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深度分析:醫療+AI的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

2020-12-14 donews

8月8日,在磁共振(MRI)影像頂會國際醫學磁共振年會(ISMRM),史丹福大學的Greg Zaharchuk教授在一場演講中表示,人工智慧(AI)在MRI的廣泛應用中顯示出潛在的重大臨床影響,但醫學影像解讀可能並非最快落地的應用方向。

Greg Zaharchuk教授

與之相對,基於AI技術的圖像加速重建和後期增強處理很可能會率先走向應用。

他說:"這些AI應用是否會成為'殺手級'應用,將取決醫療機構是否真的想提高效率。隨著時間推移,由於美國醫療保健法規的要求以對於報銷規定的變化,這一點可能會迎來重大變化。"

Greg教授說,圖像解釋(圖像分析)可能是AI與MRI結合的最遲發展的一類應用,反而其他協助放射科醫生的工具可能會有更多潛力。"其他新應用,例如使用AI來實現更低劑量甚至零劑量的釓造影等,也正在出現,雖然暫時看起來是比較狂野的想法,但可能最終會對我們的成像方式有革命性的改變"。

"殺手級"應用

要成為放射學的"殺手級"應用,AI必須滿足重要的臨床需求,Greg教授說。此外,目前使用的解決方案必須是次優的,不能最好地解決現有問題。而這新的方法則要易於實現且具有魯棒性。另一方面,新的技術還需要獲得商業角度的支持(commercial support)才能真正被投入使用。

在AI應用中,有一些不太理想的應用,包括側重於罕見疾病或放射科醫生已經很容易完成的任務的應用。它們可能不會影響患者治療與護理,或對數據的類型(例如掃描儀或populations適用人群)非常敏感,或在用於訓練算法的數據中可能缺少金標準。

Greg教授表示,使用AI來做COVID-19的CT診斷的一個難點就是如何真正得到金標準以及如何通過檢測結果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產生正面的價值。

他說:"(即使使用AI)我們醫生仍然需要對患者圖像進行檢查。我們知道COVID-19的患者可以是無症狀的,也可能會有看起來比較正常的CT成像結果。"

一個好的AI應用是什麼樣的

Greg教授說,一個好的AI應用程式應該解決常見但繁瑣的臨床任務。此外,人類醫生應該幾乎總是會認同算法的預期結果。"相關應用還需要不斷地在效率或造影劑劑量上進行改進,對次要缺陷具有魯棒性,並易於放射科醫生來決判是否需要推翻其結論。"

良好的AI應用程式的一個例子是,發現和分割腦轉移瘤-這是神經放射科醫生的一項重要任務。

他說:"這些病灶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分別進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手術的靶向治療,有時可以有一個病灶,有時最多可以有數十甚至近百個病灶。這非常耗時,但難度並不高。"

成像自動化

例如,AI可以啟用用於執行心臟MRI掃描的自動化系統。

再比如,AI軟體開發商HeartVista開發了基於AI的軟體,該軟體基本上可以運行掃描儀,查看圖像,然後調整採集平面planes,以便始終獲得標準化檢查。

他說:"我認為,當我們考慮所有漂亮的算法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算法可能非常依賴以特定的方式(甚至可能是在不同的醫療部門以適當的方式)獲取的(圖像)。成像自動化"這絕對是要考慮的問題,並且是將來將重點放在AI上的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領域。"

影像重建

人工智慧可以通過使MRI快速運行來真正提供新的價值。在將MRI掃描降低到10分鐘的目標上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更快速的掃描目前的障礙仍然存在。

例如,節省時間的序列sequences可能僅在最新的掃描儀上可用,或者可能需要供應商的商務升級。

Greg教授表示:"我發現的一件經常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事是,臨床放射科醫生和技術人員有時會排斥變化。因此,我們確實必須問一個問題,放射科醫生真的希望讀取更多的掃描圖像嗎?正因為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正在開發越來越快的算法。"

在圖像重建中使用深度學習仍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問題,包括:

使用k空間與圖像域空間的權衡

確定最佳損失函數和評估方法

逐像素均方誤差損失更易於優化,但會導致圖像模糊

對抗性攻擊的相關性

臨床相關信息的潛在損失

他說,然而,包括學術研究人員和公司在內的許多團體都顯示了通過深度學習減少掃描時間的能力,同時保持相同甚至達到更高的圖像質量。有斯坦福和清華背景的AI初創公司深透醫療Subtle Medical的SubtleMR軟體就已在2019年同時獲得美國FDA和歐洲CE的監管認證,在數十家醫院臨床部署也比較順利。該軟體還入選AuntMinnie 2020最佳影像軟體提名,可以在2-4倍甚至更高程度的影像加速情況下保證圖像質量的問題或增加診斷影像的信噪比與清晰度。Greg教授稱,相關技術對於諸如彌散加權成像和彌散張量成像之類的功能檢查的降噪,以及產生"超解析度" MRI檢查也可能是有益的。

AI還可以在場強較低的掃描儀上實現更高質量的圖像。

一分鐘MRI

Greg教授表示,將MRI檢查的時間縮短至1分鐘,比10分鐘的掃描更具變革性。例如,瑞典的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Stefan Skare博士及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一分鐘的全腦MRI技術。史丹福大學的相關研究也進一步顯示運用AI可以進一步優化1分鐘影像的質量達到類似當前臨床n

一分鐘MRI將帶來許多好處,包括快速將正常和異常情況進行分類。然後,異常患者可以回來進行更長時間的檢查。Greg教授說,這可以代替急診科的CT,並可能使幽閉恐懼症患者能夠忍受較短時間的檢測。

他說:"要想真正地跳出限制來思考的話,可以將MR看作是一種步入式walk-in服務。" "當您從醫生那裡獲得胸部X光檢查的處方時,你不需要預約時間。您只需接受處方,去實驗室,然後走進去即可。如果您能這麼快地進行MRI,也許這就會是未來的MRI檢查。"

後期處理應用

"在MRI後期處理中有許多潛在的AI應用,包括圖像融合/歸一化normalization,圖像分割和標準化/統一。"Greg教授說道。

對於許多任務,特別是縱向分析,圖像配準(co-registration)至關重要。他說,當不斷變化是一個問題時,進行動態時程分析也很有用。

他說:"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現有方法費力且費時且容易出錯。使用基於深度學習的系統進行圖像融合的能力從長遠來看確實令人興奮。當與圖像分割結合使用時,它將變得非常有趣。"

同樣,圖像分割-確定病變或解剖結構的邊界-對於許多任務也至關重要。他說,現有的方法也費時費力,而且由放射線醫師在圖像上繪製出引起他們興趣的區域這種方式,從長遠來看是不可行的。

他說:"此外,潛在的預測能力-查看當前的病變並預測未來的狀況可能很有價值。"

例如,Greg教授在史丹福大學的小組開發了一種深度學習算法,該算法優於目前用於預測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未來梗死可能性的臨床標準方法。他說,深度學習在改善定量成像方面也顯示出巨大潛力,例如在腦定量結構分析、定量磁化率繪圖中。

普遍性問題

當分割來自不同供應商的掃描儀的MR圖像時,AI算法的性能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由Wenjun Yan等人於7月1日在《放射學:人工智慧》上發表的研究表明,一種適應不同製造商的結果的方法可以提高通用性。

"因此,我認為未來的問題之一是,我們應該為每個不同的掃描儀訓練深度學習模型,還是應該嘗試使所有掃描儀看起來都一樣,並訓練單獨的深度學習模型?" Greg教授說。

Greg教授表示,AI後期處理應用程式在面對掃描儀類型,技術人員錯誤和不同動態時,必須具有魯棒性。如果要求放射科醫生實時使用,則還需要將它們緊密集成到PACS軟體中。比如SubtleMR就兼容所有設備商的磁共振掃描儀以及所有下遊PACS軟體。他說,關於如何將這些應用商業化存在很多機遇與挑戰。

影像解讀

Greg教授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基於AI的系統在腦MRI檢查中診斷19種常見和罕見疾病方面的性能可媲美學術神經放射學家。

但是自主AI會很快出現在解讀醫學圖像的科室嗎? 7月,美國放射學院和RSNA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送了一封信,表明他們認為,由於技術等原因,不應在此時實施自動AI(即沒有放射線醫師參與讀圖使用的AI)安全問題。

他說:"看到FDA如何處理[自主AI技術]將非常有趣。" "但是,作為放射科醫生的輔助手段,這些(類型)技術可能很快會在不久的將來找到應用。"

Greg教授表示,基於人群的影像AI的概念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即識別圖像上的信息並不重要,但具有預後價值。這些發現可能包括冠狀動脈鈣化評分,肺纖維化,白質高信號,椎體骨折和骨質減少以及肝脂肪變性。

Greg教授說,算法可以在後臺運行,並把患者再引薦給醫生,進行風險調整。

不同方向的新應用

例如,深度學習可通過使用較低劑量甚至不使用基於釓的造影劑來提高患者安全性。此外,AI可以用於模態轉換,例如從MRI數據生成偽CT圖像,以在PET / MRI重建管道中提供MR衰減校正。

此外,深度學習算法可用於預測,例如,如何通過MRI分析在PET上測量腦血流量。 Greg教授說,類似的人工智慧有可能可以助理實現零劑量FDG-PET腫瘤成像,將成像和臨床數據相結合以協助放射科醫生。

Greg Zaharchuk教授簡介

Greg Zaharchuk,深透醫療首席醫學顧問、斯坦福教授及知名放射科醫生,並擔任斯坦福醫學院前沿神經影像實驗室主任。Greg在美國從醫數十年,獲得過美國放射學與生物醫學影像研究學會的傑出研究者獎(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 Award)等多個獎項,擁有多項專利。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深度分析:醫療+AI的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
    8月8日,在磁共振(MRI)影像頂會國際醫學磁共振年會(ISMRM),史丹福大學的Greg Zaharchuk教授在一場演講中表示,人工智慧(AI)在MRI的廣泛應用中顯示出潛在的重大臨床影響,但醫學影像解讀可能並非最快落地的應用方向。
  • 國際妹 | 史丹福大學教授:AI在醫療領域應用中要注意這兩個問題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泰國曼谷的然喜醫院也是拼了,從1997年就開始僱傭助理護士穿輪滑鞋工作,只為傳送醫療文件和患者病歷的速度快一點,再快一點。(CNBC)【大嘴】#史丹福大學副教授Nigam Shah答人工智慧在醫學中應用的道德問題#Q:人工智慧在醫學中應用的最大道德問題是什麼?Nigam Shah: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從有偏倚的數據中學習時如何保持公正,二是這對醫患關係產生的影響。
  • 「世紀醫生」Eric Topol與AI大師吳恩達對話AI+醫療,Subtle...
    近日,在由deeplearning.ai舉辦的一場線上研討會上,分子醫藥學專家、北美獨立科學研究機構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創始人Eric Topol博士與人工智慧專家吳恩達(Andrew Ng)博士進行了深度對話,向觀眾介紹了AI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臨床應用。
  • 斯坦福AI課程10年發展史:CS 229最受歡迎,課程數量增兩倍
    近日,Stanford Daily 的數據團隊對 2010-2020 這十年間 AI 相關課程的增長趨勢以及背後的原因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的匯總分析。AI 正在改變世界,史丹福大學處於這一趨勢的最前沿。多年來,斯坦福已經湧現出許多 AI 方面的重大研究突破,斯坦福研究者也是 AI 領域的開拓者。
  • 資源 | 吳恩達斯坦福CS230深度學習課程全套資料放出(附下載)
    吳恩達老師對斯坦福CS230深度學習課程資源進行開放了,大家都知道吳恩達老師最出名的是他在coursera的機器學習課程,可以說讓很多剛開始接觸機器學習(ML)的小白入門該領域。最近吳恩達在斯坦福又開了一門學分課,這門課涉及到深度學習的基礎知識、神經網絡構建,以及如何完成一個成功的機器學習項目。具體將涉及卷積網絡,RNNs,LSTM,Adam,Dropout,BatchNorm,Xavier / He初始化等,還提供醫療,自動駕駛,手語閱讀,音樂創作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領域的案例研究。
  • 六大AI場景誰才是「殺手應用」?
    什麼時候,AI才能像微信、行動支付那樣深入人心?可能還差一個「殺手應用」,「殺手應用」才是那個讓所有人認識到、感知到AI的那把鑰匙。場景二·醫療癌症診斷準確率超過90%殺手應用指數:94點評:人命大過天,如果AI可以治癒絕症
  • 機器之心專訪吳恩達,深度學習課程項目Deeplearning.ai正式發布
    如果這個設想是對的,全世界就需要數百萬具備深度學習知識的人。機器之心:那麼,Deeplearning.ai 發布的課程與此前的課程(基於史丹福大學的系列課程)有什麼不同?吳恩達:《機器學習》系列課程在 2011 年左右形成,它們是很棒的課程,很多人都了解過這個課程。
  • 吳恩達神秘新項目揭曉:迄今最全面的深度學習在線課程!
    吳恩達 (Andrew Ng) 擁有多個令人仰慕的頭銜:斯坦福機器學習教授、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 (MOOC) 早期提出人之一、Coursera 創始人、Google 大腦創始人、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在離開百度後,今年 6 月底,吳恩達已經將自己的新項目 deeplearning.ai
  • 資源連結|深度學習教程資源整理(伯克利、斯坦福、MIT、阿里、吳恩達)
    由於本科理論課程的變化,Jeff Erickson 在 2016 年對講義進行了重大修訂;本書是 Erickson 教授修訂的最基礎課程材料的一部分,主要反映了新的初級理論課程的算法內容。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正式開源了在線介紹性課程「MIT 6.S191:深度學習入門」。該課程包括一系列有關神經網絡及其在序列建模、計算機視覺、生成模型和強化學習等方面的基本應用知識。
  • 2019全球智能醫療領域的AI技術應用案例
    在這一年裡,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醫療健康領域,AI在這個領域的應用也進行著飛速發展,產生了諸多令人驚喜的成果,讓我們聚焦於AI醫療的主要應用場景,為大家分析當前的發展現狀:醫療影像分析——病灶識別與標註;智能生物電監測;影像三維建模對於處在早期階段的AI醫療,由於多種因素的作用下
  • 票圈被吳恩達新開的深度學習課程刷屏?到底如何,我們幫你做了個測評
    第三,吳恩達在博客中也提到,他的課程內容提到不僅會有理論的教授,還有實操的機會,學生可以做相關的項目,方向涵蓋醫療、無人駕駛、啞語識別、音樂生成器、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的基礎,明白如何建立神經網絡,學習如何做一項成功的機器學習項目。
  • 京東AI總裁周伯文對話斯坦福教授Christopher Manning
    Jordan,京東集團副總裁兼京東人工智慧事業部總裁,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智源-京東聯合實驗室主任周伯文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智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朱松純,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SAIL)負責人Christopher Manning,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香港科技大學教授、IEEE Fellow楊強,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計算機系教授翟成祥
  • 斯坦福深度學習訓練及推理榜單:華為雲拿下雙料冠軍
    日前,史丹福大學發布最新的DAWNBench榜單,華為雲ModelArts一站式AI開發平臺,獲得圖像識別訓練和推理性能雙料冠軍,將模型訓練時間大幅縮減的同時實現了超強推理性能,體現了其在全球深度學習平臺技術的領先性。
  • AI創業公司大列表
    公司核心創始團隊來自於北京大學數字視頻編解碼國家工程實驗室,多年來致力於視覺搜索與分析算法的深度研究,以及產業化應用。醫學 : http://www.hintontech.cn/ , AI4MED致力於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這些技術包括:知識表示與推理, 機器學習, 概率圖模型, 深度學習.
  • MONAI成像框架快速投入生產,加速醫療健康領域的AI應用
    >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倫敦國王學院、麻省總醫院、NVIDIA、史丹福大學和範德堡大學採用MONAI開源AI成像框架。 MONAI(Medical Open Network for AI)是針對醫療健康領域進行優化的開源框架。即將發布的NVIDIA Clara 應用框架現已投入生產,用於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領域的AI應用。
  • 李飛飛卸任斯坦福AI實驗室負責人,NLP領軍人物Manning接任
    新智元報導 來源:Stanford AI Lab編輯:李靜怡,肖琴【新智元導讀】剛剛傳來消息,深度學習NLP領軍人Chris Manning教授將接替李飛飛出任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SAIL)負責人。李飛飛教授將繼續擔任斯坦福視覺與學習實驗室(SVL)負責人,以及新成立的斯坦福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同院長。
  • 中科院田捷教授:基於 AI 和醫療大數據的影像組學研究及其臨床應用...
    下午環節為計算機視覺與醫學影像分析,出席的嘉賓分別是包攬7大模式識別與醫學影像Fellow的田捷教授,國際頂級醫學影像分析大會MICCAI 2019 聯合主席沈定剛教授,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博士,飛利浦中國首席技術官王熙博士等。
  • AI醫療數據資源少、模型難解釋怎麼辦?AI頂會秀五大破局心法
    國際學習表徵會議(ICLR 2020)是深度學習領域最重要的年度會議之一,於在4月26日至5月1日以線上方式舉行。一、AI醫療落地難!實際模型效果很一般當今醫療資源匱乏和分布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AI的應用可以緩解這種局面。
  • Andrew NG深度學習專業化課程介紹
    你不僅可以掌握深度學習的理論,而且還會看到它在工業中的應用。您將在Python和TensorFlow中練習這些想法,我們將教授這些想法。    您還將接觸許多深度學習的高級研究者,他們將與您分享他們的個人故事並給您一些職業建議。AI正在轉變多個行業。完成這一專業學習之後,您可能會找到很多創造性的方式,將其應用到您的工作中。
  • AI教育和醫療大有可為
    這種王牌配王牌的組合,為何最終會和平分手呢? 對於離職的原因,吳恩達稱,自己對很多垂直領域的AI應用感興趣要花一些時間尋求科技公司轉型以外的事情。「我決定離開在百度的職位時一切運行地都很好,我想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我並不知道自己具體將要做什麼,但是我認為AI不僅為百度這樣的大公司提供了機遇,也同樣為創業公司和基礎研究提供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