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 深圳商報記者 劉虹辰 通訊員 顏慧敏
為進一步推進福田AI賦能教育發展示範區建設,引領福田教育信息化邁向3.0體系,促進區域智能教育整體跨越發展。12月1日下午,福田區AI賦能教育交流分享會暨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大會在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舉行。
會場全景
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深圳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曹曉明,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其俊及楊春生、餘小琳、梁昊等專家領導出席大會。福田區各中小學校長、區教科院全體教研員、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員和教學實驗項目負責人及骨幹教師共200餘人參會。大會由福田區教科院副院長楊春生主持。
福田區教科院副院長楊春生主持
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致辭
福田區教科院課程部負責人張玉彬宣讀章程
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副校長詹翔分享
本次會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文件精神為指導,旨在展示《福田區打造人工智慧應用示範區(2019-2020年)實施方案》落地實施的階段性成果,為未來福田區AI賦能教育的發展和路徑指明方向,加快推動福田區AI賦能教育發展示範區建設,打造深圳智能教育的典範區。
據了解,早在2016年,福田區就提出AI賦能教育發展的目標,作為深圳中心城區,在智慧城區的建設上,福田的基礎教育也先行先試。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表示,福田區教育的發展從數位化、網絡化,到智慧化、智能化,在教學服務、學校運維、智能課程、監測評價、治理創新等方面都需要人工智慧的助力。「深圳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為深圳首善之區的福田,我們在AI賦能教育方面要先行,要把福田建設成為『AI』賦能教育發展的示範區。」
福田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
推動AI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會上,楊春生宣讀了AI賦能教育實驗學校聯盟名單,郭其俊和曹曉明為17所聯盟學校授牌,區教科院課程部負責人張玉彬宣讀《福田區AI賦能教學實驗聯盟章程》。福田區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的成立,將為學校、教師搭建了合作交流、攜手共進的平臺,是推動福田區AI賦能教育往前邁步的重要抓手。
授牌
隨後,福田區下沙小學、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三所學校作為AI賦能教育實驗學校的代表,分別以學校開展AI賦能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為例,向與會嘉賓分享了經驗和成果。
下沙小學校長杜叢英提出以開放心態擁抱大數據時代的重要性,並結合學校實踐與發展,分享了AI賦能教學的獨特方式。杜叢英介紹學校結合自身區位特點與辦學定位,探索「AI賦能教育」背景下適合學校的個性化互助性策略和路徑,為城中村孩子構建高智能、全覆蓋、個性化的學習支持環境,她還重點介紹了學校「智能+校園」建設的五個項目:「智能+校園」基礎環境提升項目、「智能+校園」數據生態體系構建項目、「5G+兒童科技創新學院」建設項目、「AI+綜合素養評價體系」建設項目、AI+智能足球訓練系統建設項目等。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校長魯江從全球疫情的大背景出發,闡述了後疫情時代中AI技術對學校教育生態重構的突出作用,並分享了學校AI建設的路徑。魯江提出,學校教育的突圍之路要從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入手,顛覆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模式,變革傳統的教與學方式,促進實體學校與虛擬學校相互交融,促進線上線下學習相互補充,積極探索無圍牆學校、無時限學習、無邊界課程、無校籍老師、無學籍學生的學校教育新樣態,推動學校教育結構性的突破,加快傳統學校向未來學校轉型,以更好地應對未來世界發生的變化。
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副校長詹翔就AI賦能教育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介紹了學校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帶動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發展路徑。他重點介紹了福外高通過信息技術與課堂的融合,改變了師生教與學的方式,通過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的項目研究,開啟「教與學方式轉變」的二次革命,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超強交互等技術,針對教育教學的瓶頸問題,探索教育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構建有效的支撐環境和新教育體系,從而建構新的課堂模式。
深圳大學師範學院教授曹曉明
曹曉明:面對新技術,教育者要主動求「變」
據了解,在本次會議前,福田區教科院聯合人工智慧、教育、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對開展AI實踐的學校進行了走訪調研,並深入了解一線教師在AI賦能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會議現場,深圳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曹曉明結合前期的調研情況,以《變革與融通:智能時代的未來教育發展》為題作了微講座。
曹曉明指出,人工智慧為教育賦「能」,要賦的就是「人之所不能」。新技術的出現,正在為教育帶來無限可能,如使用機器人充當助教、收集學生表情數據分析課堂效果、建立雲自習室、機器人閱卷等。面對新技術,教育者要謀「變」,於此,他提出若干建議:首先,教師要在思想上「武裝」,做到全員實現信息素養的多維提升,即掌握多項信息技能,利用大量信息工具、資源服務自身教學,同時革新教育思維,將「用戶思維」「極簡思維」「流量思維」等網際網路思維化融入到教學中,化「危機」為「契機」;其次,在空間上「武裝」,打造數據驅動的智慧教育體系,從頂層設計上打造智能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環境支撐,推動「智能+校園」,如AI+教學、AI+管理、AI+教研、AI+家校溝通等。
同時,在技術運用到教育場域的過程中,曹曉明也特別提醒要注意兩點:第一,技術的發展是為人服務的,技術的使用需以「人」為本位;第二,技術融入校園,需要有合適的場景,目前AI和5G的應用場景還在摸索階段。而福田的此次探索,正在為教育者尋找合適場景、形成穩定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先行先試,提升效能
以AI助推福田打造「學有優教」高地
會議最後,田洪明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的革命引領著教育的變革,福田教育人要先行一步,敢於超越,要從「跟上時代」到「引領時代」,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推動科學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效能,打造未來教育的新樣態,為國家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
據了解,福田2019年在全市率先發布《深圳市福田區人工智慧促進區域教育整體提升行動綱要》,提出以「十二項建設工程」為重點目標,包括區域教育智能化基礎環境建設工程、福田「教育大腦」創建工程、AI大廈建設工程等,該項整體提升行動將涉及創建區域智能化教育環境、賦能型教與學新範式、全體系人工智慧課程等,以促進教育技術裝備迭代升級,實現區域教育整體水平提升。
藍圖已經繪製,具體怎麼實施?田洪明表示,福田AI賦能教育將堅持「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建賽道,以硬體搭建和基礎環境建設為主,啟動資源庫建設,推動AI課程先行;第二步是建範式,以應用賦能、資源供給和教學範式進化為主,把技術、裝備、資源都融合到教與學及治理優化之中,構建AI賦能教育新生態;第三步是立標杆,以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重構人才培養體系,聚焦提高教育效能。
本次AI賦能教學實驗聯盟成立後,福田區還將組織開展各學科的AI賦能教學應用研究,總結和分享優秀案例和經驗,為各學校AI賦能教學指明方向,推動AI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效能,實現區域教育整體水平躍升,打造「學有優教」高地。
審讀:喻方華 蔣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