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這一天,各地博物館將舉辦宣傳、紀念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今天,江蘇鹽稅博物館開館了。這是一家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這在全國是唯一一家。
江蘇鹽稅博物館在江蘇泰州,位於在泰州古鹽運河畔。泰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唐時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王艮、劉熙載、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泰州文化藝術史上的傑出代表。
鹽稅博物館,為古代泰州上河運鹽屯船碼頭處,佔地17285平方米,建築面積2007平方米。那泰州與鹽稅文化有什麼關係?
據了解,泰州,是一座因鹽而生、因稅而興的歷史文化古城,素以「富有紅粟、鹺鹽之利」而馳名全國,是我國重要的稅文化發源地之一。根據現存史料考證,自漢高祖劉邦讓其侄吳王劉濞建海陵糧倉和沿海鹽場起,泰州的鹽稅文化可上溯至公元前195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唐宋年代,泰州作為中國鹽稅的主要產地,年產鹽課數量超過全國的一半,故此有「鹽稅曾居天下半」的說法。據《兩宋財政史》統計,淮南鹽產量佔全宋鹽產量的百分比,宋初為51.3%,約佔全宋鹽產量二分之一。
而當年兩淮鹽業,又以泰州為中心的淮南鹽場最出名。2001年有個重要的發現,一枚銅印章在泰州被發現,上面刻有篆書「泰州西溪鎮茶鹽酒稅王記」字樣。據相關專家考證,銅印為北宋慶曆七年鑄造,印章距今1000年,是鎮館之寶。此印章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稅的歷史,尤其是研究泰州地區的鹽稅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
根據歷史資料,在明代,泰州所設兩淮都鹽運司署和鹽運批驗所,其鹽課量一直位居全國首位。在清代,泰州設官鹽總局,並在全國首創釐金。當時,泰州因鹽稅興盛,鹽船齊集,商賈如雲。
江蘇鹽稅博物館,設計獨特,以智能化、數位化技術,結合聲、光、電手法,展現了我國的鹽稅文化發展史。印章距今1000年,是鎮館之寶,江蘇鹽稅博物館今開館。如果您有空可以來看看呀?歡迎關注「俊圖」,原創作品,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