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之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起步於為教師和學校提供「便捷的工具」,經過「工具+內容+模式+數據」組合式創新,不斷迭代升級,現已成長為以教師為驅動的智慧校園綜合服務平臺。
2016年,皇曉琳創辦了教育智能化服務企業——果果科技,從教師服務入手,形成了果之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該平臺的功能可從三個層面進行概括:微觀層面,助力教師日常工作的提質增效、專業發展;中觀層面,助力學校校本知識庫建設,推動以教師為驅動的智慧校園建設;宏觀層面,幫助實現更大範圍的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普惠。
在皇曉琳看來,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場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大且高度分散,這是果果科技發揮價值和優勢的極佳機會。
智慧教育是助力教育公平最高效的手段
果果科技自成立之日起,就將「以科技助力實現更好的教育」作為使命。更好的教育固然有諸多要素,但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無疑是其根本特徵之一,這也是智慧教育的意義所在。
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發展的目標,但是優質教育資源供需矛盾會長期存在,智慧教育則是擴大優質教育覆蓋率、助力教育公平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未來人才培養更需要的是個性化教育,即因材施教。而在目前優質教育供給有限的條件下,利用智慧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教育的普及。
賦能教師工作提效,助力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在教育改革轉型的新時代,教師群體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教育改革在育人目標、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上對教師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全社會對教師角色也有更高的期望;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新技術已經進入校園,教師要學習利用新技術助力教學教研和專業發展;面對學生,教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習的引導者、設計者和陪伴者,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總之,教師的職業要求已全面更新,能力標準已被重新定義。在國家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為教師賦能,助力教師工作提效和專業發展,無疑是非常及時和重要的。
早在2017年,果果科技創立初期,即基於新高考大背景,設計研發了「360度教師評測與發展促進系統」,通過多維數據分析形成多元教師評測,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優勢和不足。它也是今天的果之教師平臺的起點。
該系統得到了多所學校的認可。果果科技和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合作承擔了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2020指南》重點課題《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中學教師成長發展實踐研究》,和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共同承擔了《未來學校校本知識庫研究與實踐》重點課題,為果之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打下了堅實的科研基礎。
為教師服務的果之教師平臺面世
果果科技在調研走訪了上百名一線教師和中小學校長後,結合TPACK技術教學內容知識框架、美國田納西州開發的教育者提升模式、知識管理等理論和技術,設計開發了果之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
該平臺通過「工具+內容+模式+數據」組合式創新,助力學校構建以教師為驅動的智慧校園。從技術角度看,該平臺是基於微服務架構的SaaS平臺。首先,它在系統上能快速響應智慧教育各類業務的變化。其次,學校的差異化需求很多,傳統教育信息化企業往往疲於應對,微服務架構通過對業務進行抽象和組合,解決痛點。從邏輯層次看,平臺採用分層架構。最底層是統一管理學校基礎數據的基礎數據層。基礎數據層的上層是知識庫層,它實現學校的知識管理和知識共享。知識庫的上層是應用層,包括教師工作中心和教師發展中心。教師工作中心承擔教師日常教學、教研等工作的優化和創新,教師發展中心主要負責人員培訓、知識技能傳承、教師專業發展等能力提升。
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果果科技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著一線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真實需求展開。初期,平臺的口碑都是經過教師口口相傳形成。目前,平臺應用過程中,果果科技高度重視教師們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全周期的體驗,針對每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記錄、分析和反饋。公司全角色幫助教師真正「用起來」,交付產品只是合作的開始。同時,還組織專業人員助力學校規劃業務場景。
「當前,我國科技和教育的融合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科技的進步很快,甚至可以實現指數級的發展,但是教育需要能夠沉下去。」皇曉琳表示,在智慧教育行業,慢和快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果果科技仍將在這條漫長的賽道上潛心探索,繼續前行。
來源:《在線學習》雜誌 撰稿人 薛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