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考生家長向筆者反映,他的兒子今年考上了二本,而在他的周圍很多別人家的孩子今年都考上了名牌或者重點大學,這讓他自己覺得很難堪,也不願意向別人提及有關孩子高考的事情,所以他現在很猶豫,到底該不該上這個二本大學,將來畢業後,孩子會有點出息嗎?至少將來不會讓他像現在這樣,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聽到這位家長說的這種情況後,筆者也深有體會,也能理解我們的父母對孩子未來成長的期待。俗話說:「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後看子敬父」,當父母的年齡大了,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出息,至少能讓他們在周圍的親戚、朋友面前能夠挺直身板,受到別人的尊敬。在中國這樣的社會,很多人都好愛面子,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也喜歡攀比,尤其是孩子們的高考,大家都非常的關注。如果誰家孩子學習好,考上了名牌大學,他們的父母臉上都有光,出門在外都會受到親戚朋友的尊重和羨慕。可以舉一個很殘酷又很現實的例子,如果兩個同樣是窮人家的孩子,一個考上了名牌大學,一個考上了普通的三本或者大專,在他們需要錢上學時,你們會發現,考上名牌大學的那個家庭,他的親戚、朋友、鄰居,甚至是政府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資助這個孩子上大學。而考上普通大學的孩子,他的親戚、朋友都會無動於衷,也很少有人願意拿出錢去資助孩子上大學,甚至這些人還會暗地裡嘲笑,家裡這麼窮,這孩子還要上什麼破大學啊?其實,這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那麼,考上不好的大學,或者直接說考上二本大學,真的就會低人一等嗎?筆者認為,事實未必會這樣。二本大學裡也會有很多來自農村的優秀學生。通過近幾年的觀察和分析,考上二本大學的孩子很多都是偏科問題嚴重。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在高考的考試科目中,主要是英語拉低了高考的總成績。前段時間,就有一個來自四川省農村的高考生,他的語文考了105分,數學考了135分,理綜考了271分,結果英語只考了33分,總分為544分,而2018年四川省的理科一本分數線為546分,這就意味著他還差2分才可以上一本。仔細分析一下他的各科成績,除了英語外,別的各科成績還是不錯的。但就是因為偏科,結果與一本大學無緣了。難道我們能否定這個孩子很聰明嗎?
總之,考上二本大學的孩子,並不是因為腦子笨,或者沒有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聰明。其實導致高考沒有考好,可能是因為偏科,或者別的主觀以及客觀因素導致的。對待考上二本大學的這些孩子,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更不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每年二本大學中不乏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要麼他們考上了名牌大學研究生,要麼進入一些大企業成為單位骨幹。而大學僅僅是一個平臺,它決定不了一個人今後要走怎麼樣的道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在學界、政界、商界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其實,一個人的起點低,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壞事,這更能磨鍊一個人的意志,讓自身變得沉穩,謹慎,同時他們更會清楚的認清自己。相反,一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進入社會後,他們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也受到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在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做事浮躁,為人自負。同時,在全社會給這些名牌大學生創造的溫室中迷失了自我,並且安於現狀的沉淪下去。與此同時,普通大學的大學畢業生,做事沉穩,謙虛,在社會提供給他們的低平臺中一步步的鍛鍊自己,增長才幹,到最後成為了優秀的人才,給社會創造了價值,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所以,考上二本大學未必將來不如別人,更沒必要低三下四,將來到底是喜是憂?並不是現在孩子考上什麼樣的大學能夠決定的,與其我們的父母朋友感到很憂愁,不如多鼓勵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樹立學習上的自信心,在今後的大學四年學習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