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加速走向人類生活,人才培養有何轉變?
人工智慧教育有何創新模式?
數字鴻溝之下,怎樣為受教育者打造資源均衡的「AI教育空間」?
……
為回答人工智慧教育面臨的諸多嚴峻問題,商湯科技正式發布《AI教育白皮書: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與創新實踐》(以下簡稱白皮書)。
《白皮書》回應了智能時代AI教育的新命題,從商湯教育落地山東青島、山西晉中案例入手,剖析傳統信息技術教育與人工智慧教育的核心差異,探討「普惠而均衡的AI教育」理念,呼籲建設開放共享的AI教育體系。
AI教育的新命題
《白皮書》認為:人工智慧教育帶來的變化核心就是:變革帶來了挑戰與風險,而教育則要適應這種終身學習的需求。在這一趨勢下,人才培養的目標逐步開始以「學生為中心」,而不再以成績為本。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現代化中的關鍵環節,AI教育的發展推動著教育信息化進入了智能化時代。
2014年,教育部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本質就是推動「工業化教育模式」向「智能化教育模式」轉變。《白皮書》認為:實現這樣的變革,人工智慧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至少建立以下四個方面的變革:
1.基於計算機視覺、智能人機互動等技術,AI教育實現全面可感知,校園智能化漸成顯著趨勢。
2.基於信息通信與數字媒體,AI教育可與網絡空間建立深度交互,實現在線實時互動與教學內容的同步更新。
3.基於神經網絡等技術的有效應用,教育必然是深度學習的。
4.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範式的不斷拓展,教育的變革必然是跨學科的。
智能時代的AI教育新模式
相較於傳統信息技術教育,AI教育培養的是四個智能化素養,包括智能意識、智能計算思維、智能化學習與創新能力以及智能社會責任。
《白皮書》分析了青島市AI教育的實踐案例。通過市委號召、市教育局領導,加之商湯科技人工智慧專業課程的指導,青島市打造了師資培訓、教學教研、教師賽課、學生競賽的完整教育閉環。
從人工智慧課程內容及組織開展形式,到教師培訓模式,自上而下建立了一套適合青島的人工智慧課程模式。
普惠而均衡的AI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怎樣彌合教育資源不平衡的「鴻溝」?
它不僅要提供AI教育內容,還要基於場景為受教育者提供優質的教學場景和教學方法,為學校打造標準可靠的「AI教育空間」,打破優質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促進教育普惠價值的最大化。
為推動AI教育普惠化,商湯教育在山西晉中打造了全國首個地市級人工智慧高中教育基地。
商湯科技通過平臺化、定製化的教育服務模式,以《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為基礎,通過人工智慧教師培訓、課程內容統一部署與落地、實踐項目等全方位布局,形成良好的人工智慧基礎教育體系,推動晉中人才高質量普惠化發展。
AI教育平臺是人工智慧教育的「作業系統」
《白皮書》認為,AI教育平臺是人工智慧教育的「作業系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工智慧教育上的兩個突破:
第一,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無須冗餘環境搭建,便捷高效地享受人工智慧教育,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第二,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分配,使得教育資源共享化,讓學生普惠化、無差別地享受人工智慧教育,進而提高教育公平。
AI教育平臺的建設推動了人工智慧教育教與學的更好體驗,通過AI教育平臺將真實的 AI能力、AI課程、AI項目帶給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實現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普及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