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營銷是指企業通過一定的商品交換形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獲得企業利潤而有計劃地組織的綜合性的經營銷售活動。
1.保健品的大包代理運作模式
保健品企業除正常的生產和銷售模式外,還最早採用了代理制和OEM制。代理制是自己不生產產品,而買斷銷售權的方式;OEM制就是委託別人生產自己的配方和相關產品。這兩種方式的特點是在快速變化的保健品市場上能夠降低研發成本、生產成本、設備投資風險和質量風險,把精力用於主抓消費心理研究和銷售隊伍建設。
2.宣傳上注重「造勢借勢」研究
保健品營銷講究「借勢造勢」,注重「媒體搭配」。成功的保健品企業在宣傳的方式上非常注重「造勢借勢」研究,使企業具備頻繁的「曝光率」。結合各類媒體,把企業的產品和品牌迅速地傳遞給目標人群。以「廣告鋪天蓋地」聞名的「三株」就是典型的例子,後來的「紅太陽」、「哈藥集團」、「腦白金」把這一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後來以招商和促銷為目的的「狂轟濫炸20天」(半版和整版為主)就是這一特點的深化和具體應用。當然在細節上,核心內容還包括「自創媒體」(三株小報)、「軟文造勢」(腦白金)等。
3.注重「概念策略」
「差異化概念策略」實際上也是很多行業的共性。但是在國內市場,保健品企業是把這一特點提高到至高無上地位的行業,甚至成為關係企業生死存亡的首要因素。很多案例都已成為我們熟知的經典——「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女人挺好」、「人老了得補鈣」等等,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當然和任何市場觀點一樣,這一模式也有一個逐步成熟的過程。早期企業對策略的研究水平也較低,其中對策略做出較大貢獻的幾個企業有「三株」、「傅山藥業」、「養生堂」、「健特」等。
4.「終端拉動」
一個產品推向市場重要的過程就是終端的銷售,尤其是快速消費品和保健食品,更要求以「促銷」直接產生效益,並且保證空中資源的有效利用。一般來說,鋪市加促銷是產品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銷售手段。但是在保健品行業,又有其特殊性,也就是必須以終端解決顧客對功效的疑問。因此就產生了社區宣傳(三株、傅山)、「會議營銷」(天年)——包括互動營銷、體驗行銷、免費試用、專家講課等各種衍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