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揭保健品營銷黑幕

2020-12-22 法制網

  • 製圖/李曉軍  

    ● 保健品行業可謂暴利,成本價僅兩三百元的產品,賣給老人的價格翻了好幾倍

    ● 隨著城市打擊力度的加大,保健食品欺詐亂象開始向農村轉移

    ● 在與執法部門玩了多年「貓鼠遊戲」後,一些保健品公司開始研究各種辦法規避打擊

    □ 法制網記者 王陽

    權健神話的破滅,引發保健品行業亂象問題再次升溫。

    已經出現30多年的保健食品,「毀譽參半」這個形容詞一直如影隨形。一方面,保健食品行業是食品行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另一方面,涉及保健品的負面輿情事件越來越多,老人用多年積蓄購買保健品被騙的案例比比皆是。

    2009年,食品安全法頒布,引領食品行業建立起完整科學的法律法規體系。然而,與之配套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雖數易其稿,但遲遲沒有出臺。直到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依然待字閨中。

    有專家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多年來,保健食品行業一直處於無軌運行的狀態。保健品監管雖然在食品安全法中有所涉及,但實施中卻因各監管部門之間沒有形成一體機制,導致執法效率低下。「相對高速發展的食品工業而言,以食品安全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還有待完善,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針對保健食品的監管法規,行業人士期盼『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儘快出臺」。

    以各種方式獲取老年人信息

    摸清老人心理騙局環環相扣

    陝西的陳大爺患心血管病已有多年。女兒要帶他去醫院體檢,他死活不肯去,堅持說:「人家說我有腦梗,要吃專門秘制的『瑪卡』才有效,不然的話,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最近,陳大爺又去參加了一個講座,買回來一些「皇家御用補品」。陳大爺對這些保健品深信不疑,「吃了能夠補氣,人沒氣了,就會死的」。

    有時陳大爺吃了保健品感覺不適,推銷人員馬上告訴他,「吃了不舒服的,正好說明產品有效果,這是和體內疾病作鬥爭的正常反應」。

    聽了陳大爺的事,肖霞(化名)抿著嘴笑了,「套路,都是套路」。

    肖霞曾是保健品銷售公司從業者,「我現在已回頭是岸了」。

    「剛開始賣保健品的時候,不知從哪裡入手。後來經過公司的專業化培訓,才知道有一個固定流程,各個層級的人員分工清晰,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營銷鏈條。」肖霞說。

    肖霞所說的營銷鏈條,包含信息獲取、客戶分析、上門約訪、專家講課、開單收款與反退貨等步驟,各步驟環環相扣,終極目的就是讓老人掏錢。

    「獲取老人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也容易。如派送雞蛋讓老人填表、免費測血壓搜集信息、贈送牙刷要登記資料等。拿到老人資料後,講師、業務員會坐在一起進行客戶分析,然後圈出優質客戶。」肖霞說。

    據肖霞介紹,優質客戶就是可能購買保健品的老人。接下來,就是上門約訪。每名業務員的書包裡都有血壓測量器、血糖儀,以摸清老人病情。除此之外,還要摸清老人家庭情況、經濟狀況。「經過多次聊天,跟老人熟絡了,就可以邀請老人參加健康講座」。

    自稱已經「金盆洗手」的陳緯民(化名),曾經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會議營銷講師。他對老人進行洗腦時的身份,是「健康專家」。

    陳緯民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很多會議營銷,都是用免費贈送小禮品的手段吸引老人參加的。「對於有些老人來說,免費禮品不拿白不拿。只要一個小區的老人知道了,大家都會相互轉告,一起來聽課拿禮品」。

    「老人來了,一開始不要講產品,而是傳授一些保健秘笈,給老人講養生常識。在講座中,還要時不時引入一些生物科技、量子科學、雷射治療等時髦概念。」陳緯民說。

    講課第一天,陳緯民會向老人推薦一種小型按摩器。「這款德國產的按摩器,能起到磁療和理療、治療慢性病的作用。但這麼好的東西不賣,只用於獎勵那些積極參加互動的老人」。

    於是,很多老人為了獎勵,不論是回答問題還是上臺互動都非常積極。用不上兩三天時間,老人的胃口就被吊起來了。

    在會場,陳緯民聲稱有一款價格過百萬元的「量子弱磁場分析儀」,可以為老人進行免費體檢,「體檢醫生也很資深」。

    「體檢結果出來後,業務員一臉焦急地告訴老人,病情現在已很嚴重,為賣保健品做好鋪墊。」陳緯民說,對於保健品的銷售,一般是採取限時搶購的形式,聲稱只賣兩三天就不再銷售了,讓那些還在猶豫的老人趕緊掏腰包,以免因停售而後悔。

    「這個行業的利潤可謂暴利,絕對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成本價也就兩三百元的產品,經過一包裝,賣給老人的價格翻了好幾倍。」陳緯民說。

    保健食品欺詐向農村蔓延

    不法分子多瞄準留守老人

    知情人告訴記者,隨著城市打擊力度的加大,保健食品欺詐亂象開始向農村轉移。

    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郊區的吳奶奶今年70多歲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很孝順,每月能給她提供3000元以上的生活費。

    吳奶奶的身體狀況在同齡人中還算不錯,生活能夠自理。可一年前,村裡來了一批賣保健品的人。吳奶奶跟著別人去聽了一次講座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經常早上5點就出門,哪裡有講座就跑到哪裡。跟被洗腦似的,認為保健品能治百病。每次聽完講座,就帶回一堆保健品。」吳奶奶的兒媳告訴記者。

    對於兒媳說的走火入魔,吳奶奶壓根兒就不承認:「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就是想多活幾年,不想早早離開。這麼多老人都在買,我把身體調養好了,也是不想給兒女添麻煩。」

    記者採訪得知,目前青壯年都進城打工了,村子裡多是些留守老人和婦女,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他們抓住老人婦女的心理弱點,製造一些騙局坑蒙拐騙,令人防不勝防。

    在合肥打工的朱毅告訴記者,從今年夏天開始,在他農村老家附近的廣場上,經常有人開車過來,推銷一款說是可以治好高血壓的保健品。

    最近回老家一次,朱毅的母親給他講了「撿便宜」的經歷,讓他哭笑不得。

    朱毅的母親閒著沒事,經常去廣場「看熱鬧」。賣保健品的人聲稱保健品效果很牛,保證藥到病除。由於每盒藥要100元,不少老人都不捨得買。於是,賣保健品的人承諾,誰先買誰優惠,第二天藥錢全部返還,前三名倒給100元。也就是說,這些藥是白給的,還有可能賺到錢。於是,一些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就買下來了。

    第二天,村民真的收到了賣保健品的人原封不動的退款。於是,包括朱毅母親在內的大半個村子的人都買了保健品。

    可是等到第三天,賣保健品的人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朱毅所在村的婦女主任呂女士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以前在新聞中經常看到,城裡的老年人因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沒想到現在這些騙子轉戰農村,騙起農村的留守老人。「而農村這些老人多數是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邊,老人又缺乏辨識能力,希望相關部門多做防騙宣傳,提高老人防騙意識」。

    現場取證困難監管不易

    建新格局避免分散而治

    有心理專家認為,老人之所以對保健品「著魔」,是因為老年人大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疾病,他們非常渴望自己的身體能夠健康。而這些所謂的保健品講座,常常誇大其詞,宣傳自己的產品能夠治好各種疾病。

    南昌的方大爺買了一盒「瑪卡」,花了3800元,推銷人員聲稱能治腦梗、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方大爺信以為真,可服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毫無效果。

    在確認為「三無」產品後,方大爺先後向當地派出所、工商局、食藥監局求助,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記者採訪發現,在對保健品虛假宣傳的查處上,除了方大爺這樣的消費者遭遇投訴無門外,監管部門也有一肚子苦水。

    廣西桂林一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在審批機制日益放開的大背景下,生產保健食品的審批機制十分簡單,企業很容易就可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產品註冊號或備案號。相反,虛假宣傳的取證,一直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難題。「今年,我們投入了更多力量整治保健品市場,但破案率卻直線下降。而且很多時候查出來的產品,有批號和藍帽子,是貨真價實的保健食品」。

    事實上,在與執法部門玩了多年的「貓鼠遊戲」後,一些保健品公司也在研究如何規避打擊。

    「健康講座一般選擇早上5點到6點之間,這個時間段執法部門基本上都沒有上班,不會有執法人員來幹擾會場。」成都市市場監管部門一名工作人員說,他們想進入會場暗訪,但會場門口的保安發現是年輕人就堅決不讓進,執法人員要想獲得一手證據相當困難。

    河南某食藥監局保化科的曾科長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以前,保健品公司大多在會場宣講產品功效,然後開始營銷,執法人員很容易抓到證據。但如今這些公司都改成了會議營銷,讓老人去指定地點購買。「這種把營銷推廣與實際銷售分開的模式,給執法監管帶來了很大難度」。

    曾科長還說,一款普通的壓片糖果,包裝盒上印著是保健食品,但銷售員卻對老人說,這是能治百病的「神藥」。可我們一檢查,銷售員馬上改口說是保健食品,沒說能夠治病。更多的時候,老人不配合我們,反而配合銷售員。「以前保健品推銷,還製作印刷品和資料,現在都是面對面宣講,我們很難查處」。

    有專家認為,保健品監管的難點,還在於缺乏有效的執法手段。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因單個部門職能所限,一般是採取多部門聯合執法,然而要形成大規模聯動機制並不容易。「2018年3月,國家組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過去分散式的各部門監管變為統一的集中監管。在新的監管格局下,可以在組織市場監管、推進綜合執法方面形成良好的制度模式,真正避免以前分散而治、職能交叉等問題」。

  • 相關焦點

    • 業內人士揭保健品營銷黑幕:瞄準留守老人,騙局環環相扣
      「剛開始賣保健品的時候,不知從哪裡入手。後來經過公司的專業化培訓,才知道有一個固定流程,各個層級的人員分工清晰,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營銷鏈條。」肖霞說。肖霞所說的營銷鏈條,包含信息獲取、客戶分析、上門約訪、專家講課、開單收款與反退貨等步驟,各步驟環環相扣,終極目的就是讓老人掏錢。「獲取老人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也容易。
    • 記者十天臥底保健品公司 揭喜樂會釣魚營銷黑幕
      誰知道,他聽完講座後買回一堆保健品,之後又不斷聽講座、買保健品,我們怎麼勸都勸不住。迄今為止,他已經在這上面花了10多萬元,其中1萬多元還是借的。    父親說,在講座上,保健品公司員工稱這些保健品有預防「三高」、治療中風、幫助睡眠等作用。氣人的是,這些幾千元一盒的東西,吃下去根本不頂用,父親卻執迷不悟。我們家並不富裕,家人為此三天兩頭和父親爭吵,不知道該怎麼辦。
    • 「保健品欺詐」後續 聽醫生詳解保健品購買注意事項
      推銷員現身揭黑幕  鹿城重拳打擊保健品非法營銷 各方探索有效監管  溫州網訊老伯受騙參加「免費旅遊」,結果買回360瓶「特供藥」;保健品公司前員工現身揭開黑幕,詳解康盛健康生活館推銷套路;市監執法人員臥底「康瑞祥」,破獲大型保健品非法營銷案……「保健品欺詐」系列報導推出後,數十位讀者反映自己或家人被推銷買下高價保健品的遭遇。
    • 揭保健品營銷詐騙:上百句問診詞 複製粘貼一鍵發送
      揭保健品營銷詐騙:上百句問診詞 複製粘貼一鍵發送 原標題: 重慶市公安局供圖  近日,重慶警方破獲一起假冒醫院專家銷售保健品系列詐騙案,打掉犯罪團夥16個、搗毀詐騙窩點3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23人、核破案件上萬件,涉案金額上千萬元。  澎湃新聞12月10日從重慶市公安局獲悉,詐騙團夥中很多打電話或發微信「問診」的業務員,只有高中甚至小學文化。他們照本宣科,用一套套「花言巧語」來哄騙人。
    • 業內人士揭營銷套路:一些贈品屬「三無」過期商品
      來源:法制日報原標題:一些贈品屬「三無」產品過期商品 商家稱不對贈品質量負責業內人士揭贈品營銷策略背後陷阱買手機贈保護套、買奶粉贈小彩碗、買皮鞋贈鞋拔子……現在不管是在實體超市還是電商平臺,買東西送贈品已經是被商家廣泛應用的套路
    • 保健品營銷的四大特點
      保健品營銷是指企業通過一定的商品交換形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獲得企業利潤而有計劃地組織的綜合性的經營銷售活動。1.保健品的大包代理運作模式 保健品企業除正常的生產和銷售模式外,還最早採用了代理制和OEM制。代理制是自己不生產產品,而買斷銷售權的方式;OEM制就是委託別人生產自己的配方和相關產品。
    • 保健品營銷核心靠概念?
      營銷策劃是否成功就在於你承諾和提供的產品利益能否打動和滿足消費者。其實保健品營銷每一個進程,每一個突破都是一個不斷在挖掘消費者變化了的、更貼切、更細分化利益需求並提供滿足的過程。如減肥人群最早的利益需求是粗線條的,多是單純想由肥胖人群變為正常人,單純是想減掉體重,現減肥人群的利益需求狀況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減肥市場裡最具消費力的相當數量的女性則是為美麗而減肥,標準已從簡單的苗條提高到「胸挺、腰細、臀翹」,因而產品所提供和承諾利益也就要相應調整。
    • 保健品洗腦式營銷如何坑害老年人
      內容提要近年來,大家對保健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部分保健品生產商、經營者誇大宣傳、虛假宣傳,以「洗腦」式營銷坑害老年人。同時,保健品的營銷手段和銷售途徑更是花樣百出,有的甚至處於監管盲區,對老年人欺騙性、危害性極大。老年人亟需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和健康觀。
    • 【深度】中國保健品行業四大營銷模式分析
      新思界產業研究員認為,傳銷與營銷在書面上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義卻相差甚遠,現階段,保健品行業營銷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直銷模式直銷模式,減少了中間銷售環節,降低了產品流通成本,能夠讓顧客以最低的價格,直接購買到商品。
    • 業內人士爆料床墊背後的黑幕!
      業內人士爆料床墊背後的黑幕!床墊可以說是居家必備的床品之一,因人的三分之一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而溫馨舒適的床墊可以保證人們的睡眠質量,提高另外三分之二時間裡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效率。最近,小編在媒體上看到業內人士的相關爆料,原來,床墊的背後竟然還隱藏這樣的黑幕!一、床墊是甲醛的重災區,甚至比裝修還嚴重。央視曾經節目曝光了床墊的質量安全問題,首先,不合格率高達50%。
    • 謝娜玩梗不過腦,一句話揭《嗨唱轉起來》黑幕,導演反應暴露真相
      謝娜玩梗不過腦,一句話揭《嗨唱轉起來》黑幕,導演反應暴露真相!當時謝娜氣呼呼地問導演「為什麼我們三個人都被轉走了?」然後還喊話導演出來解釋。莫非這是在自己揭節目的黑幕,投票都是節目組控制的嗎?說實話,當謝娜cue到導演的時候,導演的反應也是絕了,直接選擇開溜。其實導演這樣的操作也是暴露了真相,那就是選手的去留確實都是由他控制的,之所以溜走是因為不想接謝娜的話茬。
    • 保健品營銷正在經歷,也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服務營銷階段
      自從2019年的權健事件以來,可以說整個保健品行業近年來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退出保健品行業的知名企業也大有所在!但也並非所有的保健品企業都一樣的萎靡不振,有的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一路高歌,「風景這邊獨好」!
    • 名牙醫揭「美容冠」手術黑幕 被指對牙齒傷害大
      名牙醫揭「美容冠」手術黑幕 被指對牙齒傷害大 2013年06月23日 14:2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知名牙醫拆穿手術黑幕  「事實上,『美容冠』是整形美容醫院的『發明』。牙科專業上根本就沒有這個名詞。」同濟大學口腔醫院修復科副主任醫師劉偉才近日聯合多位牙醫,在網上發起「拒絕美容冠手術」的宣傳。  他介紹,牙科專業所指的牙冠,就是烤瓷冠、全瓷冠和金屬冠,前兩種都可用於牙齒外觀修復。
    • 保健品亂象:部分效果明顯產品系非法添加有害成分
      據新華社   暴利不靠技術質量靠營銷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公開發文要求停止高價保健品「極草」的相關經營活動。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規格的81片裝禮盒售價為29888元,即每克售價為1054元。
    • 新華社揭小升初黑幕:家長以暗號入群,搞得像地下活動
      新華社揭小升初黑幕:家長以暗號入群,搞得像地下活動 作者:毛一竹 鄭天虹 發布時間:
    • 揭阿膠造假黑幕:牛皮膠邊腳料熬成「太太」阿膠糕
      近日,新京報記者通過近一個月調查,揭開了山東東阿縣多家阿膠企業的造假黑幕。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東阿縣多家阿膠廠家用牛皮邊角料甚至騾馬皮做原料來做阿膠,更有「太太製藥」等知名企業委託當地廠家加工劣質阿膠糕。專家表示,由於雜質提煉不乾淨,劣質阿膠服用後無法吸收,還會導致腸梗阻等危害人體健康。
    • 媒體揭保健品黑幕:一瓶保健酒含兩粒「偉哥」
      「有一些賣給酒廠,有的是買去添加進保健品,有的做成膠囊在性保健品店售賣。」  執法人員說,網上售藥具有地域不確定性等問題,對買賣雙方的身份很難核實,監管、打擊較為困難。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王中表示,從嚴格意義上說,保健酒應當按照保健食品的國家標準執行,應經過動物實驗,取得健字號批文生產銷售,並有嚴格的適用人群。
    • 《Doctor X》揭黑幕 醫療劇放大真相好過粉飾現實
      新京報即時新聞11月22日報導 《Doctor X》即便有「強行黑幕」的呈現,也好過不溫不火地煽情。醫療劇一直是日劇中存在感較強的一類職業劇,和國內熱衷製造粉紅泡泡的醫療劇不同,日本醫療劇向來以專業程度高、邏輯嚴謹為觀眾所稱道,《Doctor X》延續經典醫療劇《白色巨塔》的批判風格,從「自由醫生」大門未知子的視角,「揭黑」式地諷刺日本精英醫生的失職和醫療制度上的缺陷。大門未知子不隸屬於任何醫院,拒絕任何職稱,是個醫院體系之外的自由醫生。
    • 記者調查揭"魚油"保健品騙局 別讓老人再受騙!
      會銷,顧名思義是會議營銷,本來是通過親情服務和產品說明實現營銷的方式,但是近些年,一些保健品營銷者卻經常利用會銷的形式,幹起了坑害老年消費者的勾當。組織者往往在十幾天的時間內,就會把低價保健品拔高几倍推銷給消費者,而採取的手段,往往是忽悠、欺騙。近期上海市工商局披露的一個金槍魚油欺詐銷售案件,組織者就是利用會銷,環環設套,欺騙老年消費者高價購買他們的產品。
    • 會議營銷保健品騙局為何屢禁不絕?僅100米街道4家門店
      ­  「讓你媽媽千萬別買」——會議營銷保健品騙局為何屢禁不絕?­  新華社廣州4月10日電 題:「讓你媽媽千萬別買」——會議營銷保健品騙局為何屢禁不絕?­  針對很多保健品公司借會議營銷坑騙老年人的情況,全國多地掀起整治風暴,廣東、四川、重慶、湖北等出重拳打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有不少人明目張胆頂風作案。­  近日,「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時,多位老人鄭重提醒:「讓你媽媽千萬別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