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教師 創新變革教育

2020-12-13 澎湃新聞

AI賦能教師 創新變革教育

2020-12-1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創新的國家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利用信息技術助力教育創新,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已成共識。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布局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經過近20年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定位不斷拔高。

寧夏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標杆示範區,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2018年8月,獲批全國第一個「網際網路+教育」示範省(區),建立「網際網路+教育」聯盟。同年,寧夏實施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從2017年到2019年,寧夏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在體制創新方面,寧夏積極踐行「政產研用」為一體的「UGSB」協同創新,即政府統籌規劃、學校積極實踐、企業提供服務、高校以及科研機構貢獻智力支持。例如,包括華中師範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高校在寧夏派駐了研究團隊,圍繞「人工智慧+教育」開展常態化指導合作;支持寧夏教育大數據中心建設,協助研究制定相關標準規範等。根據實地調研,寧夏全區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尤其是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常態化已有較好基礎。在信息化教學條件方面,基本實現了「三通」(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普遍建有「三室」(錄播教室、互動教室、智慧教室),持續推進「三用」(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全區湧現出一批高質量特色信息化教學模式案例,形成了一批特色學校,示範區建設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效。

智能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進入新階段。隨著新基建的推進,以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持續引發教育變革創新,必須構建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智能技術賦能教師、學生、課堂、課程和學校,形成新的教育教學場景。例如,網絡空間的人人通向5G物聯網發展,進而實現人人有助教/學伴,能夠根據學生學習過程的個性化數據實現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又如,VR技術的發展推動形成立體綜合教學場,實現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融合,區塊鏈技術加快數據的整合,支持構建綜合化、智能化、一體化的教育平臺等等。尤其在評價改革方面,智能技術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基於數據採集技術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多角度跟蹤分析,創新評價工具,實現教學評價創新。

教師水平的提升是實現教育變革的關鍵因素,變革教育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隨著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新技術正加快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步伐,智能時代的教師教育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首先,智能技術可以賦能教師教學。通過利用智能語音識別和感知設備等技術,打造出人機協同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習動力、能力和效率的顯著提升,形成高度智能化的沉浸式課堂學習環境。智能教學系統通過提供更加個性化、定製化的學習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加耐心、更加準確、更加獨有的學習支持服務,進而有望實現規模化前提下的個性化教育。其次,智能時代教師角色將加速轉變。技術進步加速轉變教師角色與思維,教師能力標準被重新定義。教師專注於識記、理解、應用方面的知識傳授職能越來越多可以藉助技術來完成,教師的工作重心將更多轉向能力培養、素養培育、心理輔導、人格塑造等。再其次,智能時代會產生新的教育工作崗位。隨著教師與人工智慧協同合作的趨勢日漸明朗,提升了教師在課程設計、資源開發、數據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思維方式。信息技術加劇新舊教育方式的轉換衝突,產生在線教育的設計師、在線課程的開發者、在線學習數據分析師等崗位。

針對寧夏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主要有三點建議:一是推進人機共教新方式,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二是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尤其是智能時代的人機協同教學能力,加快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三是開展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社會實驗活動,探索智能時代的教育治理新方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24日第4版,作者/楊宗凱,教育部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指導專家組副組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AI賦能教師 創新變革教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賦能、創新、重塑
    1.賦能教學:減輕教師負擔 從早期的知識推理機、程序化教學、專家系統,到今天的教育機器人、智能導師系統,人工智慧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替代教師的部分重複性勞動。
  • 人工智慧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賦能、創新、重塑
    1.賦能教學:減輕教師負擔從早期的知識推理機、程序化教學、專家系統,到今天的教育機器人、智能導師系統,人工智慧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替代教師的部分重複性勞動。2.賦能管理:優化教育管理流程人工智慧有助於優化教育管理流程,改變大包大攬的管理模式,擴大教育服務的有效供給。
  • 教育場景下的AI師資賦能
    為推動昆明市尋甸縣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打造優秀智慧機器人教學團隊,提升中小學教師教學及實踐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推動尋甸縣人工智慧教育特色化建設。8月22至24日,由昆明市尋甸縣教育體育局推動,優必傑昆明團隊協助尋甸縣學校組織開展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項目師資賦能培訓活動。
  • AI為教育賦能!福田首個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
    會場全景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深圳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曹曉明,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其俊及楊春生、餘小琳、梁昊等專家領導出席大會。福田區各中小學校長、區教科院全體教研員、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員和教學實驗項目負責人及骨幹教師共200餘人參會。大會由福田區教科院副院長楊春生主持。
  • 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12月6日訊(記者 張東)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院與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合承辦,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 洪恩:用科技創新推動教育變革!
    洪恩的創新及高品質產品,充分運用了當下流行的圖形交互技術、AI/AR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的技術,讓洪恩教育的技術力在兒童教育領域處於領先位置。當然先進的科技只能對教育進行賦能,並不能說只要使用了先進的科技就能讓教育變得簡單。收穫了多數家庭好評的洪恩教育,又是如何將科技和教育相融合,實現科技對教育的賦能的呢?
  • 四中教育圓桌|重新定義學習,變革賦能未來
    如何在智能時代探索教育變革?這是教育4.0時代的預演,亦是天府四中人弦歌不輟的風骨與擔當。 疫情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眼前是生動深刻的教材,疫情當前,雲端守望。2020年2月18日,天府四中推出居家學習方案,全體學生於雲端開學。天府四中回歸教育原點,創新學習理念;順應教育形勢,變革學習方式;洞察教育本質,轉變學習內容。
  • 三盟科技郭平晉:AI賦能城市 數據引領教育變革
    在全球企業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的大形勢下,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正成為企業在業務決策方面重要的參考依據,基礎技術儲備是應對未來數位化變革最有效的基石,也是拓展多元化業務創新的搖籃。從目前取得成績來看,三盟科技是唯一一家融合五大技術自主創新性企業,合作了1000多所院校。正因為如此,在教育行業中三盟科技連續四年榮獲中國大數據50強企業、教育大數據領軍企業、人工智慧智慧教育創新產品企業、中國物聯網+教育行業創新企業。
  • 教育創新與變革呈現十大趨勢
    本報訊(記者 張東)近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院和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合承辦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以「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為主題,從科技賦能教育、人力資本提升與教育變革、教育新業態新模式、未來學校、智慧教育等維度
  • 科技賦能·教育創新|第三屆G10學術論壇大會一覽
    G10學術論壇大會主題科技賦能· 教育創新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發及全球化的擴散,讓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活動處於停滯狀態。或倉促應戰、或準備充分、或無奈停業、或勇往直前,半年來我們看到了生存百態,這是一場人類的浩劫與挑戰,更是教育的一次蝶變。疫情帶來了教育場景的轉變,讓根深蒂固的教育方式有了變革,讓大量跨界力量深入相對封閉的教育領域,讓廣大教育從業者重新進入學習狀態,讓教育模式重新升級和融合。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利用技術賦能 助推教師發展 促進教育...
    利用技術賦能 助推教師發展 促進教育創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楊宗凱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入「深水區」,科技創新成為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創新的國家需要創新的人才,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迫切需要培養大批具有引領能力的創新創業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只有全面變革教育模式,推動學習革命,才能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
  • 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三) | 高新區鳳凰學校
    推進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服務於教育治理、學教改革、教師發展、學生成長,是時代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現遴選部分經驗典型進行推介,供全市中小學參考借鑑。通過促建設、強應用、重推廣的工作策略,打造濰坊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 《AI教育白皮書: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與創新實踐》正式發布
    人工智慧教育有何創新模式?數字鴻溝之下,怎樣為受教育者打造資源均衡的「AI教育空間」?……為回答人工智慧教育面臨的諸多嚴峻問題,商湯科技正式發布《AI教育白皮書: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與創新實踐》(以下簡稱白皮書)。
  • 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教育所帶來的極大衝擊,大規模線上教育加速了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進程,一系列新技術展示出巨大潛能,人工智慧時代的需求無疑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一直在進行著「人工智慧+」的教育創新,智能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正成為催化劑,重塑課堂、學生、教師三者間的關係。
  • 福田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
    體系,促進區域智能教育整體跨越發展,福田區AI賦能教育交流分享會暨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大會在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舉行。福田區教育局局長田洪明,深圳大學師範學院教授曹曉明,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其俊及楊春生、餘小琳、梁昊等專家領導出席大會。福田區各中小學校長、區教科院全體教研員、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員和教學實驗項目負責人及骨幹教師共200餘人參會。大會由福田區教科院副院長楊春生主持。
  • 如何更好地利用AI為教育賦能
    打開APP 如何更好地利用AI為教育賦能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24 09:51:48 教育如何變革才能更好地適應AI時代?如何更好地利用AI為教育賦能?兒童又該如何走近和走進人工智慧?   22日,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研討會在張江國際青少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少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舉行,這些問題在專家的研討下變得「柳暗花明」……   人工智慧走進校園   2017年,人工智慧是各個領域最重要的命題。
  • 聚焦AI賦能教育 助力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
    8月23日下午,湖南省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2020人工智慧與創新教育思享匯暨第二屆湖南省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後備人才培養論壇在長沙舉辦。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創業精英從產業發展、產學研融合、創新教育等角度出發,圍繞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後備人才的培養,共謀「AI+教育」的未來藍圖。
  • 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加強國際合作 縮小數字鴻溝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把人工智慧裝備引入課堂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請來機器人「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歡樂愉快的氛圍中,啟發孩子們勤於思考,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
  • 高考重壓之下的STEAM教育,「教育+創新」賦能未來
    在教育行業,你可能聽說過這句話:「今天的教育是在用19世紀的方式,教孩子20世紀的內容,以期讓他們應對21世紀的挑戰」。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轉變?》指出,「學習的模式在過去20年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知識來源改變了,我們與知識之間的交流互動方式也改變了。
  • 雲端戰疫丨教育大數據賦能課堂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
    本次學術活動聚焦「教育大數據賦能課堂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題,共同分享基於教育大數據的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經驗,研討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師專業學習。各位專家學者、校長代表和優秀教師為老師們帶來了一次專業知識與教學實踐並舉的雲端盛會。北京市豐臺區的相關領導、教研員和研修教師參加了此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