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加強國際合作 縮小數字鴻溝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

把人工智慧裝備引入課堂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請來機器人「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歡樂愉快的氛圍中,啟發孩子們勤於思考,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攝於2019年12月19日)

人民圖片

第二屆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近日在京舉行,會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探討智能時代人類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研究未來教育發展戰略和育人方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教育所帶來的極大衝擊,大規模線上教育加速了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進程,一系列新技術展示出巨大潛能,人工智慧時代的需求無疑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一直在進行著「人工智慧+」的教育創新,智能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正成為催化劑,重塑課堂、學生、教師三者間的關係。

智能化教學 個性化發展

近年來,中國對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發展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智能教育發展的政策性文件。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其中提出,要加快人工智慧高端人才培養,建設人工智慧學科,發展智能教育。2018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從高等教育領域推動落實人工智慧發展。去年2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正式發布,提出加快推進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向人們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幫助每個人獲取駕馭新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應當加快發展更高質量的教育、更加公平包容的教育、更加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為每個人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實現教育與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

疫情下,在線教育服務提供平臺也在發力,停課不停學,新技術的應用推動著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好未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白雲峰表示,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正在走向教育生態的縱深領域,推動了從教育理念到教學技術的創新與變革。通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發展,以在線教育為載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正在打開學習過程的「黑匣子」,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一幅智能教育的未來圖景正在顯現。

技術創新湧現 重構傳統課堂

一些地區和學校開始了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深度嘗試。在北京、上海等地,智能教學助手和智能學辦能夠精準回應學生學習需求,並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差異設計了多種版本。

在廣州、武漢、西安、青島等地,人工智慧課正在中小學逐步鋪開,以推進人工智慧與學科教學融合研究。

在高校,人工智慧成為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清華大學依託智慧教育教學工具,師生可以實時溝通,為課堂教學互動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北京師範大學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預測了未來人工智慧教師的功能角色,包括自動閱卷、血液診斷、心理輔導、體質健康監測、個性化教學指導等12種重要角色……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面對以智能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根本轉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創新人才這一重要課題,中國從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轉變、課堂形態轉變、評價體系轉變等4方面做出了探索。在此過程中,線上線下結合的體驗式學習、項目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及疫情期間成效顯著的彈性學習與自主學習,正逐漸成為主流學習方式。同時,教師知識性的教學角色會部分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能夠從繁重的重複性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引導和培育之中。

加強國際合作 縮小數字鴻溝

一組數字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中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如今,中國中小學(含教學點)網際網路接入率達99.7%、98.7%的學校網絡帶寬全部達到100兆以上,95.2%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基本建成國家素質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全國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突破1億個,慕課學習人數達到313.1億人次。教育信息化正在為構建平等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想要創造「技術向善」的智能教育體系,進一步平衡遠程教育的覆蓋面,縮小數字鴻溝,為各國學生提供公平、開放、個性化的教育方式,離不開國際合作與交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賈尼尼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規模流行加速了全球對於新興技術開發領域的合作需求。只有通過合作,技術才能使所有人受益,而不是進一步擴大不平等現象。

技術進步的同時卻也加劇了數字鴻溝,使其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莫庫伊援引的一組數據令人擔憂:根據近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電信聯盟所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高收入國家,87%的兒童和年輕人能夠接入網際網路;但在低收入國家,這個數字只有6%。全世界有22億25歲以下的兒童和年輕人家中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其中有10億居住在亞洲和非洲。

「這場疫情再次說明,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利益緊密相連,彼此依存,合作應對挑戰是國際社會唯一選擇。」中國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如是說。

若想要縮小數字鴻溝,實現包容性發展,各國必須攜手同行。正如田學軍所言:「我們必須立足共同利益,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充分發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智能教育領域的引領和協調作用,共商合作機制,共建交流平臺,共享優質資源,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教育發展,共同推進實施2030年教育議程,打造智能時代教育共同體。」

相關焦點

  • AI賦能教育的中國探索
    北京師範大學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預測了未來人工智慧教師的功能角色,包括自動閱卷、血液診斷、心理輔導、體質健康監測、個性化教學指導等12種重要角色……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面對以智能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根本轉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創新人才這一重要課題,中國從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轉變、課堂形態轉變、評價體系轉變等4方面做出了探索。
  • 以數字經濟建設進一步賦能中國發展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遠程辦公、遠程診療、在線教育、在線娛樂等需求激增,無人配送、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更是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活力,數字經濟正在逐步構建新的產業形態,激發更大的創新活力。加強數字經濟建設,賦能國內經濟發展,有利於緩衝經濟下行壓力,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央行餘文建:從供需兩側著力彌合「數字鴻溝」問題
    餘文建表示,G20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夥伴認為數位化會給金融消費者帶來市場驅動型風險、監管驅動型風險、消費者驅動型風險和技術驅動型風險。這些風險可能會對一部分消費者帶來歧視,帶來數字鴻溝的問題,損害消費者對金融系統和金融創新的信任,產生過度負債等不良後果。因此,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健全的數據保護機制以及提升消費者數字金融素養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 消弭「數字鴻溝」,共享「數字紅利」|智慧課堂為鄉村小規模學校賦能
    消弭「數字鴻溝」,共享「數字紅利」|智慧課堂為鄉村小規模學校賦能 2020-12-16 14:44:21   來源:財經頻道
  • 彌合數字鴻溝 共享發展紅利(國際視點)
    國際寬帶使用量持續增加,但不同國家、地區和群體之間的數位化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日益突出。國際電信聯盟敦促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地區和國家間數字合作,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確保可持續的全民互聯互通。  國際電信聯盟近日發布的《衡量數位化發展:2020年事實與數字》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在使用網際網路。
  • AI將是未來智慧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北京師範大學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預測了未來人工智慧教師的功能角色,包括自動閱卷、血液診斷、心理輔導、體質健康監測、個性化教學指導等12種重要角色……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面對以智能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根本轉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創新人才這一重要課題,中國從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轉變、課堂形態轉變、評價體系轉變等4方面做出了探索。
  • 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和音)
    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強調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把握信息革命歷史機遇,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開創數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網絡安全新格局,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展現了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發展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的真誠願望,為各國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潛力、共同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注入動力,指明路徑。
  • 修榮騰:數字鴻溝仍是信息化面臨現實問題
    從當前來看,與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我國信息化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數字鴻溝」不斷擴大的現實問題。縮小「數字鴻溝」,是我國當前乃至今後更長時間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數字鴻溝」不斷擴大  4月26日,在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協助下,世界銀行在北大百年講堂發布《中國的信息革命: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報告。
  • 中國對人工智慧與教育發展的融合
    北京師範大學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預測了未來人工智慧教師的功能角色,包括自動閱卷、血液診斷、心理輔導、體質健康監測、個性化教學指導等12種重要角色……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面對以智能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根本轉變、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創新人才這一重要課題,中國從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教師角色轉變、課堂形態轉變、評價體系轉變等4方面做出了探索。
  • 外語教育與數位技術融合 探索創新合作模式
    來源:東方網2020年8月26日,中國搜索與外研社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2020「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大賽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本次戰略合作是網際網路企業與教育出版機構的強強聯合,既是中國搜索打造先進網絡文化傳播平臺的關鍵舉措,也是「外研社杯」品牌賽事服務實現數位化融合創新的重要一步。
  • 彌合數字鴻溝 共享發展紅利
    國際寬帶使用量持續增加,但不同國家、地區和群體之間的數位化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日益突出。國際電信聯盟敦促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地區和國家間數字合作,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確保可持續的全民互聯互通。 國際電信聯盟近日發布的《衡量數位化發展:2020年事實與數字》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在使用網際網路。
  • 數字鴻溝決定「起跑線」?
    ……12月1日,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婦女報社主辦的2020兒童網絡保護媒體培訓班在濟南舉辦,25家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的編輯記者參加培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兒童保護處項目官員蘇文穎,特別結合家庭教育,分析了網絡素養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以及家長該如何作出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選擇。
  • 中國電信舉辦5G賦能未來教育高峰論壇暨翼學雲2.0發布會
    圖為「5G賦能未來教育高峰論壇暨翼學雲2.0發布會」啟動儀式現場。新華網重慶4月28日電(宮碧瑩)4月26日,由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浙江省公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承辦的「5G賦能未來教育高峰論壇暨翼學雲2.0發布會」在重慶舉行。
  • IBM將Open P-TECH引入中國,與P-TECH並駕齊驅賦能技術教育
    線上線下雙管齊下,IBM數位化CSR項目為更多學生帶來「新領」職業技能近期,IBM Open P-TECH正式在中國啟動,通過遠程的、免費的、開放的,兼具數字技能課程和職場軟實力課程的線上學習平臺,幫助中國更多的學生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並致力於縮小數字技能鴻溝。
  • 戰略合作虎嘯數字商學院與明略科技達成數字營銷教育內容深度合作
    現階段,雙方已達成長期戰略合作意向,將在中國數字營銷高等教育課程內容產品角度實現互通,在深度資源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知識賦能高校與企業、助力數字營銷在線教育建設。深度合作,知識為王虎嘯數字商學院作為國內數字營銷在線教育領先者,一直致力於高校人才梯隊數字營銷教育&企業數位化轉型,明略科技集團則是中國領先的一站式企業級人工智慧產品與服務平臺,致力於探索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在知識和管理複雜度高的行業中的落地
  • 洞見未來教育趨勢,國際數字教育大會上驚喜不斷
    兩天專業論壇探索未來國際化教育方向2020(杭州)國際數字教育大會高峰論壇以「數字賦能教育創新·智能引領學習變革」為主題,與教育同仁和眾多國際嘉賓一起分享浙江省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成果,探討教育現代化的變革與新生,以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尋找數字教育領域的戰略方向
  • 「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2020廣州國際創新節正式開幕
    本屆廣州國際創新節由廣州市天河區政府、市委外辦、市科學技術局聯合主辦,以「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為主題,為期三天時間陸續舉辦開幕式、創新論壇、廣州天英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天河人才文化節、創新未來之夜、創新考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在信息化社會,使用和接受信息通信技術的能力對受教育程度也有一定要求。《老齡藍皮書2019》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總體偏低,未上過學和只上過小學的老人佔比最高,超過老年總人口的70%,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3.1%。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在藉助智能技術獲取信息方面具有較大困難,導致從未「觸網」的老年人畏難心理更為嚴重。
  • 力避在線教育產生新的「教育鴻溝」
    一直以來,在線教育被認為能使教育資源低成本地在欠發達地區進行複製,並被寄予助推教育公平的厚望。然而,疫情期間全國大中小學實行的「停課不停學」,堪稱一場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其結果讓不少人對這一判斷打了個問號。
  • 數字賦能交旅融合| 第四屆中國旅遊交通大會在南寧開幕
    數字賦能交旅融合| 第四屆中國旅遊交通大會在南寧開幕 2020-12-03 2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