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網訊 我叫孫明新,男,中共黨員,是濟南市歷城區神武小學的一名教師,自從教以來,一直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終身的職業。自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始終以紮實的工作態度,勇挑重擔的勇氣,和其他參與扶貧的老師一起,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宣傳黨的政策、了解學生所需,積極聯繫其他包聯幫扶人員,動員社會力量,解決貧困家庭所需,為學校精準扶貧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走訪摸排
自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學校按照省、市、區打贏脫貧攻堅工作會議精神,成立了學校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學校的教育扶貧計劃。按照學校的要求,我接手了學校的這項工作。自接手這項工作以來,我嚴格按照區教育局、扶貧辦的要求,迅速組織教師對全校學生認真摸排。在摸排的過程中,由於我還擔任著學校教導處的工作,並且還擔任多門課的教學任務,所以所有的入戶家訪,只能是利用課餘時間甚至是晚上進行。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沒有怨言,按照上級的要求、分派的任務,不辭辛苦,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家庭中進行摸排,有時經常很晚才回家。
經過一段時間的辛苦工作,終於順利的完成了摸排任務,掌握了關於貧困家庭的第一手資料。完成摸排工作後,我把所有貧困學生的情況進行匯總,精準識別,分類統計,建好臺帳;同時自查了學校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落實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時,按照教育局、扶貧辦下發的名單,按照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的要求,對貧困學生進行再核查,以達到徹底脫貧的目的。
扶貧更要扶智
走訪摸排後,便開啟了我們的扶貧工作。我個人對應扶貧的對象是六年級的韓同學。韓同學,母親早逝,父親對她不管不顧,她跟著姥爺、姥姥生活,姥姥、姥爺年齡大了,沒有勞動能力,靠撿拾廢品、廢舊紙盒賣錢度日,收入微博,生活艱難。韓同學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可想而知,衣服都是撿拾親戚剩下的衣服來穿,每天到校都是蓬頭垢面,生活邋裡邋遢,學習也沒有動力,更是一團糟。在學校裡,沒有同學願意和她玩,同學們都躲得遠遠的,經常看到她自己躲在角落裡望著窗外出神,眼神中沒有任何神採。在了解到她家的情況後,我非常痛心。她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始終處於自卑的狀態,把自己深深的包裹在密閉的心理空間內,怕受到外界的傷害。因此,我下定了決心,扶貧更要扶智,不僅僅是要對孩子生活上進行幫助,更重要的是要讓她自信的面對生活,用自己陽光的心態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天。
她的情況也深深地觸動了學校其他黨員教師的心。於是,我們幾位老師共同買了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到她家進行慰問、家訪。到達她家的時候,更是震驚,祖孫三人居住在狹小的空間內,房子裡黑洞洞的,生活中沒有一絲朝氣。談起孩子,姥爺淚眼婆娑,唉聲嘆氣,感嘆孩子生活的不易,可是卻也無可奈何。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也是感到非常難過,胸口像壓著一塊石頭,讓人喘不過氣來。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像姥姥、姥爺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對韓同學,我們幫她準備了乾淨的衣服,教導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有勇氣站在別人面前。同時,在學習上對她進行單獨輔導,在班裡要求其他學生不能歧視她,主動與她交流,慢慢的,她眼裡多了些神採,變得開朗起來,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高了起來。看到她的變化,我感到欣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我們教育人的追求,也是我們畢生的職責所在。
對於貧困戶來說,他們不但生活上貧困,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貧困,因為生活上的貧困,可能使他們心理上產生自卑,有時甚至接近於崩潰的邊緣。因此,我們在扶貧攻堅的工作中,堅持扶貧更要扶智,一定切合學生實際,不僅僅在生活上保證國家的各項政策予以落實,解決老百姓的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對家長和孩子進行心理上的疏導,按照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不入歧途,徹底甩掉貧困的帽子,用廣闊的胸懷,面對生活,擁抱陽光。
與其他部門通力合作,脫貧攻堅
在脫貧攻堅的過程當中,我們每個人都心懷熱血,卻總難免出現疏漏,面對出現的問題,我們沒有推諉,積極應對進行糾正,確保脫貧工作落到實處。為防止貧困學生因貧困輟學,扶貧辦要求學校幫助核查貧困學生的入學情況。接到通知後,我作為學校學籍管理員,積極投入工作,對於扶貧辦提供的名單中的成員逐一核查,經過辛苦的工作,名單中除小王和小韓兩名學生外,都已經核查清楚,所有學生都能按時入學,無輟學現象。可是兩位學生,卻怎麼查證都查不到。於是,我利用休息時間,趕到神武村委,請求村裡的領導幫助核查適齡兒童。在村裡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小王同學的家庭關係,於是,我又在村委領導的協助下,找到了家人的聯繫方式,並與他們取得了聯繫,終於得知小王同學已隨父母移居日本,在日本學校就讀,由此心裡的一塊大石落地,輾轉努力的辛苦瞬間消失殆盡。簡單休息後,再查證小韓同學信息,卻迎來了新的困難,無論怎麼搜索、查證,都查無此人。正在一籌莫展之際,突然村委領導提供的適齡兒童信息中,有一個名字相似的學生信息映入眼帘,我突然意識到,是不是學生的名字弄錯了,於是我在村委領導的幫助下與家長取得聯繫,並趕到了學生家中。通過與家長核對學生信息,核實受資助情況,終於確定此學生就是扶貧辦名單中的小韓同學。終於完成了任務,心裡一陣放鬆,後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家中。此時已是萬家燈火,看著星星點點的燈火,心裡卻無比的欣慰,我們每一個教師不就像這點點燈火嗎?面對困難,我們毫不退縮,不推諉,不抱怨,用我們每一個人無私奉獻的光,照亮每一個貧困學生回家的路。
「痴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在脫貧攻堅道路人,不只有我一個教育人獨行,我們每一個人用一顆心靈去感動另一顆心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點亮愛的燈盞,喚醒貧困戶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讓人性發出最燦爛的光輝。對貧困戶多了一份愛心,就讓我們的社會少了一份遺憾。我堅信,烏雲褪去,終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