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孩子在寫作文時需要引用一些古詩詞、名言警句等等,使自己的文章有亮點。這就需要靠平時的積累。多積累名言警句還能從中學會一些人生哲理。
今天整理了一些,趁著假期,讓孩子讀一讀記一記吧!
愛國:
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
3.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來
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是事事關心。——顧憲成
道德:
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
2.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3.心靈純潔的人, 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列夫·託爾斯泰
4.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 鑄
5.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勤儉:
1.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華。——華羅庚
2.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達文西
3.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
4.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
5.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徐特立
謙虛: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2.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頓
3.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很謹慎的——盧梭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
5.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就會更加燦爛奪目。——高爾基
立志:
1.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翟
2.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3.窮且意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4.無目標的努力無異於在茫茫的黑暗中遠徵。
5.一個人沒有理想就等於沒有靈魂。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託爾斯泰
知識:
1.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左宗棠
2.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波爾克
3.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4.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列寧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孔子
惜時:
1.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蕭繹
2.思念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
3.時間給勤奮者以榮譽,給懶漢以恥辱。——高士其
4.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5.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兢兢業業,如霆如雷。(詩經 大雅 雲漢)
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2.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車輪外的直木與車相互依靠,唇沒有了,牙齒就感到寒冷。「輔」指車輪外的直木。比喻兩者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學記)
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琢,雕琢。
4.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
如果這個都可以忍,那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是:這個;孰:哪個。
5.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走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失誤後要及時補救。
6.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
仁慈的人觀察事物,看見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觀察事物,看見的是其「智」的一面。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指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遜虛心會得到好處。告訴人們要謙虛不要自滿。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為政)
罔,迷惘。殆,危殆。一個人如果只學習,不思考消化,則惘然一無所知;一個人如果思考卻不知學習,就更危殆不安了。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衛靈公)
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必有眼前的憂慮。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衛靈公)
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須先磨好工具。
1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述而)
勤奮學習不厭煩,教誨別人不厭倦。
13.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學記)
學習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學之後才會知道困惑的地方。困:困惑,理解不透。
1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述而)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成為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雍也)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