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學子在數學周活動上。
紅嶺實驗小學建設充滿「未來感」。
已建成的福田第三高科技預製學校——南華小學校區
專題
「首善之區 福田有福」。深圳市中心城區福田,是傳統的教育強區,全區面積僅佔深圳全市總面積4%左右,但小學在校學生約佔深圳全市在校小學生的10%。突破中心城區教育用地潛力小的現實困難,福田創新思路推出學位供給「雙十工程」,為實現可持續優化教育供給做出探索。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福田大膽試驗、創新探索,持續深化教育綜合體系改革,打造「本真、適才、普惠」的高品質教育,走出了一條基礎教育「學有優教」的新路徑。目前,福田區優質教育資源集聚,除市直屬學校外,福田區優質學校數量全市最多、層次最高、全市領先。8月17日,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在「點亮深圳,5G智慧之城」發布會上正式宣布:「深圳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率先進入5G時代。」當天,深圳市5G產業發展工作協調小組正式授予「福田區大數據驅動的教育學習示範應用」為「深圳市5G政務應用重點項目」!擴規模、提質量;小切口、實現大變化。福田教育惠民正持續深入推進,「學有優教」成為福田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源泉。福田教育,成為福田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城區的「金字招牌」。
文、圖/劉暢、顏慧敏
「強供給」
福田創新思路、多措並舉解決義務教育學位供給
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福田轄區戶籍人口增速遠快於學位供給增速,學位壓力巨大。特別是二孩政策實施以來,福田區新增學位需求預計將在2023年達到頂峰,屆時入學人數將達3.35萬人。近年來,福田區教育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和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下,創新思路,多措並舉,推出一攬子學位供給創新舉措,包括充分利用城市更新,增加學校用地;合理置換,騰挪空間擴大教育用地;創新引入「代建制」;推出「8+1」福田新校園行動計劃;實施小初結合;跨區合作辦學,全力打好制度設計、學校建設、政策規範「組合拳」,一手抓供給、一手抓規範,構建「長短結合」策略體系,探索實行「兩個一律」,即凡是沒有按規定配套學校的城市更新項目一律不予立項;凡是已立項但沒有配備學位的城市更新項目一律不予開工。
2019年12月,福田區經過多方論證,創新推出學位供給「雙十工程」,建設十所高科技預製學校和十所永久學校,此舉也是福田聚焦民眾關切,先行先試,創新思路破解學位難題的重大舉措。「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福田克服了作為已建成區、中心城區教育用地潛力小的現實困難,以『雙十工程』帶動學位供給側改革,扭轉學位緊張局面,為優化教育資源供給作出新的探索。」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表示。
今年,福田將完成十所高科技預製學校的建設,合計佔地面積近8.3萬平方米,將新增學位共約15000個;完成梅香學校、福華小學、竹園小學、新洲小學、新沙小學、石廈學校小學部等6所新建及改擴建學校任務,合計新增學位5000個。福田堅持「擴規模」和「提質量」並舉,多舉措推動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轉變。
而2021年~2023年,系列創新舉措將大幅提升福田學位供給能力,實現小一學位增量供給約25000個、初一學位增量供給約6100個,還將完成40個新、改擴建學校項目。未來五年內,福田區將徹底緩解學位供給特別緊張的困難局面,基本解決全區義務教育學位供需矛盾。
「提質量」
創新突破 「均衡」向「優質」升級
近幾年,福田教育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繼被教育部授予「基礎教育國際化綜合示範試驗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之後,又獲評「首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全國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等,區域義務教育質量獲得大幅提升,躍居全省首位,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以創新管理模式、優化資源配置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打造品牌學校;通過「名校+」「院校+」「聯盟+」戰略,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借力5G、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推動「智慧校園」建設;通過質量監測結果應用驅動教育變革,推動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等,加快建設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示範區,全面推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品牌和全國基礎教育發展先行示範區。
組團發展 邁向「區域提升」
福田區共有18所城中村學校,約佔全區中小學的四分之一,非戶籍學生70%以上。2017年,福田區成立「城中村品牌學校創建聯盟」,開創全國城中村學校組團式共建的先河。3年多以來,一批城中村學校實現「品牌新學校」的華麗蛻變。該項改革獲評「全國第六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優勝獎」(全國僅6名)「全國第四屆教博會創新成果獎」,為全國城中村學校提質提供了「福田樣本」。
福田區的外國語學校也組成「聯合艦隊」,轄區5所學校結成聯盟,引入北外國際外語特色課程體系,在全國率先打通十二年一貫制的外語課程體系;而繼2015年福田整合紅嶺中學一校五部教育資源成立紅嶺教育集團之後,2019年荔園教育集團、福田區實驗教育集團先後成立。三大教育集團分別從現代學校制度、公立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新型未來學校等多個維度進行率先探索;明德實驗學校作為福田區首所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增量學校,創建了教育改革治理的樣本;全國首個縣(區)級基礎教科院——福田區教科院成立,開啟了教育科研與教育實踐相融合的「一院一校」格局。
質量監測研究 「福田經驗」獲肯定
2018年福田區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目前福田已經建立了一支專業的質量監測團隊,設立了16所實驗基地學校和19所問題研究所。同時,福田藉助區塊鏈技術和AI賦能教育,以大數據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搭建能連結教育質量監測全方位的大數據平臺,更好觀測教育發展新樣態。去年12月15日至16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福田現場會舉行。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任董奇認為,福田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的經驗「具有基礎性、引領性、創新性、系統性、可行性」等系列特徵。教育改革進入到深水區,要構建教育體制的新形態、新生態、新模式,「福田經驗」值得推廣。
「展未來」
「全面均優」 構建深圳首個區域教育治理體系準則
田洪明表示,接下來,福田區將構建深圳首個區域教育治理體系準則,推動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繼續探索多元體製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先行先試,借力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撬動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構建領先全市的「智慧教育」。
同時,福田還將繼續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內午餐午休、全面免費開放體育場館、全力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高位布局高等教育等,推進教育惠民,提升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打造民生幸福標杆。下一步,福田還將全力建設「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示範區、區域教育治理現代化示範區、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示範區、Al賦能教育發展示範區」,在「幼有善育、學有優教」上先行示範,努力打造大灣區教育品牌,爭當基礎教育發展先行示範區,為全國基礎教育改革貢獻「福田樣本」和「福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