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半前從3頭牛起步,到如今有存欄牛30餘頭,年售牛90餘頭,董良斌自家小院中的簡易牛棚見證了他的脫貧歷程。 李紅衛 攝
中新網長治12月18日電 題:從3頭牛到一群牛山西屯留殘疾男子養牛脫貧
作者 李庭耀 楊建偉
拄著拐杖,單腿撐地,彎腰端起一大盆加工好的草料倒入牛槽,對失去半條腿的董良斌而言,這樣的動作已沒有難度。兩年半前從3頭牛起步,到如今有存欄牛30餘頭,年售牛90餘頭,董良斌自家小院中的簡易牛棚見證了他的脫貧歷程。
今年44歲的董良斌是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崗上村人,11歲時,他遭遇一場意外,失去半條腿。成家後,董良斌有了兩個女兒,為了養家,他試過拄拐放羊,還學會開三輪車拉煤,但生活依舊艱難。
2013年,董良斌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鎮村幹部和幫扶隊員多次入戶了解其家庭情況,尋找脫貧路徑。令大家欣慰的是,董良斌雖身有殘疾,但沒有喪失脫貧的信心,還有發家致富的願望。
「養牛每戶扶持3000元,養豬兩頭以上每戶扶持1000元……」2016年,屯留區出臺脫貧攻堅獎勵扶持政策。幫扶工作人員在落實扶持政策時,了解到董良斌以前放過羊、養過牛,在養殖方面有經驗,他本人也有養殖肉牛增收的意願,只是苦於沒有資金。
「我想發展肉牛養殖,各級幫扶幹部就想辦法,幫我解決資金問題。」董良斌說,幫扶工作人員協調屯留農商行給他貸款20000元,他又享受到當地的養牛扶持資金3000元。
董良斌告訴記者,自己的牛肉質很好,不愁銷售,不但銷往周邊縣市,還遠銷河南、河北等地,他不僅還清了貸款,還有了存款,成為村裡的「養牛大戶」。 李紅衛 攝
2017年4月,有了啟動資金的董良斌買回三頭牛,開始了肉牛養殖。因為有養殖經驗,他在當年就賺了3000元。此後,董良斌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從開始的3頭牛發展到存欄牛30餘頭,年售牛90餘頭。
「我用磨碎的玉米粒和切割過的玉米秸稈餵牛,不餵有添加劑的飼料。」董良斌告訴記者,自己的牛肉質很好,不愁銷售,不但銷往周邊縣市,還遠銷河南、河北等地,他不僅還清了貸款,還有了存款,成為村裡的「養牛大戶」。
董良斌如今的生活十分忙碌,每天不到六點就會起床加工飼料、餵牛、打掃牛棚。在他的小院裡,秸稈堆得像小山一樣,「就這也遠不夠一冬天吃,現在牛多了,吃得也多。我每天都要去周邊回收秸稈」。
崗上村總結董良斌養牛脫貧的經驗,號召村民向他學習,走養牛脫貧之路,已有三四戶村民加入養牛的行列。董良斌說,自己還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同時向村民傳授養殖經驗。(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