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浙江省農科院準備安排10萬隻鴨子趕赴巴基斯坦滅蝗。浙江省農科院通過總臺記者權威發布:「牧鴨治蝗」只是浙江省農科院有關科研團隊正在探索的一種生物防治方法。
雖然「牧鴨治蝗」此前已有報導,但都缺乏系統的研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不足。因此,需要對牧鴨治蝗技術開展系統性的研究,確定最適宜的品種、日齡及放牧時間等,建立標準化、規範化的牧鴨治蝗技術,為蝗災地區提供生態友好型的防治措施。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室主任、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盧立志團隊計劃與新疆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對牧鴨治蝗技術開展聯合研究,巴基斯坦的信德農業大學和拉斯貝拉農業水產大學也表達了要與該團隊合作研究的意向。
接下來,該團隊還將聯合昆蟲生態學、草原生態學等方面的專家,將從不同家禽品種治蝗效果、不同品種鴨治蝗效果、鴨不同生長階段治蝗效果、牧鴨治蝗技術要點、不同地區防治效果、採食蝗蟲對鴨肉蛋品質影響、蝗蟲生物學生態學、牧鴨治蝗處理對草地植被影響等方面進行研究,篩選出適應性好、治蝗能力強的鴨品種,制定牧鴨治蝗技術規範,並適時開展牧鴨治蝗技術示範,爭取探索出一條環境友好型生物治蝗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路子。(總臺央視記者 高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