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祀,燒「冥幣」和「黃表紙」哪個好?你應當知道

2020-12-22 城市船夫起

提及我國的祭祀文化,無論是殯葬時,還是節日祭祖,大都離不了「燒紙」。而這個燒紙,指代的物品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黃表紙,一是紙錢。這紙錢民間稱為冥幣,當然黃表紙也被當做冥幣的。所謂冥幣,就是冥界所用的錢幣,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首先這個文化拋去迷信不說,這個冥幣的功能就是禮敬鬼神和供逝者享用。那麼紙錢和黃表紙又有什麼不同呢?清明節祭祀是燒哪個更好呢?今天我們就說說冥幣紙錢文化。

民間清明節上墳

關於紙錢,這個習俗,據專家考證大致開始於魏晉時期,到唐朝已經在民間流行。最早這個紙錢,並不是用來燒的,而是用來「掩埋」的,也就隨葬品。在漢代是使用真錢的,隨葬時稱為「瘞(yì)錢」;到魏晉時改用紙錢。這種紙錢直到唐代,在民間使用方法仍是掩埋為主,如唐張籍《北邙行》一詩「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上樹」,就說明了寒食清明節祭祀時,就不是燒的,不然又哪來的被鳥銜上樹呢?其實這個壓蓋紙錢,至今在清明節祭祀是也常看到。

帶銅錢印記的黃表紙

從掩埋到燃燒,這大概和佛教的傳入,以及人們神靈信仰和祭祖文化的發展有關。似乎那「一縷青煙」更能直接傳達到異界。說到了這裡,黃表紙和冥幣就有了一個明顯的區別,民間但凡敬神通靈的活動,使用的是黃表紙;相較而言,只有在祭祀先祖的時候才會燃燒冥幣。除了這個區別,應該說後世「冥幣」是以黃表紙為基礎存在的,因為在流傳的過程中,就除出現了銅錢印在黃表紙上為冥幣的習俗。

黃表紙圖片

後來得自於五代及宋朝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成熟,這個時代的冥幣比較著名的就是「泉臺上寶」和「冥遊亞寶」。據《清異錄》載,五代十國時的周世宗柴榮死後,在下葬他的那天,子臣們發明了象徵金銀的紙錢,對應黃色和白色的紙,黃色上印有「泉臺上寶」的印文,白色印有「冥遊亞寶」。這也許就是現在市場上「天地冥界銀行」數十上百億冥幣的源頭吧。

現在的冥幣圖片

總結而言,若是對傳統文化有情懷的人,清明及別的祭祀節日,還是會選擇黃表紙。一是祭拜時燃燒,清明添墳頭時,也會在墳頭新土下壓上黃表紙。對於那些更追求時代感的人,使用冥幣也未嘗不可。其實在民間有種說法,黃表紙為額度,燃燒後想印多大面額就印多大面額;至於直接印上面額的冥幣,雖誰被祭祀對象使用時方便了,但總是有額度的。這個說法當一笑話聽就行了,較真就沒有這類文化了。

清明添墳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祭祀請注意,再燒這種紙錢就「犯法」
    清明節將至,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出現熱銷。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提醒,祭祀時使用印有人民幣圖樣的冥幣是違法的。3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修訂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幣圖樣。
  • 松溪檢察│清明節,祭品冥幣豈能濫用人民幣圖樣?
    在過去,燒的基本上都是黃紙,但是,近年來不少商家為了片面追求時尚的需求,在售賣的祭祀用品中存在仿製不同面額、款式的人民幣樣式冥幣的情況,這些冥幣的幣紙大小、顏色、圖案、面值等都與現行流通或曾經流通的人民幣極為相似
  • 4月4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今年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三月節和祭祖節等。清明節兼具兩種作用,首先它是一年中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即春分過半月後就是清明節。另外清明節是祭祀和緬懷先人的紀念日。比如在這一天農村人都要上墳燒紙,城裡人有的是回老家上墳燒紙,有的是在網上祭祀。「上墳燒紙」的意思就是給逝者「快遞」一些冥幣,讓「他們」在陰間日子過得舒服些。
  • 禁止售賣冥紙冥幣等傳統祭祀用品?是封建迷信還是消除傳統文化?
    西方文化流行的背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逐漸消失,隨著國家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保護,在不斷地重拾和找尋優秀的傳統文化。清明節從傳統民間節日上升到國家法定節假日,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可。過度的西化是民族文化消失的一種表現,難道多年以後我們要在博物館中告訴下一代的孩子們,以前我們祭祀是需要燒冥幣冥紙。關於封建迷信的定義,筆者也查詢了很多資料,認為封建迷信就是信仰超自然的事物,比如:鬼神等等。各種教派的建立和發展,哪一個不是建立在神鬼的基礎之上,難道我們要否定大部分人的信仰嗎?
  • 清明祭祀新變化,這種「紙錢」要退出「舞臺」,圖孝順的別再燒了
    清明是24節氣之一,清明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按照傳統的習俗,在清明節的時候應該要祭奠祖先和先烈,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現在國家將清明納入了法定節假日的範圍,所以會有三天的小長假,讓人們能夠放假回鄉祭祖。
  • 馬上清明節,回村祭祖不允許燒這種「紙」了,亂用的可能會被處罰
    參加過農村祭祀活動的人都知道,清明節這天上墳也是有講究的,只不過很多講究都已經被簡化了,但有幾點還是被農民保留了下來,說起來大致有3個:①清明節一定要燒紙;②後人要按照輩分排序,挨個給先人的墳上添新土;③家族中比較有威望的人要負責清理先祖墳山的雜草,雜物,然後在墳頭壓紙後,便算是結束了。
  • 清明祭祀,這樣的紙錢不能燒了!
    每年到清明節期間印有人民幣圖樣的「人民幣版冥幣」等祭祀用品會熱銷網絡配圖,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幣圖樣。顯然,在祭祀用品上印製人民幣圖樣損害了人民幣形象。資料圖:祭祀用品市場現許多高仿真十元到百元、百萬乃至百億面額的冥幣大鈔票。
  • 農民朋友們,今年清明節掃墓這種紙不能燒了,還請知曉!
    今年的清明節還有一個星期就要到了,按照傳統習俗,很多農民朋友都會上山祭奠祖先。既然上山掃墓,很多人都會放一串鞭炮,然後再燒三炷香祭奠先人。不過近些年,鞭炮在很多省市已經被禁了,因此有人就開始改用送花來緬懷先人。這種方式也是極為環保的,得到了普遍推廣。
  • 關於規範清明節期間祭祀行為的公告
    關於規範清明節期間祭祀行為的公告全縣廣大市民:為進一步規範祭祀行為,有效遏制城區內因焚燒香燭、紙錢等祭祀行為造成的環境汙染破壞綠地及安全隱患等問題,現對清明節期間祭祀行為有關事宜公告如下:一、自公告之日起,禁止在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城市道路、廣場、街道、小區、公共綠地等公共區域焚燒香燭、紙錢、冥幣等祭祀用品。
  • 冥幣、紙元寶「一刀切」,清明禁止購買祭祀物品,該放棄習俗嗎?
    通常情況下,那些不是太好的節日都會被廢除掉,只剩下好的節日,而這些節日基本上都會被國家所保護起來。只不過現代化的發展,讓很多傳統節日與現代文明產生了分歧,有人認為應該廢除,有人則認為老祖宗的傳統習俗更加應該保留。清明節冥幣、紙元寶被「一刀切」咋回事?
  • 2019年清明掃墓有一個新變化,不能再燒這種紙,早點知道
    2019年的清明節即將到來,按照我們國家的傳統習俗,這是一個祭祀、緬懷自己先祖的日子,國家對此也很重視,幾年前將其納入了法定節假日。所以在清明節的前後幾天,不管外出打工走了多遠,很多人都會回到農村,來到先祖的墓地上進行祭祀,並追思先祖的事跡,然後將墓地周圍的樹枝和雜草清理一下。
  • 海港區集中整治清明節不文明祭祀行為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為推動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祭祀,美化市容環境,鞏固不文明祭祀整治成果,從3月20日開始,秦皇島市海港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提前部署,組織執法人員開展不文明祭祀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保證清明節期間城區道路順暢和市容環境。
  • 清明節就要到了,有種紙錢不能隨便燒,否則會有最高5萬的罰款
    很快我們就要迎來今年的清明節,自古以來清明節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有了清明節,傳承到今天已經有了2500多年,清明節對農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以農耕為主,這一天氣溫開始變暖,而且降雨也會開始變多,對於春耕來說,是重中之重。
  • 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節日,有一些風俗和新規定,您知道嗎?
    時光如梭,三月份已經過去,現在進入四月份,清明節也將到來,按照傳統的習俗,清明之前這幾天幾乎家家都要去獻花掃墓,祭奠祖先和先烈,在我們北方地區,清明節比過年還要隆重,每當此時,不管你是外出打工或經商的人,一般都會提前趕回老家,清明前這幾天會攜帶大量的祭品與家族成員一起去公墓祭拜先祖
  • 大連禁止市民祭祀燒紙燒花圈
    大連禁止市民祭祀燒紙燒花圈 作者:楊麗娟 2018-04-04 06:58   來源:遼寧日報     4月3日一早,在大連市武昌街一家農貿市場賣日雜用品的鄒師傅便忙了起來,往常清明節前,鄒師傅都會準備大量的冥紙冥幣,這兩年,各色的絹花逐漸取代傳統的祭祀用品擺滿了貨架。
  • 清明祭祖是華夏民族的風俗,民間祭祀祖先的形式都有哪些?
    清明節屬於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與中元節和寒食節並稱中國的三大鬼節。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農曆每年的三月初一前後(即公曆四月初四至初六),因為這一天在三月,所以又叫三月節或踏青節。現在,一般把公曆4月5日定為清明,但清明的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十日前十日後」的說法,即清明節的範圍在這二十天之間。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燃燒紙錢祭祀被「一刀切」禁止?反對方認為不是迷信
    此時此刻,帶上冥幣、美酒、紙馬、香燭、水果等祭品,來到親人墳前,一邊燒掉和獻上祭品,一邊口中念念有詞跟親人說說心裡話。也許,親人已經聽不到這些嘮叨,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活在人世的親人心裡得到極大慰藉。畢竟,血濃於水,即使跟親人已經陰陽兩隔,空間距離再遙遠,也無法阻斷親情之間的愛。
  •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清明節有2個功能,一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氣溫的升高,萬物復甦,人們也開始了播種和農耕,也就是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另外一個就是作為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回歸故鄉,祭拜祖先,或者回不去家的,就遙遠的想念下已故親人,就當作祭祀,甚至現在部分年輕人還流行網上祭祀。
  •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2020-03-20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