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名醫蔡瑞芳:「封刀是我個人的選擇」

2020-12-19 第一財經

蔡瑞芳,是將準分子雷射手術(LASIK)帶入臺灣的第一人,但如果不是「封刀」宣言鬧得沸沸揚揚,中國內地公眾對這位臺灣名醫幾乎一無所知。臺灣媒體一篇報導說,考慮到鐳射(雷射)近視手術可能帶來的併發症,眼科名醫蔡瑞芳決定不再開展這一手術。一時間,蔡瑞芳「封刀」的消息讓已經接受手術的人惴惴不安。更大的騷動出現在雷射近視治療業界,「愛爾眼科」的股價應聲而落。

面對一周以來的爭論,當事人蔡瑞芳工作如常,只是不得不在數臺手術間抽出時間,應付各路媒體的提問。2月20日和21日兩天,蔡瑞芳利用早上第一臺手術之前的時間,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

記者:你為何在這個時候決定「封刀」?

蔡瑞芳:我不做近視手術是事實,但我沒有主動召開記者會宣布這個消息,這是個誤會。事情的原委是,《聯合晚報》一位記者和我很熟悉,他說要介紹一位朋友來開近視手術,我說我已經不做這個手術了。他第二天專門找我,說要我聊一聊為什麼不再做近視手術,我就給他解釋了原因。

記者:你宣布「封刀」,一定讓很多同行不高興。

蔡瑞芳:我並沒有說LASIK不好,與過去的近視技術相比,LASIK是蠻安全的一種技術。雷射手術的好處有3點,一個是快速,一個是準確,一個是沒有疤痕。但是,雷射手術的儀器雖然一直在進步,開刀的方法是沒有變的。這個手術必須要切開角膜,創造一個角膜瓣。在20年前雷射技術剛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大家認為角膜瓣會完全癒合,但這麼多年後我們發現,事實上它是不可能完全癒合的。

記者:怎樣證明角膜瓣是無法癒合的?

蔡瑞芳:我看到幾個例子。一個患者接受手術已經六七年,他去抱跑過來的狗,狗的頭正好撞在他的眼睛上,造成角膜瓣異位,這個人是我自己開刀的病人。還有2個女病人,她們都是在給嬰兒換尿布的時候,寶寶腳踢到她們的眼睛,造成異位。還有一位是在辦公室裡,一張紙划過正好碰到角膜切割的地方。

角膜瓣不癒合,正常生活不會受影響,但這不等於在遇到外力傷害時沒有影響。除了這些意外情況,我們在手術時也發現,做過近視手術的人,角膜瓣可以輕易地揭開。這些都證明角膜瓣是沒有癒合的。

記者:除了外力傷害,角膜瓣不癒合還有什麼風險?

蔡瑞芳:我們發現,在皰疹性角膜炎中,做過近視手術的人和沒有做過的,臨床症狀有很大的不同。做過近視手術的患者,在角膜瓣間隙處有雜質的沉澱,容易引起炎症。另外,我的一個病人,20年前做的手術,這20年來情況都很好,但現在出現了視力下降的情況。那麼我們就推測,是不是雜質在角膜瓣邊緣沉積造成視力的下降。

記者:還只是一個推測,你就不做這個手術,是不是太保守了?

蔡瑞芳:這是我個人的選擇,是我個人對這種手術的一個態度。過去我們不知道角膜瓣無法癒合的風險,現在知道了,我就會告訴我的患者。

記者: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為什麼你不能接受雷射近視手術的風險?

蔡瑞芳:有一些手術,雖然有風險,但你不得不做。比如心臟搭橋,如果不做,可能危及到生命。近視的矯治,有很多辦法,不是一定要開刀。現在一些職業,要求不能戴眼鏡,其中有些是沒有必要的,這是社會風氣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臺灣眼科名醫蔡瑞芳「封刀」事件始末
    當醫界初次發現透過「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臺灣稱之為「鐳射手術」LA SIK ),以雷射(鐳射)刀切割眼球表面的角膜瓣,可以改善高度近視時,就像剛剛打開它發現一個瑰麗世界,陷入了「人定勝天」的迷炫,但後續發生的效應,卻讓臺灣雷射手術的眼科名醫蔡瑞芳,在今年的2月透過媒體間接宣布「封刀」,讓「近視王國」的醫師和近視族群們,不知該如何是好。
  • 臺灣眼科雷射手術名醫之「封刀」前後
    臺灣眼科名醫蔡瑞芳。人類的「靈魂之窗」就像一個潘多拉的盒子,當醫界初次發現透過「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臺灣稱之為「鐳射手術」LA SIK ),以雷射(鐳射)刀切割眼球表面的角膜瓣,可以改善高度近視時,就像剛剛打開它發現一個瑰麗世界,陷入了「人定勝天」的迷炫,但是後續發生的效應,卻讓臺灣雷射手術的眼科名醫蔡瑞芳,在今年的2月透過媒體間接宣布「封刀」,讓「近視王國」的醫師和近視族群們,不知該如何是好。
  • 臺灣眼科名醫蔡瑞芳宣布停做雷射近視手術
    【眼科名醫蔡瑞芳】臺灣眼科名醫蔡瑞芳宣布停做雷射近視手術;不少患者手術多年後出現併發症;LASIK;蔡瑞芳稱要全心全意幫有眼疾的患者治病……  今(14)日有媒體指出,最早引進「準分子雷射層狀角膜成形術(LASIK)」治療近視的眼科龍頭老大蔡瑞芳醫師說LASIK引進近20年有併發症,所以他「不玩了」,LASIK之父說「不玩」也在臺灣近視手術市場投出震撼彈
  • 臺北名醫封刀愛爾眼科大跌
    漫畫任夢真海峽彼岸眼科名醫的「封刀」決定,引發了兩岸消費者對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安全性的普遍擔憂,並導致A股市場唯一一隻概念股——愛爾眼科股價大跌。>>事件名醫拒做雷射近視矯正術據中國臺灣媒體報導,率先將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引入臺灣的臺北醫學大學眼科教授蔡瑞芳近日突然宣布,今後不再動這種手術。蔡瑞芳表示,經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這種手術的患者,在十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可能和當年動刀后角膜瓣發炎有關。
  • 名醫「封刀」,雷射治近視到底還安不安全?
    「手術之後,我沒再去檢查視力,但感覺很好,讀書看報都沒問題,看東西很清楚。」李女士說,她周圍有三個朋友都做過了,到現在也都沒有發生什麼不良症狀。 「我是在2005年做的雷射視力矯正手術,是在濟南明仁眼科醫院做的。我當時的眼睛近視度數都在400度左右,因為怕隱形眼鏡對角膜損害大,才決定做手術。」市民周洋女士說,術前醫生告訴她,手術做完後,過幾年也許視力會有反覆,但情況因人而異。
  • 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封刀」,此言一出眼科醫學界一片...
    □小康  針對近視患者關心的問題,鄭州艾格眼科醫院有關專家一一進行了解答——  問題1  蔣醫師如何看待蔡瑞芳教授的  蔣麗:其實蔡教授並不是第一個質疑準分子雷射治近視手術的人,我還保存了好幾本國內、外質疑準分子的書籍,但準分子雷射手術畢竟是因為它的臨床安全性符合美國FDA的標準才被審核通過認證的。而且蔡教授也承認,只要各方面控制得當,準分子手術還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近視手術,能夠非常精確地矯正近視者的度數,成功率達99%。
  • 日前,臺灣著名眼科醫生...
    日前,臺灣著名眼科醫生蔡瑞芳宣布,發現有患者術後十餘年出現視力不明原因下降。儘管比例極低,但本著對病患負責的態度,今後不再做。他的這一決定引起社會各界對該手術安全性的大討論。據了解,中國每年有50萬人做該手術。眼科學界內對此看法也不一。昨日,廣東省衛生廳表示,已關注此事,並請專家論證。
  • 臺灣眼科權威停做雷射矯正近視手術
    臺灣最早引進準分子雷射手術(LASIK)的臺北醫學大學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突然宣布,今後不再動這種手術。他表示,因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手術的患者,十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分析認為可能和當年動刀后角膜瓣發炎有關。短短一天的時間裡,這則新聞在大陸也迅速流傳,消息在微博上不斷被轉載之後迅速發酵。
  • 在上海坐診的臺灣名醫陳保羅
    在上海坐診的臺灣名醫陳保羅 2012年06月06日 09:33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名醫南昌坐診 患者享寶島醫療服務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南昌消息 「十一」期間,臺灣婦科產科名醫將來到江西南昌艾瑪婦產醫院坐診,南昌女性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亞洲領先的寶島醫療服務。在臺灣先進醫療技術的引進與應用上,南昌艾瑪婦產醫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醫院與臺灣中山醫院等臺灣權威醫療機構開通婦產科名醫共享平臺。
  • 臺灣名醫跨海當「假日刀手」 同樣手術出價高數倍
    近年,到臺灣醫美健檢的深度遊成為赴臺「個人遊」的新選擇。      大陸醫院一些熱門科室如心導管、腎移植、骨科等,急需大量醫護人員,於是,大陸醫院想盡辦法重金挖角臺灣醫師。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有傳聞說,大陸某醫院開出億元新臺幣高價,想要挖角臺灣心臟移植權威、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
  • 臺灣名醫揭臺「健保署」記者會沒說的三個真相
    華夏經緯網6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健保署」推出健保自費醫材上限新制,引發軒然大波,島內醫界更是齊聲反彈,更有不少人直問為何不乾脆也幫房價制定天花板算了,臺灣地區胸腔重症名醫蘇一峰更在臉書砲轟,揭發「健保署」記者會三大真相。
  • 古代日本劍道之舉刀——我個人的一些概論
    我固定前臂以啞鈴測左手之最大腕力為15公斤,料敵從寬,假設敵人左手之最大腕力為20公斤,靠左手之腕力勾起武士刀,其作用於武士刀重心之力,根據槓桿原理:20公斤x10公分-1公斤x50公分/50公分 = 3公斤x重力加速度=3公斤x9.8公尺 = 29.4公斤公尺。以此方式舉刀難,難於上青天,因為武士刀重心之力臂,永遠大於左手腕之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