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芳,是將準分子雷射手術(LASIK)帶入臺灣的第一人,但如果不是「封刀」宣言鬧得沸沸揚揚,中國內地公眾對這位臺灣名醫幾乎一無所知。臺灣媒體一篇報導說,考慮到鐳射(雷射)近視手術可能帶來的併發症,眼科名醫蔡瑞芳決定不再開展這一手術。一時間,蔡瑞芳「封刀」的消息讓已經接受手術的人惴惴不安。更大的騷動出現在雷射近視治療業界,「愛爾眼科」的股價應聲而落。
面對一周以來的爭論,當事人蔡瑞芳工作如常,只是不得不在數臺手術間抽出時間,應付各路媒體的提問。2月20日和21日兩天,蔡瑞芳利用早上第一臺手術之前的時間,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
記者:你為何在這個時候決定「封刀」?
蔡瑞芳:我不做近視手術是事實,但我沒有主動召開記者會宣布這個消息,這是個誤會。事情的原委是,《聯合晚報》一位記者和我很熟悉,他說要介紹一位朋友來開近視手術,我說我已經不做這個手術了。他第二天專門找我,說要我聊一聊為什麼不再做近視手術,我就給他解釋了原因。
記者:你宣布「封刀」,一定讓很多同行不高興。
蔡瑞芳:我並沒有說LASIK不好,與過去的近視技術相比,LASIK是蠻安全的一種技術。雷射手術的好處有3點,一個是快速,一個是準確,一個是沒有疤痕。但是,雷射手術的儀器雖然一直在進步,開刀的方法是沒有變的。這個手術必須要切開角膜,創造一個角膜瓣。在20年前雷射技術剛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大家認為角膜瓣會完全癒合,但這麼多年後我們發現,事實上它是不可能完全癒合的。
記者:怎樣證明角膜瓣是無法癒合的?
蔡瑞芳:我看到幾個例子。一個患者接受手術已經六七年,他去抱跑過來的狗,狗的頭正好撞在他的眼睛上,造成角膜瓣異位,這個人是我自己開刀的病人。還有2個女病人,她們都是在給嬰兒換尿布的時候,寶寶腳踢到她們的眼睛,造成異位。還有一位是在辦公室裡,一張紙划過正好碰到角膜切割的地方。
角膜瓣不癒合,正常生活不會受影響,但這不等於在遇到外力傷害時沒有影響。除了這些意外情況,我們在手術時也發現,做過近視手術的人,角膜瓣可以輕易地揭開。這些都證明角膜瓣是沒有癒合的。
記者:除了外力傷害,角膜瓣不癒合還有什麼風險?
蔡瑞芳:我們發現,在皰疹性角膜炎中,做過近視手術的人和沒有做過的,臨床症狀有很大的不同。做過近視手術的患者,在角膜瓣間隙處有雜質的沉澱,容易引起炎症。另外,我的一個病人,20年前做的手術,這20年來情況都很好,但現在出現了視力下降的情況。那麼我們就推測,是不是雜質在角膜瓣邊緣沉積造成視力的下降。
記者:還只是一個推測,你就不做這個手術,是不是太保守了?
蔡瑞芳:這是我個人的選擇,是我個人對這種手術的一個態度。過去我們不知道角膜瓣無法癒合的風險,現在知道了,我就會告訴我的患者。
記者: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為什麼你不能接受雷射近視手術的風險?
蔡瑞芳:有一些手術,雖然有風險,但你不得不做。比如心臟搭橋,如果不做,可能危及到生命。近視的矯治,有很多辦法,不是一定要開刀。現在一些職業,要求不能戴眼鏡,其中有些是沒有必要的,這是社會風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