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研究進展(三)

2020-09-03 小白羊快樂英語

(三)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

  1. 研究領域不夠均衡。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研究近十年內發展迅速,但明顯集中於系統功能語法框架下,體裁分析理論框架下的研究僅1篇。而系統功能語法框架下的研究中,有關語篇銜接的研究成果多達10篇,隱喻研究5篇,情態研究4篇,文本研究3篇,評價研究2篇,範式研究、主體間性、話語標記功能研究各1篇。系統功能語法與語篇分析相結合已成為語言學界認可的適用理論,學者們普遍藉助語料庫來驗證或發展現有的語篇銜接理論。然目前的語篇銜接研究往往停留在分析中外學生作文或學術論文在銜接手段上的差異,進而指導寫作或翻譯教學。因此,學者們在拓展系統功能語法框架下的其他研究領域,如連貫研究、主述位研究、信息理論研究、評價研究、情態研究、人際意義研究、語義研究、多模態研究、跨學科研究等的同時,還需深化研究語篇銜接領域,細化體裁分析理論研究,從而形成橫向、縱向全面發展的態勢。

  1. 應用研究範圍不夠廣泛。目前,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應用研究主要涉及翻譯和寫作,寫作方面成果尤多。研究者以本族語者語料庫為參照藍本,運用語料庫找出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使用語篇銜接手段時的差異,以此指導非本族語者正確運用目標語進行翻譯和寫作。但在聽力教學、口語教學、閱讀教學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少見。這是由於,書面語語料庫發展較早,目前已有供研究者使用的權威語料庫,且語料便於收集,分析語料所需技術相對容易,自建書面語語料庫難度相對較小;而口語語料庫發展較晚,限於知識和技術問題,從事口語語篇研究的人員較少,導致聽力、口語、閱讀教學的應用成果不多見。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提升研究者對口語語篇研究的重視程度,掌握組建和分析口語語料庫的知識和技術,總結口語語篇特點,以此指導聽力、口語、閱讀教學。

  1. 理論創新不足。目前學界大多採用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理論和Swale的體裁分析理論,有的還採用國內語言學家胡壯麟、黃國文等發展的理論。滕延江、李平關注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範式,著眼於理論分析,而其餘研究則多是以現有理論為基礎,以語料庫為手段,得出體現語篇特點的數據,然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印證已有理論,再將理論應用於實踐。這樣的研究較少談及理論的繼續發展問題,導致理論創新不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研究起步不久,學者還需要一段時間探索和反覆推敲、論證某些觀點,使之發展、成熟,逐步變成新的理論。因此,學者要更好地運用語料庫,實現對語言現象的描述和歸類分析,深入思索語言現象產生的原因,深層次挖掘數據背後的語言特徵,總結出描述語言的一般規律,進而拓展語言學理論。

  1. 語篇分析單位不夠細化。按照Halliday 和 Hasan對語篇的理解,「語篇是一個任何長度的、語義完整的口語或書面語段落」。語篇具有多種形式,可以是書面表達也可以是口頭表達。語篇不是語法單位,沒有長短限制,一句話、一篇散文、一首詩歌、一場會議都是語篇。可見,一部作品本身不是一個語篇,可以劃分為不同的語篇。目前有的研究直接將完整的一部小說、一場戲劇、某段獨白或對話作為語篇分析的基本單位,把某一作品當作一個不可切分的整體,忽視了作品內部構成的差異性。畢竟同一個作品各部分內容不同,展現的語篇特徵各異,分析結果存在差異。因此,為科學準確地分析語篇,必須明確一部作品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根據研究目的和作品的內容特點、邏輯關係,科學劃分作品,從而以更細化的方式研究語篇。

(本文為原創文章,作者關維娜、楊傳鳴)

相關焦點

  • 近十年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研究進展(四)
    三、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研究發展趨勢 基於語料庫的語篇分析研究正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向更符合時代要求、更豐富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一)多媒體語篇分析研究出現多媒體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使音頻和視頻資料大量出現,建立能夠包含音頻和視頻資料的多媒體語篇語料庫成為發展趨勢。語料庫從收集文本語料階段發展到儲備口語語料階段,目前逐漸步入多媒體語篇的發展階段。
  • 陸小飛、劉穎穎:基於語料庫的學術英語程式語研究與教學應用 |《外語界》
    程式語(formulaic language)是學術英語話語的重要組構單位, 學術英語程式語的掌握使用利於理解和構建語篇, 提升語言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地道性。梳理和總結學術英語程式語研究成果有助於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程式語研究進展, 也有助於學術英語教師根據教學需求選用合適的程式語教學資源。
  • 特別推薦 | 語料庫研究進展:學習者英語口語習得及局部語法
    本書首先概述基於語料庫的學習者英語口語研究動態,進而介紹書中所用語料的採集與加工過程,以及書中所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全書主體由若干個學習者英語口語語言特徵習得研究組成。相關研究具有以下特點:1)關注話語層面的語言現象;2)關注動詞相關的構式習得;3)研究方法多為中介語、英語母語和漢語母語的綜合對比法;4)較多地將口語敘事體裁納入中介語研究;5)注重語言學理論與語料分析的結合。
  • 代鳳菊 劉承宇:近十年國際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熱點與趨勢——基於Scopus資料庫的可視化分析
    近十年國際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熱點與趨勢——基於Scopus資料庫的可視化分析摘要
  • 專著推薦 | 許家金《語料庫與話語研究》
    中國語料庫語言學研究會秘書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語料庫語言學》雜誌主編之一。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等國際期刊審稿人。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課題。發表SSCI及CSSCI來源期刊論文30餘篇。主要研究興趣為:話語分析、二語習得、語言對比、語料庫語言學。語料庫研究與話語研究之間存在天然的親和力和兼容性。
  • 甄鳳超: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熱點追蹤與思考
    文獻述評我們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以下簡稱IJCL),分析該刊在2010~2019年十年間發表的所有研究性文章,歸納出如下六大研究熱點:第一,學習者語料庫研究。
  • 學術書摘 | 《語料庫與學術英語研究》(一)
    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對語料庫的範式和學術英語的發展與研究路徑作了總體介紹與回顧;第二、三章分別圍繞語言功能和形式、拓展與應用,對國內外學術英語語料庫研究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梳理和評述;第四章闡述了學術英語語料庫研究的常見方法;第五章通過基於學術論文語料庫的立場名詞研究、基於歷時語料庫的學術元話語研究兩個案例,完整示範了學術英語語料庫研究的開展;第六章分析了學術英語語料庫研究的發展趨勢並對未來,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 基於語料庫的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特點研究
    Nelson Francis於1964年創建的第一個電子語料庫——布朗語料庫(Brown Corpus),目前「基於語料庫」的研究範式逐漸成為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主流範式和默認範式,主張一切源自語料庫,利用語料庫對已有的理論或假設進行探索,目的在於驗證或修正已有理論,採用普通實證研究的步驟,即「提出假設—分析數據—驗證假設」的步驟。 本文也將採取這一「基於語料庫」的研究範式進行研究。
  • 大數據時代傳播研究中語料庫分析方法的價值
    (三)傳播學學術研究領域 傳統的傳播學文本分析,主要以框架分析、符號分 析等定性分析方法為主,但這兩種分析主要集中於意識形 態、修辭方式等方面,不夠客觀。而文本內容,特別是輿 論研究的文本內容,有零散化、碎片化的特徵,在拉斯韋 爾的5W裡面, say what(文本內容研究)的問題常常被 人忽略。
  • 語料庫研究學術源流考
    但若僅從研究對象(即外在語言或言語)來界定,語料庫研究尚無法同社會語言學、話語分析、語用學等領域區分開。語料庫研究在「量」上的要求,特別是通過「量化」手段研究語言,是其更為關鍵的設計特徵。這裡的「量」,是指語料庫研究更關心大規模語言實例中呈現出的使用趨勢。語料庫研究主張語言是概率性現象(Halliday 1991)。Halliday(1992)指出概率性既是對語言實例的描摹,也是一種理論構念。
  • 劉曉斌等 | 教你用語料庫工具和詞彙雲圖換種思路玩兒轉語篇教學
    很多教師在解讀語篇的時候,只注重分析代表顯性銜接和連貫手段的關聯詞,而忽視了段落和句子之間在內容上的內在關聯。事實上,語篇中的關聯,除了表現在關聯詞這一淺層的形式上,還突出地體現在語篇的關鍵詞和高頻詞中。本文所介紹的方法,是基於文本關鍵詞、高頻詞的數據驅動學習(Data-driven learning,簡稱DDL)與教學方法。
  • KT微話題 | 語料庫+學術英語研究=?
    Charles Barber在1962年發表的文章「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標誌著學術英語研究的開端。Barber基於2.3萬餘詞的三篇科技文本,統計了動詞的時態和語態形式,發現28%的實義動詞用於被動語態,被動語態的最常用時態是現在時,約佔25%。
  • 基於語料庫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證研究
    筆者通過實驗對比分析的方法,發現基於語料庫的教學方式,能緩解寫作教學中費時低效的問題。實驗對象為上海財經大學中外合作項目國際貿易專業1班和2班,人數分別為30名。其中1班為實驗組,2班為對照組。實驗時間長度為一個學期。實驗組採用由清華大學外語系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推出的「體驗英語寫作」訓練系統。該系統是在80萬字的清華大學英語寫作語料庫基礎上構建的一個寫作平臺。
  • 本科生做科研 | 基於深度學習的英語新聞語篇自動語義分析技術研究
    研究背景介紹:本項目的研究主題是英語新聞文本的情感分析。文本情感分析,又稱意見挖掘、傾向性分析等。簡單而言,是使用電腦程式對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文本的傾向進行自動分析的過程。傳統的情感分析工具多藉助人工編寫的情感詞典進行(Erik Cambria 2013),通過統計文本中出現的情感詞來判斷文本的情感傾向,但是因為同一個詞出現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表示不同的情感,而且語義的複雜性遠遠大於簡單的詞彙組合,因此傳統的詞典方法已遭遇瓶頸。而近十年來,深度學習算法開始被應用於文本挖掘(C. Socher 2013; Dos Santos 2014)。
  • 詞彙語義的語料庫量化研究: 行為特徵分析法
    基於語料庫的行為特徵分析法(Corpus-based Behavioral Profile Analysis,以下簡稱 「BP分析法」)是格瑞斯和迪威亞克(Gries & Divjak)(2009)在漢克斯(Hanks)(1996)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新的實證研究方法。
  • 李留建 | 如何基於語篇分析開展深度學習,培養高階思維能力?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從問題入手,借鑑了國內外教育專家關於深度學習研究的新理念,提出「雙探究」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即基於語篇分析引導學生開展課堂深度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以期為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借鑑。
  • 新書推介 | 語篇指稱偏誤研究
    語篇指稱偏誤研究高瑋的書稿就要出版了,看著多年的辛苦和付出終於修成正果,我由衷地為她高興。高瑋的學術之路既艱難又多彩。她本科學的是經濟,畢業後先後在地方和中央媒體做記者。偏誤,是中介語的重要特徵,是觀察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認知心理過程的一個窗口,自然是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研究者眾。但語篇層面的偏誤研究,在21世紀初還很少有學者涉及。篇章是人們話語表達的基本單位,句子只是篇章中的意義構成單元,句子如何組織,要服從整個篇章表達的需要,要受到上下文的制約。因此,篇章應該是第二語言教學和分析語言結構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成功研發智能化多語教學與科研平臺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胡開寶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成功研發出智能化多語教學與科研平臺,並於2020年12月19日在語料庫、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討會暨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進行了公開展示。智能化多語教學與科研平臺旨在推進語料庫在不同語種教學與科研中的應用,實現語言教學與科研的自動化、可視化與智能化。
  • 英文臨床醫學期刊論文的體裁分析:一項基於語料庫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英文臨床醫學期刊論文的語篇體裁結構,幫助中國醫學工作者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方法本研究採取隨機抽樣法,從《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美國醫學會雜誌》和《英國醫學期刊》中選取15篇臨床醫學論文,以Swales提出的語步分析模式為基礎,通過語篇的上下文尋找相關信息,並參考對應的語言線索,分析論文各個部分的語步和實現步驟,並記錄其所表現出的語言特徵。
  • 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基於語料庫的兒童雙語習得研究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國際上有很多研究者對0歲到5歲的雙語兒童進行了縱貫發展研究,涉及的多是印歐語的語言組合(language pairs)。但我們想知道,漢語、英語的兒童習得是什麼情況呢?業內專家是如何對兒童雙語發展進行縱貫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