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香港青年要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歷史性...

2020-12-13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香港11月21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四五」規劃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作為國家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不能缺席,而代表香港未來的年輕人則更不能缺席,香港青年要珍惜並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歷史性機遇。

圖為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11月19日攝

曾鳳珠認為,「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臺和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將為擁有國際視野和「兩文三語」優勢的香港青年提供歷史性發展機遇。

「高質量建設大灣區將大大拓寬香港青年的發展空間,讓他們擁有一個能充分施展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廣闊舞臺。」曾鳳珠說,香港不僅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超級聯繫人。浸潤東西方文化的香港青年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可成為國家「走出去」「引進來」的推介大使,在國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中發揮橋梁作用。

對於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曾鳳珠表示:「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要求香港必須銳意革新、與時俱進,促進傳統業態轉型升級,而這一進程勢必將為很多喜愛科創、頭腦靈活的年輕人提供事業發展良機。」

曾鳳珠說,香港還需把握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機遇。香港是國內國際的交匯點,在國家「雙循環」中佔據有利位置,可與內地相互促進經濟增長。她說,這一新趨勢也要求香港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青年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的關鍵,是要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國家發展方向,根據自身專長找到其中施展才華的空間。」曾鳳珠說。

曾鳳珠認為,要讓香港青少年自覺地融入大灣區發展,就必須培養他們正確的國家觀念。在香港提升國民教育勢在必行,特區政府和民間力量要相互配合,推動香港青少年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交流,讓香港青少年親身感受內地的發展機遇。

「香港年輕人要對『一國兩制』有深入準確的認識。」曾鳳珠表示,回歸以來,香港經濟能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上穩健發展,得益於「一國兩制」方針保障了香港的獨特優勢。香港年輕人應該明白,只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才符合香港的根本利益。

香港菁英會成立於2007年,現有會員超過1000人,主要構成是香港各界青年企業家、專業人士、青年社團領袖和骨幹。香港菁英會長期致力於推動香港青年與內地交流交往,目標是為香港作育更多愛國愛港社會棟梁。

相關焦點

  • 香港菁英會慶祝《國歌條例》通過 金紫荊廣場飄起國旗響起國歌
    荔枝特報香港報導組香港《國歌條例》(國歌法)三讀通過,於本月12日正式刊憲生效,得到很多香港市民熱烈支持。今天早上,香港菁英會的多名年輕人自發來到香港金紫荊廣場,以實際行動慶祝《國歌條例》(國歌法)立法。
  • 香港各界熱議「十四五」規劃建議: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立牌指路
    ,圍繞「十四五」期間香港的使命與機遇展開廣泛討論。「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安全至關重要,香港也必須統籌好安全和發展,防範和化解各種國家安全風險。」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香港應配合「十四五」規劃建議的方向,積極參與其中,承擔對國家的責任義務。劉兆佳強調,如果還有人不承認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拒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或承擔對國家的責任,只能說這些人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方,是背向歷史潮流,恐怕最終只會被歷史淘汰。
  • 碧海藍天水中快閃 香港青年「花式」慶回歸
    中國日報網7月1日電(王晗) 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紀念日,上午7時,一場「碧海青天水中快閃」活動在淺水灣沙灘舉行。在沙灘準備過程中,泳員們揮舞著國旗,手拿數字形狀為1997和2020的氣球,並高喊口號「慶祝香港回歸23周年」;在水中表演環節,他們圍繞著「國泰民安慶回歸」字樣的浮臺遊動,揮舞國旗,高唱國歌和生日快樂歌,手拉手在水中擺出「23」的造型,在歡笑聲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
  • 今晨,香港金紫荊廣場國歌嘹亮
    香港《國歌條例》(國歌法)三讀通過,於本月12日正式刊憲生效,得到很多香港市民熱烈支持。今天早上,「香港菁英會」的多名年輕人自發來到香港金紫荊廣場,參加升旗儀式並高唱國歌,以實際行動慶祝「國歌法」立法。
  • 團中央在清華大學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召開「十四五」規劃與青年...
    團中央在清華大學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召開「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研討會為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研究「十四五」規劃,推動青年發展規劃向縱深實施,2021年1月14日下午,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在清華大學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組織召開「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研討會
  • 「十四五」規劃為青年發展開拓新賽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再次吹響號角,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說:「十四五」期間,中關村要在打造國際人才高地上取得新突破,留住優秀青年人才。 齊俊桐也是科研體制改革的受益者。近年來,中國不僅支持科研人員在崗或離崗創新創業,還對「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科研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 霍啟剛等率香港青年參觀大亞灣核電基地和前海
    香港青年學生在大亞灣核電基地放飛竹蜻蜓。 鄭小紅 攝   中新網深圳11月29日電(鄭小紅 韋傑夫)由香港菁英會及香港青年聯會主辦的香港青年學生「走進大亞灣·走進前海」參觀交流活動啟動儀式,29日在中國廣核集團所屬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啟剛等率400名香港青年學生作為首發團成員出席了啟動儀式。
  • 專家最新建言:「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規劃如何銜接
    主播君的話青年人才如何成長、如何做好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職業教育又該如何完善……近日,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召開「十四五」規劃與青年發展專家研討會,一起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 華西策略: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政策紅利
    核心觀點 策略: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政策紅利 非銀: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一二級市場健康發展 電子:關注半導體產業鏈&新材料自主可控
  • 陳寶生會見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香港八所院校校董會主席和校長...
    陳寶生會見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香港八所院校校董會主席和校長一行 2017-06-01 來源:教育部   6月1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會見了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香港八所院校校董會主席和校長一行
  • 香港地區市政協委員為推動津港兩地發展建言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一大早,冒著淅淅瀝瀝的雨雪,出席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港澳地區部分市政協委員集體乘車,利用一天時間進行會前考察。考察間隙,記者採訪了餘光晨、莊家彬、陳亨達三位委員,他們結合各自調研內容就弘揚傳統文化、加強青年交流交往等方面為津港兩地發展建言。
  • 「『十四五』規劃與黨的青年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辦、中央團校承辦的「『十四五』規劃與黨的青年工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討會在中央團校舉行。
  • 「『十四五』規劃與黨的青年工作」研討會舉行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鳳莉)11月21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辦、中央團校承辦的「『十四五』規劃與黨的青年工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討會在中央團校舉行。
  • 「三重機遇」開啟香港創科黃金時代
    香港中華廠商會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認為,國家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了巨大的改革發展成就,即將出臺的「十四五」規劃,會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內人流、貨物、資金與信息加快流動,香港可從中受惠。「國家在面對挑戰之時,仍然關心及關懷香港,處處為港人打開發展大門,正說明國家是香港最大的靠山。」
  • 李政道研究所舉辦「十四五」規劃國際諮詢會
    11月18日-19日,李政道研究所舉辦「十四五」規劃國際專家諮詢會。他簡要介紹了李所的成立背景、立項與建設歷程等,並對李所未來發展的規划進行了概述與展望。吳旦指出,我們通過實際運行與調研實踐,要力爭探索出「世界眼光、依託交大、多方支持、開放共贏」的「李所模式」。他介紹了交大「十四五」規劃相關情況,並勉勵大家,李所在過去已獲得了多方的支持和良好的起步,李所的未來任重而道遠,需要每一位李所人懷著時不我待的精神齊心協力、共創輝煌。
  • 「香港不能等,也等不起」丨香港一日
    文/不吐不快的直新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香港社會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 上海香港商會:持續助力滬港青年互動交流
    2020-12-06 23:36:55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許曉青    中國香港
  • 心懷香港未來,牽掛青年教育——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範徐麗泰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查文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範徐麗泰女士,就反對「港獨」、香港經濟發展、青年教育等熱點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她認為,「港獨」分裂國家,更傷害香港同胞,是沒有出路的,也是絕大多數香港同胞所反對的。
  •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向青年問計求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機關團委承辦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青年發展專題座談會在京召開。會上,與會人員結合自身實際各抒己見,共同為「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建言獻策。「十四五」時期應更加重視青年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姚建龍建議,青年是國家重要的戰略關注群體,「十四五」規劃承載著廣大青年的期待,應進一步加強國家規劃與青年發展專項規劃的銜接,更加充分反映青年發展總體部署,進一步凸顯黨和國家對青年的重視與關心。
  • 香港各商會支持「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會員企業提供職位助青年發展
    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記者 史冰筠)香港各大商會8日發表聲明,對香港特區政府正式開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表示支持,認為該計劃可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在內地就業和發展機會,從中汲取寶貴經驗,擴闊青年人對國家發展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