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24 09:51:48
人工智慧、腦科學、人臉識別、少兒編程……這些被賦予濃厚科技色彩的智慧技術正在走進現代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家庭的生活。當人工智慧帶來翻天覆地的技術革新,人們開始思考AI時代人的核心素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教育如何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AI時代?如何更好地利用AI為教育賦能?兒童又該如何走近和走進人工智慧?
22日,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研討會在張江國際青少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少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舉行,這些問題在專家的研討下變得「柳暗花明」……
人工智慧走進校園
2017年,人工智慧是各個領域最重要的命題。騰訊研究院華東分院秘書長徐思彥說:「2016年,我們被阿爾法狗所震撼,人工智慧開始真正走進生活。人工智慧早就進入了日常生活,比如說我們手機上的語音識別功能;依靠人臉識別實現開門的功能;還有智能音響,這些都是人工智慧在垂直領域的應用。」
所有的一切,不可避免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新一代的青少年,身處在人工智慧的時代。
在校園裡,人工智慧也在悄然改變著教學原來的秩序。徐思彥說,人工智慧可以讓老師更易了解個性化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藉助網際網路的大數據,高校地統一管理教學要素。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李玉順說,信息技術除了幫助老師減負增效,對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關注學生思維發展、學習體驗、綜合素質發展都是傳統教育很少體現的,如何將人與機器的優勢有效結合,是現代教育中需要考慮的事情。人工智慧可以讓教師更加清晰高效地提高教師教學、教研的效率,讓學生便捷、個性化地學習。
青少年人工智慧學什麼
那麼,青少年應該怎樣學人工智慧呢?青少年學習人工智慧課程,該從哪裡入門呢?圍繞著這些問題,科技教育界給出了不同答案。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人工智慧作為連接未來的教育,面向大眾進行普及,特別是在K12(6-18歲青少年)階段的學生中開展,很大程度上帶來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思維方式的改變。
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會長盧曉明介紹了美國的人工智慧教育現狀:2018年5月,美國人工智慧促進協會發布了K-12人工智慧教學指南,設計了基礎教育從小學到高中開展人工智慧教學的目標和內容。而相對應的,目前,上海在校外教育開展人工智慧活動的一般做法是:從機器人、信息技術、創客活動的內容中加入AI元素,從而慢慢融進人工智慧的概念。
「考生考得好,但找不到問題;學生是別人做得好,他會去想為什麼,然後自己找到問題所在,」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考生」和「學生」的區別入手,來講述了人工智慧教育中「興趣」的重要性:「小學時重體驗,輕邏輯,初中時重思想輕算法,四位培養室第一位的。」
人工智慧教育需要各方「用力」
「青少年對於人工智慧的興趣『窗口期』到高中為止,」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副主任曹曉清介紹了上海的人工教育實踐,「目前,我們在小學、初中、高中開設了1000多門人工智慧相關課程,給不同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選擇。」
盧曉明介紹說,目前,社會上眾多企業舉辦了許多的人工智慧展示活動,給有潛質和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了發展、展示的平臺。他認為,人工智慧的普及課程,可以在校內完成,那些有特長的學生,可以在校外參加更多的社團和比賽。這也可以是未來培養人工智慧的模式。
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金海豔認為,培養人工智慧人才,需要各方的努力:高校提供科研保障,科技企業提供學生需要的器材,學校予以普及保障,抱團努力,是人工智慧教育的方向。
研討會上,各參會單位代表還一起探討了中國兒童中心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的未來發展之路,研究院院長苑立新作總結髮言。
責任編輯:YY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