挖草的時候,無意當中挖出了一件青瓷器,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龍泉窯船型硯滴,她拿在手上覺得十分精美,於是將它帶回了家。
回家之後,何招弟將自己撿到寶貝的消息,告訴了家中的長輩。長輩們猜測,這就是龍泉青瓷,因為龍泉市本來就是龍泉青瓷的產地,而且他們猜測,這可能是一件古董,但究竟是不是值錢,究竟值多少錢,這個大家就不知道了。於是,何招弟將這件瓷器好好保存了起來,她說既然是自己撿的,看起來挺值錢,以後可以用來作為自己的嫁妝,何招弟覺得十分開心。
後來,何招弟經媒人介紹,認識了自己一見鍾情的男子何根樹,二人很快墜入了情網,開始籌備婚禮的事宜。何招弟想起來,自己有個古董,她準備作為嫁妝帶到夫家去。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件事竟然被傳到了當地文物局的耳中。當地文物局很快地就找到了何招弟,文物局的專家想要看一看何招弟手中的龍泉青瓷,專家們想知道這究竟是不是一件古代流傳的文物。
龍泉窯船型硯滴重見天日
後來,專家將這件瓷器拿過去鑑定了一番,發現這件瓷器應該出自於南宋年間。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制瓷也是在宋朝達到鼎盛的。北宋年間的汝窯聞名世界,宋徽宗所描繪的"天青色"讓人遐想萬分。這件龍泉青瓷不僅僅因為是宋代的文物價值才高,它本身的藝術價值就很高,制瓷之人必定是一位高手。所以說,這件瓷器,是非常昂貴的國寶級文物!
專家勸說何招弟將文物上交給國家,但何招弟一開始是不願意的,畢竟這是自己撿的,如果上交給國家自己就什麼都沒有了。後來專家再次勸說她,告知這是國家級的文物,應該由國家來好好保管。後來,何招弟主動將文物上交了,並獲得了一筆巨款68元。那時候,68元絕對不是小錢,有了這筆錢,何招弟可置辦非常好的嫁妝了。上交後,何招弟再沒見過瓷器!
再後來,何招弟雖然也聽說過瓷器的風聲,但是卻從來都沒有見過。有時候,何招弟還十分想念自己曾經撿到過的瓷器,畢竟自己曾經收藏了很長一段時間。2006年,龍泉窯船型硯滴在浙江博物館展出,何招弟特地去博物館看了,她終於圓了自己一個夢想,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這麼多年的瓷器,她真的很開心。當年,她只是一個17歲的女孩,現在已經變老了!
結語
何招弟一開始其實是不想將文物上交的,後來專家告訴他,上交文物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況且文物放在個人手裡,也起不到保護的作用,但是國家卻不同,國家可以很好地保護文物。而且專家還承諾她願意給她68元,何招弟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所以,她便將這件文物直接就上交了。而且,何招弟一點都不後悔自己上交文物這事,畢竟文物本身就是屬於國家的,自己等於白撿68元!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說:"得意猶堪誇世俗",做人還是要豁達。
參考文獻:
《春宿左省》《和董傳留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