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走完一圈,仿佛從10萬年前走到了現在;在這裡,細細觀賞,從石器時代到民國時代,台州人的生活場景如一幅畫卷展開,一覽無餘;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台州人的歷史,你可以驚嘆古人的智慧,你可以欣賞祖輩們的藝術底蘊、感受文化氣息……12月29日,台州臨海市博物館將正式開館,5萬餘件館藏文物將與廣大市民見面。那麼臨海市博物館到底有哪些鎮館之寶呢,讓我們帶你先睹為快。
到臨海博物館看什麼?
在臨海體育館旁邊,矗立起了一座造型別致的建築,這就是歷經5年設計施工的臨海博物館。它總佔地面積28.6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總投資約1.69億元,館藏文物5萬餘件,是台州收藏最多的文博單位。
「臨海博物館收藏的文物,貫穿起整個台州歷史發展的的主軸線,從10萬年前的靈江人到中國有記載的歷史朝代,你都可以在這些館藏文物中找到他們的印記。」臨海博物館館長陳引奭說,館裡設有兩個臨時展廳和三個專題展廳,分別是一層的館藏精品書畫展和臨海百工展、二層的歷史廳、三層的自然廳——翼龍廳以及四層的民俗廳。
這麼多展廳,到底怎麼看?
在歷史廳,你可以看到10萬年前的靈江人和新石器時代的先民遺蹟,也可以通過琳琅的臨海青瓷(靈江窯)了解台州青瓷發展的脈絡;在翼龍廳,可以透過臨海翼龍時代的天空,了解翼龍在地球生命歷史中的地位,能認識地質礦物、學習翼龍及恐龍相關知識;而民俗廳則還原了喧鬧忙碌的紫陽古街,呈現了臨海人一生的歲月,從出生、求學、成婚到樂享天倫,還有臨海的月節及臨海主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示。
館裡有哪些鎮館之寶?
當然,一個博物館,最吸引人的肯定是鎮館之寶了。
臨海博物館上等級的文物就有1000多件,這數量在全省各博物館中,也是少有的。
「一些珍貴文物,我們一直收藏著,從來沒有面世,這一次開館,這些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就要活起來了。」陳引奭說,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就是5件國家一級文物。
哪5件呢?記者先一睹為快了。
第一件是商代青銅直內戈,表面雖覆蓋著斑駁銅鏽,卻依然可見一些紋飾。它是1988年出土於臨海沿江鎮。
第二件是北宋大晟應鐘。「這個是皇宮裡的物件。」陳引奭說,大晟應鐘是北宋政和年間鑄造的宮廷樂器。大晟指的是大晟府,應鐘指的是音階第十律。
第三件是宋元之際青瓷月影梅花碗,它造型呈仰鬥笠狀,最特別的是,碗內刻劃月影和梅花。「這件文物,具有很高的制瓷工藝水平與藝術水平。」陳引奭說,可見當時的臨海人,相當風雅,連一口碗,都製作得這麼漂亮。
第四件是宋末元初青釉瓷公道杯,它利用虹吸原理製成,盛酒時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水就會全部溢出,一滴不剩,展現了古人的智慧。
第五件是五代青釉線刻戲曲人物四系瓷瓶。瓶身刻有兩人,似為一主一侍,俱僅半身,兩人正在演戲。「瓷瓶上極少刻畫這樣的戲曲人物,這兩個人物,雖然線條隨意,但表情豐富,極為難得。」陳引奭說。
除了這5件鎮館之寶,臨海博物館其他館藏品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博物館還有哪些亮點?
在大家的印象中,去博物館參觀,就是安安靜靜地看看一些文物。
作為一座全新的博物館,臨海博物館運用了諸多國內比較尖端的科技,你會欣賞到現代科技為歷史文物打造的一場視覺盛宴。
在歷史廳,展現臨海城池千古演變的影片運用了三維建模、二維動畫和當代視頻剪輯製作,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翼龍廳的環幕影院也不容錯過,牆面的背景畫配合環幕聯動投影效果,表現了7000萬年前臨海浙江翼龍在空中飛翔的畫面,實現裸眼3D效果,一不留神,還會有翼龍與你擦肩而過。
還有3D列印和全息技術的運用,對翼龍廳所有植被、翼龍、池水、火山和瀑布等都進行1:1翻模,仿佛引人進入了白堊紀的原始森林。
此外,陳引奭說,臨海博物館開館後,除了5大展覽外,還將舉辦4大講座。「比如,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丁孟要來講講故宮文物一些相關知識、博物館老館長來講講台州文博奠基人項士元的一些傳奇故事,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