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 林
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好了,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就上來了。不僅健身跑步各種走起,對於保健品的需求也變大了,什麼維生素胺基酸深海魚油,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送禮就得送健康,廣告詞不是這麼說了嘛?
而且啊,吃保健品現在也消費升級了,國內自產的保健品還吃不夠,國外的保健品又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比如月見草、葡萄籽、膠原蛋白、蔓越莓,火得不要不要的,幾乎是一上櫃就被中國代購們買斷,惹得澳大利亞的保健品公司紛紛來華謀求發展,也免得被中間商賺取了差價。
然而,也有一些不法商家趁著這波消費升級,炮製了一批看起來高大上的「網紅保健品」,療效從減肥到調節免疫力、從緩解疲勞到改善睡眠,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到的。
在朋友圈和一些電商平臺上,這些產品賣得還挺火爆,銷量很高。比如一款纖維素,號稱服用後可以增強兒童的免疫力;下面這款奶黃素,宣傳服用一個月可以瘦17斤:
這款月光美白丸則表示,純中藥成分可以美白淡斑: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也根本查不到這幾款保健食品的備案信息,說明這些都不是正規的保健食品。
前不久,一位張女士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了一款減肥產品,宣稱可以在清除體內毒素的基礎上加速身體代謝,買回家後吃了一段時間卻出現了肝腎功能損傷。
無獨有偶,前幾個月,一位夢想成為「猛男」的福建小夥子聽說增肌粉能快速增長肌肉,健美體形,網購了一款網紅增肌粉,沒想到一個月後人沒有變壯,臉色反而變黃了,整個人也昏昏沉沉的。醫生對其進行肝穿刺病理檢查後,發現他得了藥物性肝炎,已引發了腹水、低白蛋白血症、電解質紊亂、中度貧血等症狀,最終只能接受了肝移植手術,前後花費了200多萬元。
這些網紅保健品,大多都是「三無產品」,而且他們的生產環境髒亂差,配方也大同小異,多年不變。近日,南通市公安局就破獲了一起利用網際網路跨省販售三無保健食品的案件,並搗毀了一處隱藏在農家院中的生產窩點。工人們白天在這個窩點幹活,晚上就住在這裡。
據三無保健品的製造商孫某交代,其實行業內做性保健品和減肥保健品的配方多年未變,就是「麵粉兌的違禁藥物」。性保健品,不是在澱粉中兌點西地那非,就是在澱粉中兌點西力士;減肥產品不過是澱粉兌的西布曲明。藥片2角,包裝3角,瓶子5角,一盒三塊的三無保健品一轉身就能賣到70多元。
怎麼樣,是不是想起了《藥神》裡面的假藥販子張長林。暴利面前,總是有人鋌而走險。
和張長林一樣,在孫某眼裡,這些麵粉兌的保健品吃下去不會有什麼問題,死不了人,「像高血壓、心臟病,吃到肚子裡,沒有什麼反應,吃到嘴裡以後,喝口涼水立馬就解了。」
實際上呢?
西力士和西地那非這兩種原料,都是國家在食品中明令禁止添加的藥物,高血壓、心臟病、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這類藥品後,會造成心率失常等問題;而西布曲明具有興奮、抑食這方面的作用,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厭食、失眠、肝功能異常等危害嚴重的副作用。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為什麼這些假保健品還能成為網紅,甚至擁有不錯的銷量呢?
首先就是市場需要什麼,他們製造什麼。市面上流行瑪卡養生、腎寶片、益生菌,他們就開發類似的「三無」產品。
其次,他們也造假了防偽,仿造正規的保健食品編造出了批准文號,進一步取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第三點,則是利用人們的心理弱點,給自己的產品換個行頭,號稱來自德國、美國,並且包裝上精美一些,身價就可以翻幾番。其實,幾乎都是農村小作坊出品。
最後,這些假藥販子們與時俱進,通過微信等渠道售賣,偽造好評等,廣而告之,不少人也為此埋單了。
這些換湯不換藥的營銷方式,卻屢屢有人上當。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消費者首先要對保健食品功效和食用目的有些認知,切勿盲目選購使用。購買時應仔細查看外包裝標籤標識相關信息,不要購買標籤上沒有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以及保健食品廣告中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產品。消費者尤其老年人要特別警惕利用獎品吸引、健康講座、親情營銷、誇大忽悠等方式銷售的產品,避免上當受騙。
中國保健食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我國食品工業領域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代表性產業。據了解,國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一共有27個,所有保健食品上市前,都要經過大量科學、毒理等方面研究,進行動物和人體試食試驗,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此,作為保健品騙局受害者的重災區——老年人群體,浙江食藥監局最近發布了一個微視頻,展現了幾種比較多見的針對老人的騙局,大家也可以轉給自家的老人,給他們提個醒。
面對這些假冒保健品,消費者、食藥監管部門、網絡媒體和電商平臺要合力擰成一股繩,共同打擊監督,唯有如此,才能讓這些假藥販子無處容身。
綜合整理自新華社、焦點訪談、第一時間及網絡
轉載請後臺聯繫周刊君,獲得授權!
轉載時,須註明作者、出處和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