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兩天便是我們地地道道的七夕情人節了,作為民間唯一流傳千年的情人節,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是最為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會因此熱鬧一番,而作為大多數傳統節日的發源地農村來說,不僅僅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還留下了寶貴的處世智慧和社會經驗,它們隨著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歡聲笑語流傳至今,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想來又讓人回味無窮。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聽起來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在古代這話可是很有講究的。
之所以佩服古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為我們創造了無數燦爛的文明,還在於古人在沒有任何高科技設備的情況下僅單憑雙眼便能看出事物的內在聯繫,並通過眼睛持之以恆的觀察總結出非常精闢的道理。就好題中所言的「毛」自然就是汗毛了,一般人誰會將汗毛與人生扯上關係呢?但是古人會,聽起來有些扯淡,但其實站在古人的角度你就能完全理解他們為何會出此言了。
所謂「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顧名思義就是「兩腿汗毛茂盛的人是有福氣的,而兩腿沒有汗毛的人是苦命的」,後一句的「毛兩腿」看似和前一句的「兩腿毛」意思相同,其實就和我們有時候做打油詩一樣,古人本來可能想說「腿沒毛」,但是覺得有點拗口不通順,於是改成「毛兩腿」,這下讀起來就有所回味了。還有一種解釋則是有的地方的方言「毛」就是沒有的意思。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說法,是因為古時候都是農業為主,全國上下大多都是農民百姓,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由於農活的時候為了方便都會挽起袖子,擼其褲管,再加上日積月累的風吹日曬,四肢的體毛早已消磨殆盡。相反,那些養在溫室,出入車馬的幾乎都是不用下田幹活的,腿毛也就自然而然地毫髮無損了。在古代,對於農民而言,無論是其自身還是外界都將其視為苦命人,相反,那些錦衣玉食,僕從相隨,車馬相較的人就成了人人嚮往的有福之人了。
如今我們早已知曉汗毛與有福無福是毫無關係的,而且黃種人和白種人更有很大的差異,這話就更不靠譜了。但在當時老百姓的知識水平有限,加上惡劣的生存環境,經常用這種自嘲的俗語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過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大致生活現狀,雖然俗語現在看來滑稽可笑,但對於研究古時候的人文風貌依然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