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8 10:19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傅巧玲 劉楊
「大學望境」見證中國美院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追夢歷程——
一場「美」的十年成長記
油畫 《義勇軍進行曲》
一場特殊的展覽,即將於4月9日在中國美術學院揭幕,向世人展示一所著名的藝術學府在過去10年走過的不凡歷程。
十年彈指一揮間。2016年的春天,中國美院抵達了一個可以回溯這十年成長之路的時刻。
2006年2月23日,浙江省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中國美術學院工作,強調要按照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要求,積極支持中國美術學院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挺進;要求中國美術學院加快建設成為體現中國文化藝術研究和教學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術學院,為浙江加快建設文化大省作出新的貢獻……
10年來,中國美院在歷屆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殷切期待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步伐:營造視覺文化的優勢特色學科群;以生為本,重在育人;高舉「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旗幟;在提升浙江人文,服務浙江製造,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4月6日,在「大學望境:中國美術學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十周年」展覽開展前夕,記者來到中國美院美術館。遍布各展廳數以千計的畫作、雕塑、照片、視頻和文創設計作品,分15個主題,細緻地講述著「大學望境」的生動實踐。300張美院學生雙手的照片,記錄下哲匠們最動人的創作姿態。一件件捧得紅點獎的工業設計作品,是創客搖籃和產業界密切合作的結晶,折射出美院開啟社會創新力量的重大功能。
特展入口的4座巨幅展板尤為引人矚目,分別呈現著美院民藝博物館建築群、正在塑像的美院學生的雙手、美院師生創作的油畫《時代領跑者》和美院專家參與設計的上海世博會城市生命館——這些正代表了中國美院過去10年「造境」之路的4條思想脈絡:大學望境、哲匠精神、人民之心、美美與共。
大學望境:
人文山水,美境育人
無論是西子湖畔還是象山之麓,中國美院的校園建造始終蘊含著山水家園的理想。因普利茲克建築獎而聞名的象山校區以空間的營造直指人的心靈塑造,以山水之境成就詩意棲居——「美境育人」形成了中國美院獨特的教育理念。正是這種獨特的人文屬性和精神高度,使中國美院成為中國藝術創造的實驗場、當代文化建設的人才庫和思想庫。
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表示,對大學的塑造者來說,校園蘊含著教育者對大學之道的當代詮釋。構建校園山水的意義,是在堅硬緻密的學科規訓中不斷地回望山水。要在心中保持山水之精神、自然之意境,歸根結底,是要營造出「大學的望境」。
在國美人看來,望境是一種遠境。西湖的平遠,象山的深遠,塑造了美院獨特的詩性品質,也塑造了美院特殊的學術譜系。
望境又是一種問境。它牽引出望與問、眼與心之間的追索與應答,心靈在山水四季的凝視和問詢中被漸漸開啟,並在遙遠處回望自身,塑造主體。望境還是一種心境。不僅是心所面對的境域,而且是由心而成就的境域。在相望相安的深處,總有一個遠方的、明日的自己。
10年來,中國美院秉持「行健 居敬會通 履遠」的辦學思想,在跨文化、跨領域的大視野中營造一流視覺學科群模式,在匯聚著人文山水的精神家園中推動藝術教育的心性涵養,在新媒體、新技術的磨礪中不斷地活化傳統、自主創新。以藝術創造涵養心性,以審美經驗提升教養。
2015年,中國美院進行了院繫結構調整,強化學科發展根基。新的學院結構凝聚出學科建設的核心目標,即圍繞「視覺藝術東方學」體系建設,打造具有東方文脈與方法特質的世界一流視覺文化學科群,培養具有東方詩性和哲匠精神的優秀人才,建立藝術創造與視覺文化教育的東方軸心。在新的歷史階段,「大學的望境」又展開了新的願景——回眸世紀發展之路,謀求傳統轉化之機,重建當代文化聯繫,再造東方藝術高峰。
哲匠精神:
勞作上手,讀書養心
中國美院多年來將教學和育人緊密結合,倡導「勞作上手、讀書養心」,將藝術與教育統一於人的身心塑造,在教學和創作中倡導「像哲人般思考、如工匠般勞作」的哲匠理想,在當代教育界獨樹一幟。
以哲匠為育人理想,體現出中國美院對於藝術創造的獨特理解,這是從中國傳統文脈中生成的一種心手相應、技進乎道的藝術觀,是從民學思想中、從中國鄉土的生活世界中、從切身的勞作和上手的技藝中緩慢生長出的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如何在當代社會尤其是在當前教育體系內重新振作此中國特有的藝術精神?10年來,中國美院在這個方向上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哲匠精神,標示著一種東方藝術的智性方式。因「本土營造」而聞名世界的國美建築學科,始終堅持回歸手工匠藝的傳統,重塑中國本土建築美學。學科帶頭人王澍教授,則因其鮮明的建築理念和卓越的本土營造實踐,榮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其堅守的哲匠精神,贏得了國際建築界的關注與尊重。
哲匠精神,是一種對悠遠文化基因的喚醒。每年9月,中國美院新生都會在開學典禮上收到一份特殊的入學禮:兩支毛筆、一疊元紙書和一本《智永真草千字文》。正如這次展出的數以千計的千字文習作,中國傳統的開蒙之學與書寫之道伴隨著一代代青年學子們成長,在未來的青春歲月中,這份特殊的入學禮將轉化成為人生的資糧,塑造出一雙雙貫通技藝與文思的藝者之手,涵養著一顆顆牽繫中國傳統思想與情致的心靈。
這些年,中國美院創建了中國首家手工藝術學院,把工匠精神熔鑄於高等藝術教育中,還建造了中國首家民藝博物館和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讓藝術史上的文獻、民間的傳統技藝活在校園之中,讓藝術家、設計師和匠人們的經典作品歷歷在目、觸手可及,讓博物館與工作室、實驗室一般,成為青年學子們會心觀摩、上手研習的工坊。
人民之心:
服務人民,深耕中國
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闡明了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方向,提出了文藝弘揚「中國精神」 的歷史使命。
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許江做了《關注視覺中國,弘揚核心價值觀,鑄造國家形象》的發言。隨後,《人民日報》刊登其長文《人民是藝術之魂》, 表達了文藝工作者從「服務人民、塑造人民;紮根大地、深耕大地;人民品格、時代現場」三個方面貫徹落實講話精神,從一個共同、共生的文化生活層面出發,重建本土文化脈絡,再造東方藝術高峰的共同心願。
藝術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藝術之魂。中國美術學院始終堅守「人類靈魂雙重工程師」的精神使命,以藝術教育與創作的國家隊立身,高舉「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旗幟,力倡「深耕中國社會,再興鄉土生活」的學術理念,積極探索和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覺表達和社會實踐體系,以視覺文化高揚中國精神, 以社會美育提升國民心性,以鄉土重建養護人民之根。
中國美院始終堅守「人民之心、中國之魂」,是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歷史題材、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創作工程「百年追夢」美術創作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的創作主力軍,全力承擔為共和國勞模塑像的「時代領跑者」工程創作任務,舉辦「與時代同行」採風創作活動、「最前線」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美術作品展等大型主題性藝術活動,用如椽畫筆為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進程繪製氣勢恢宏的畫卷,為民族凝魂聚氣、為時代凝心聚力。
「下鄉」,歷來是美院師生深入生活的基本範式和重要傳統。近年來,中國美術學院在此基礎上,提出「以鄉土為學院」的教育思想,它不再是簡單的寫生採風,而是一種通過「社會調查」、「田野工作」進行「社會素描」的開放課堂,融藝術課程與社會工程於一體。10年來,中國美院持續實施「千村千生」計劃,開展中國村落及鄉土資源的普查。青春學子們走出校園,深入村鎮社區、深入生產建設第一線,切身地接觸現實、了解生活,用常情常理去觀察和理解社會,用鮮活的生命經驗磨練現實感受力,用畫筆和鏡頭與人民群眾建立起心靈的聯繫,在共同生活、共同經驗、共同命運中創造與人民感同身受的藝術。
美美與共:
文化振興,造福社會
建校伊始,中國美院就與浙江的綠水青山、城鄉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美術學院在社會中的功能,早已超出傳統美育的範疇,更直接地關係到社會創新力量的開啟、民族創新能力的提升。
10年來,國美始終堅持世界一流大學的責任擔當,直面國家和地方發展需求,聚焦社會建設最前線,對接浙江經濟大現場,以文化振興推動城市更新,以藝術勞作重建鄉土社會,以藝術創造參與城鄉營造,譜寫出學院與社會和諧發展、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一方面,中國美院為浙江省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平臺,中國畫雙年展、國際陶藝雙年展、國際纖維藝術三年展、國際跨媒體藝術節等大型學術展事將杭州與世界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場永不落幕的藝術博覽會,不斷地豐富著城市的藝術生活和文化內涵。
另一方面,中國美院積極介入到城鄉營造的進程之中。2010年出色完成了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城市生命館)、浙江館、杭州館、寧波館等展館設計,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中國美院多年來與杭州市歷屆政府開展緊密戰略合作,提出「城市有機更新」的發展新理念,完成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白馬湖生態旅遊區規劃、杭州地鐵公共藝術工程等重大項目,並以優質的學科資源助力杭州打造「國際動漫之都」、「女裝之都」。2013 年,中國美院與杭州市深化推進「東方品質之城內涵研究」,以視覺文化東方學的人文視野,架構「自然美、人文美、活力美、城鄉美、人居美」的整體願景,從空間環境、產業發展、生活方式三個維度打造杭州「東方品質之城」的形象。
而今,中國美院以杭州為核心,和全國四十餘座城市展開戰略合作,提供城市美學諮詢與設計服務,提出以文化振興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的發展新理念,打造城鄉綜合發展新模式,深入現實生活,深耕中國社會,以文化藝術創造切實有效地推動城鄉發展。
面對浙江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及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中國美院以其強大的文創設計力量,成為浙江創意經濟和時尚產業的重要「發動機」。受省政府委託,美院主辦「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構造一個藝術、科技與商業融通的跨界全球競賽,以大賽為契機,美院聯合全球設計資源,強力推動浙江製造業轉型升級……
今年初,浙江省、文化部、教育部三方籤署《關於共建中國美術學院的意見》。4月9日,中國美院將舉行三方共建推進會,面對新的起點,中國美院黨委書記錢曉芳表示,省部部共建給學院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學院也必將為全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許江表示:國家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作為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的重大戰略,中國美術學院一流銘心,十年造境,可以說是對國家雙一流建設的一次切實而響亮的回應。
146008198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