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迷戀網絡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2020-12-17 央視網

    迷戀網絡怎麼就成精神病了?

    中國首個《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的出臺沒有像它的制定者期望的那樣,結束醫學界長期以來無規範網癮診斷標準的歷史,反而引發了更大的爭論。根據新標準,網絡成癮將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和治療的範疇。很多網民對此表示不能理解:迷戀網絡怎麼就成精神病了?

    牽頭制定新標準的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主任陶然解釋:「網癮雖然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患者並非瘋子。」他告訴記者,精神疾病包括很多種,就網絡成癮而言,是指反覆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我們不是把所有長時間上網的人都列為網絡成癮者。」陶然說,網絡使用情況可分為正常使用、過度使用和網絡成癮,診斷為網絡成癮必須要符合一系列嚴格的標準。

    「網絡成癮」的標準是什麼?

    11月8日,陶然等人制定的這個新標準剛剛通過了專家的論證。該標準詳細界定了網絡成癮的「症狀」「病程」及「嚴重程度」,被評審專家認為是目前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權威的診斷標準。

    新標準對網絡成癮症狀的描述首先有兩條:

    (1)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衝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

    除此之外,具備以下5種症狀之一,就可以判斷為網絡成癮。這些症狀是:

    (1)上網時間不斷延長;

    (2)想要減少或停止上網卻不成功;

    (3)明知上網會給自己帶來或已經帶來危害,仍忍不住繼續上網;

    (4)除上網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明顯減少,失去以前的愛好;

    (5)用上網來迴避現實或緩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緒。

    連續上網超過6小時者 小心「網絡成癮」

    陶然說,網絡成癮可導致患者性格內向、自卑、與家人對抗及其他精神心理問題,出現心境障礙,部分患者還會導致社交恐懼症等。根據使用網絡的目的,新標準把網絡成癮分成網路遊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信息成癮和網絡交易成癮5類。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佔82%,其次是網絡關係成癮,即網戀、網婚等交友方式。同時,新標準還對網絡成癮的病程標準作了界定,平均每天非工作學習目的連續上網超過6小時,同時符合症狀標準3個月以上。

    網絡成癮可以由精神科收治

    在專家看來,新標準的確立不僅為臨床醫學增加了新病種,還明確網絡成癮患者應由具有精神科的醫療單位收治,為這些患者得到科學有效治療提供了途徑。「網絡成癮是可以治療的,一般治療時間為3個月左右,80%的患者都可以通過治療擺脫癮病。」據悉,新標準將送衛生部報批,在全國各大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精神科推廣使用。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

    「網絡成癮」新標準從何而來

    「這個標準是我們4年來對3000多人進行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專家說。為了幫助網絡成癮者告別網癮,2005年3月,北京軍區總醫院開展了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集中住院治療,並於2006年3月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網絡成癮診療基地「北京軍區總醫院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經過幾年的臨床實踐及研究,這個基地在來自全國的3000多例網絡成癮患者的臨床資料中,抽取1300餘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臨床跟蹤研究。「我們收集了50%以上的患者同時擁有的症狀,然後我們又研究這些症狀發作的頻率。」專家說。

    最初他們根據臨床經驗並參考國內外網絡成癮研究文獻,擬定了一份診斷標準條目的草案,包括8條症狀表現。然後,對以「沉溺於網絡,影響學習、工作或人際交往」為主訴就醫的110例患者進行標準草案調查,向患者家屬及其本人詳細詢問患者的症狀表現,將症狀出現頻率高於50%的條目保留,低於50%的刪去,形成初稿。

相關焦點

  • 網絡賭博是一種心理疾病
    網絡賭博是一種心理疾病,如何轉變習慣性思維?如何通過強制性行為去除病理性的精神依賴?從人的本性上而言,賭是一種本能反應,從生到死,可以說一切選擇和際遇從某種意義上看,都帶有賭博的性質。理性的人能控制自己的貪婪,意志力薄弱的人基本葬生賭海。有句話說,真正的贏家不是輸贏了多少,而是取決於何時選擇離開,但如果沾染網絡賭博,很多人都會離不開。
  • 中學生網絡成癮是心理疾病嗎?為什麼中學生會迷戀虛擬世界
    中學階段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要麼叛逆無比,要麼內向無比,但無論是內向的孩子還是叛逆的孩子,都會沉迷於網絡而無法自拔,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學生網絡成癮呢?這個期間為什麼他們連父母的話都聽不進耳呢?
  • 挑食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這種嚴重的挑食其實是一種心理病。   小孩挑食很常見,但如果一直持續到成年就會發展為心理疾病,並且可能嚴重危害到健康、社交和婚姻。   挑食只是小孩子的毛病嗎?有的大人也有嚴重的挑食問題,他們知道營養均衡的飲食才有利於健康,也知道自己偏好的飲食可能高油高脂,並且沒有任何宗教或者醫學原因,就是只吃一兩樣食物。
  • 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區別
    說到心理問題,我們很多人都會產生一種忌諱,覺得心理問題就是病,甚至覺得是腦子有問題,或者把心理問題當成神經病。正是由於這種看法,有些早期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因為不去面對,採取逃避的方式,最終導致問題嚴重,真的演變成了疾病。那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今天來聊聊。
  • 撒謊原因有很多 撒謊成癮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有心理專家分析說,職場中撒謊的原因很多,完成任務並升職的殘酷競爭常常導致人說謊,許多人罔顧事實說競爭對手的壞話以獲得職位或領先位置。為未完成任務編一個理由的現象很常見。還有人在工作場所撒謊以提升個人形象。許多人撒謊是因為有經濟利益驅使。例如,店老闆對顧客吹噓商品的質量。
  • 是心理疾病嗎?
    慕殘者是一種怎樣的人?可能大多數人對這個群體並不是很了解,甚至可能都沒聽說過,是一個很陌生的人群,我第一次聽說慕殘者是在《十宗罪》中,當時了解到這個群體時,我是感到非常詫異的,覺得非常驚訝,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的一群人,因為殘疾本來是一種身體缺陷,給人們帶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我相信正常人沒人會願意變成殘疾人,可為什麼慕殘者會對殘疾人有莫名的好感呢?
  • 「完美主義」是很多心理疾病的徵兆?
    不僅如此,久而久之,這種對「完美」的極度迷戀會讓他們對周圍產生極其強烈的控制欲,因此會引發一連串的人際關係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會引發一系列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焦慮症、邊緣性人格障礙等等。因此,完美主義被視為是一系列精神疾病的先兆特質。
  • 成癮是一種心理疾病day2.by京伯
    首先明確一點:成癮是一種心理疾病。之所以需要明確這一點,是因為我們很容易曲解「成癮」一詞的意義,導致低估其嚴重性或高估其戒斷難度。,這便是一種認知偏差,他們錯誤地理解了「運動上癮」一詞。「成癮」是一種疾病,無論何種類型的上癮——哪怕是你認為很「健康」的上癮,其背後也一定有著你沒領會的病態痛苦。所以切勿輕言「成癮」。高估其戒斷難度:是因為生活中太多的例子令我們覺得:戒癮很難、很久、很複雜、很痛苦。
  • 心理測試異常≠心理疾病
    相信大家對心理測試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或網絡上的心理測試量表比比皆是,種類繁多,可以測試智力、性格、壓力、健康狀況、生活質量、精神症狀等眾多方面。心理量表作為一種研究和測評工具,已被廣泛應用於人才選拔、職業指導、學校教育、心理缺陷的評估及精神疾病的早期識別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喜歡開燈睡覺,竟是一種心理疾病
    實際上,這是開燈睡眠癖,是一種心理疾病,這些人由於某種原因而養成的一種心理不良習慣。開燈睡眠癖從病理上解釋是對黑暗的恐懼。這種對黑暗的恐懼大多是從幼年期開始養成的。因為孩童期間,最愛聽有關鬼神的故事,在睡眠中就會帶著這類故事的背景、內容及人物進入睡眠當中,這時在心理上他們就已經出現了一種潛意識的害怕,所以要求開著燈睡覺。
  • 十大常見心理疾病
    核心提示:  當今社會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總是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或許說這就是生活,生活本來就不可能事事如人意,免不了遇到很多的問題,然而當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們太多,不去想辦法做一個合理的釋放則會堆積成災轉化為各種心理問題,這也就是說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放在心上,讓時間來治癒,這些心理疾病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到家庭幸福,目前存在的十大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
  • 驚恐障礙——一種容易被誤診的心理疾病
    驚恐障礙是容易被誤診為心臟病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因為痛苦程度高,因而反覆就醫,發作時類似於心肌梗死的症狀,更易令患者產生死亡恐懼,因此減少日常活動,甚至外出需要家人陪伴,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由於症狀導致的痛苦和恐懼,無法確診,症狀得不到緩解,反覆求醫,花費巨大。張先生剛過三十歲,是一家企業的老闆,平日經常加班。
  • 譚老師說詞 | 「戀物癖」是一種心理疾病
    當學校心理輔導站的老師知道這件事後,主動幫助他,讓他擺脫這個不健康的心理。後來我們才知道,這種心理疾病叫fetish或fetich,這種人叫作 fetishist。British VS Fetish
  • 現代人的心理疾病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原標題:現代人心理疾病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有哪些誘因? 現代人面對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經常會導致身心疲憊,長期如此很有可能會發展嚴重的心理疾病。其實現代人的心理疾病種類是比較多的,而且誘因也很複雜,要想解決心理疾病首先還是應該找出誘因,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心理疾病的問題。 導致現代人心理疾病的誘因有哪些?
  • 誘發心理疾病十大因子
    戀人的離去,使深愛著的一方,心理上產生失落感,長期如此而又得不到及時的調試,必然會導致心理失衡,誘發心理疾病。現代人思想觀念在改變,離婚率在我國越來越高。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不起離婚的打擊,心理負荷過重成為誘發心理疾病的病灶,如得不到及時調試,極有可能誘發心理疾病。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因種種原因心理壓力過大的約佔70%,需要尋找傾述對象和對其進行心理幫助。
  • 沉迷網路遊戲是一種心理疾病,將帶來這幾大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考慮把電玩沉迷(Gaming disorder,或譯電玩失調)列為一種心理疾病,合適嗎?電玩沉迷或失調是時代新產物,現代人擁有了科技和各類遊戲後,才發生的狀況,不論可否稱為一種疾病,的確是近年來國際上非常關注的現象:有些人過度花費時間和精力在線上遊戲,甚至嚴重影響本身的生活作息和人際品質。中國這幾年也從教育面著手,正視學校學生的網絡使用問題,鬥大的網絡成癮、網絡濫用等議題的海報、報導浮上檯面。
  • 心理疾病產生的十大誘因
    電影《黑天鵝》 心理疾病,是一種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幹擾,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 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
  • 心理疾病:偏愛聰明人
    患心理疾病的人群中,根本見不到他們的身影。在多年心理諮詢的實操過程中,我發現,凡是想法比較單純的人,快樂指數高,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那麼,都那些人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呢?一,從遺傳角度來說,有家族遺傳因素。例如,父母如果患有心理疾病,那麼,把心理疾病遺傳給孩子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
  • 心理疾病家族遺傳的誤解
    心理疾病的遺傳,準確來說,是指家族中存在患有心理疾病親屬的後代,比家族中沒有心理疾病親屬的後代,得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高。患有心理疾病的親屬,與自己的血緣關係越近,遺傳影響越大。比如父母患有心理疾病,比父母的兄弟姐妹患有心理疾病,後代患心理疾病的遺傳概率大些。心理疾病的遺傳性,是一種對比情況下的相對統計概率,稱為「易感性」更容易理解。
  • 打坐與心理疾病的治療
    什麼是心理疾病?什麼是心理疾病?和身體的病一樣,它也是和「正常」進行對照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在普通人心中有一套標準,如果自己的行為和這套標準不符,就認為自己不對,甚至是有問題。要知道,我們的潛意識是不接受否定性詞語的,你越告訴自己「不要焦慮、不要抑鬱、不要恐懼」,你的潛意識接受的卻越是「焦慮、抑鬱、恐懼」,你就會非常在意這些情緒,很敏感,就導致了心理問題。那為什麼和焦慮、抑鬱、恐懼這些情緒對抗,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