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小於品詩論著!更多精彩文章更新期待您的關注,感謝支持!
俗語「逢人減歲,遇物加錢」,是啥意思?人人在用的經典處世之法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法,是人一生都在研習的課程,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那麼相處的方式也就各不相同。為人處世之道自古就是一門大學問,對於人情世故,有的人得心應手,能左右逢緣,有的人就非常頭疼,不知如何更好地處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商高低的問題。
然而不論怎樣,相處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使人與人之減少陌生感,讓彼此的關係變得融洽,不會過於尷尬。既然這樣,那麼在說話或者辦事的時候,若能讓對方變得高興,心情大好,那麼相處的目的其實就已經達成了。對此,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不少相處的小技巧和經驗,並流傳了下來,如果我們能好好地掌握並運用自如的話,那麼在某些時候,我們也會成為高情商的人。
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這句古人留下的俗語,便是這人情世故、與人相處的一個小技巧,非常實用,非常經典,適用於任何人、任何時代。
逢人減歲,遇物加錢
這句俗語就是人與人相處時,很經典的一種技巧應用,前半句適用於第一印象,後半句便是相處過程中的一種技巧升華。這些技巧的應用,實則有意,卻是看著無心,但卻能很好地抓住對方的心理,投其所好使對方開心。
「逢人減歲」,這種相處技巧並不是單指為一方「減歲」,而是根據不同的場合分為兩種意思,若能很好地掌握這兩種場合,那麼「減歲」的效果會出乎意料的好,第一印象便能深入他人腦中。
第一種「減歲」,是為他人減歲。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體會,人過中年以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開始走下坡路,人就開始慢慢變老,然而他們自己卻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開始老了,甚至害怕自己老了,所以「老」便成為了人們的一種心結。而在於中年人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打交道時,有意無意地將對方的年齡往小了說,那麼對方會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呢?他們肯定會很高興。畢竟有人誇讚自己年輕,誇讚自己會保養,擱誰誰都會很開心的。
舉個例子,當你與一位年齡在60多歲的人聊天時,若你這樣說「看您這精氣神,您今年有50歲嗎?」,這時的對方,是不是會很高興地說「都60多了!」。這種時候,適當的減少對方的年齡,一定會令對方高興,他們會覺得你這人懂事、會說話、嘴甜還有教養,這第一印象就絕對是個好印象了。那為什麼說要適當減年齡,假如你在面對一位60多的人時,問人家今年有30了嗎?人家會怎麼想?人家肯定覺得你這人太皮、說話沒譜、靠不住。所以說,這逢人減歲不僅要分對象,還要減得恰當。
第二種「減歲」,那就是為自己減歲了。在這裡「減歲」並不是減的年齡,而是身份。意思就是說,在與陌生人相處時,壓下自己的年齡,放低自己的身段,將他人擺在被尊重的位置上,不能一副自己很大的樣子。遇到年輕的,叫聲哥哥姐姐,遇到年齡大點的,喊聲叔叔阿姨,這樣不僅讓人覺得你有禮貌,還會使雙方變得親切一些。如此這樣,你給他人的印象好了,別人才會還你該有的尊重,就像「謙和」二字,首先你要「謙」,他人才會「和」。
「遇物加錢」,這種說話的技巧,是用來針對別人的物品的。在經濟社會,人人都需要買東西,而每個人都有一種以低價購好物的心理,這是常態。當別人買了一件自己認為價錢很理想的物品時,如果你以高於這件物品的價格來評價,那麼別人就會有一種成就感,當然會很高興。相反的,若你用低於他所購買的價格,那麼別人的失落感就會油然而生,不高興是必然的,沒準還會譴責你不識貨,因而對你產生討厭的心理。
還有,當別人在和你炫耀一件物品時,並說出它的價格,這時你如果對這件物品大讚一翻,說何止值這個價,對方肯定會特別高興,對你也是心存好感。而如果,你不識趣地說,這件東西哪裡值這麼高的價錢,那對方又會是什麼態度,那就可想而知了。
逢人做減法,遇物做加法是人情世故、人與人相處中很簡單很實用的方法。雖然簡單,卻也是祖輩先人們用智慧總結而出,並由一代一代的中國人驗證得實的。「逢人減歲,遇物加錢」這句俗語,其實就是很好的抓住了人們虛榮心強的心理,投其所好,讓對方高興,這樣就能縮短兩人之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若能很好地掌握其中要點,定能讓情商不高的你擺脫尷尬的局面。
本文由「小於品詩論著」撰寫整理!更多好文,每日更新,如果您喜歡本文,請您動動手指點擊關注、讚賞!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