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黃了,寒風起了。每天起床都會感受到窗外的涼意,成群的鳥兒嘰嘰喳喳的飛過。
同學們在上學路上不禁裹緊了外套,書包側邊也悄悄放上了保溫杯。上課時,一邊聽著老師講課,一邊打開冒著熱氣的保溫杯,小心翼翼的喝上一口,瞬間早起的困意、久坐的寒意都消散了。
課間,走廊裡飲水機響起的「使用熱水,小心燙傷」的提示音也更加頻繁了;飯點,砂鍋米線、牛肉拉麵的窗口前同學也比以往多了。這些小小的細節體現了我們在冬天對熱水的偏愛。
熱水一直深受中國人的偏愛,我們習慣於喝熱水,但不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說「多喝熱水」這句話。
因為,不知道從何時起,這四個字的含義似乎從一句善意的關心變成毫無感情的敷衍。
所以,「多喝熱水」真的只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嗎?
恰恰相反,「多喝熱水」可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喝熱水可以緩解感冒症狀,適口的熱水可以緩解喉嚨的不適,促進毛細血管的擴張,從而達到散熱,降低體溫的作用;喝熱水還可以殺死口腔中的細菌,保護口腔衛生。
在感情裡,女生聽到後最容易生氣的話,一定非「多喝熱水」莫屬。
——「我肚子痛」
——「喝點熱水就好了」
——「我發燒了」
——「喝點熱水就好了」
——「我生理期」
——「喝點熱水就好了」
在不少直男眼裡,管她是感冒發燒肚子痛,一壺熱水下肚,通通搞定。
第一次聽,女生可能還會感動,說的多了可能會成為分手的導火線。其實,女生生氣的通常不是這句話,而是你漠不關心的態度。
只有回答是真心的,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你可以增加點詞彙和表情包,讓她從情緒上感受到你的關懷,同時買好藥及時的陪伴她。語言和行動雙管齊下,「多喝熱水」也可以是溫暖的話語。
但是在爸媽眼裡,多添衣喝熱水大概是最好的關懷,與父母通電話的結束語必不可少有「按時吃飯」「早點休息」「多喝熱水」等這一類的囑咐。
即使我們覺得嘮叨,總是漫不經心的回覆,但其實一句簡單的「多喝熱水」藏著他們不善言辭的掛念。
小時候,父母不讓我們喝涼水,說涼水裡面有蟲喝了會拉肚子,所以,家裡總是有好幾個中國風的熱水瓶。
每次喝水時,都要打開熱水瓶頂上的木頭塞子,提起熱水瓶把水倒在水杯裡,然後左右手分別拿著杯子輪流倒水,這樣倒幾次水才不會燙口。長大後,每次喝熱水都會想起那段兒時的記憶。
你認為中國人「最中國」的一件事是什麼?
一條高票點讚的回答是:喝白開水。
就算我們早已對喝熱水習以為常了,另一邊老外總在源源不斷地發出喝熱水的世紀之問。這種互不理解的文化差異似乎早已根深蒂固了。
喝熱水這件事仿佛是中國人的專屬。《黃帝內經》記載「病至而治之湯液」,《孟子》中有「冬日則飲湯」的表述,這裡的「湯」就是熱水的意思。
古代很早就有對熱水的認識,不過喝熱水也只限於達官貴人之間,因為燒水成本太高,普通老百姓還是以喝生水為主。
其實,冷水和熱水對身體的影響,重點不在溫度,而在衛生。
近代,醫學研究證明,霍亂等致命疾病很多時候是由於水源的不潔造成的,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通過大力宣傳,倡導「喝熱水」,改變了人們的飲水習慣。從此,「多喝熱水」成為每家每戶的生活習慣,也成為了「最中國範兒」的生活方式。
小時候覺得咖啡是成年人喝的,長大了我覺得酒才是成年人應該喝的,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熱水才是這個年紀該喝的。
最後,分享一個小貼士,超過65℃的熱水就不要喝了,因為不僅會燙嘴,而且會增加食道癌的患病風險哦!
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四,皖團•FM
晚安
親愛的團粉
願你微笑擁抱每一天
做像向日葵般溫暖的人兒
每晚八點半
無論你在哪裡
請記得拿起手機
聆聽你我他的青春故事
我是團團,我在皖團•FM等你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們,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