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聚才賦能「淄技模式」

2020-08-14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淄博新聞網

□本報記者 宓家峰 通訊員 張君昌 王東

八月正值暑期,記者走進淄博市技師學院校園,佇立在圖書館廣場的「聚焦『四強』產業突破發力,打造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高地」宣傳展板格外醒目,周邊綠樹成蔭,花香果成。

與室外靜美校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院實訓中心內火熱的集訓場面。備戰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和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10個項目的選手正加緊集訓,數控加工中心前幾個粗糙毛坯件經過編程加工成為一件件工業藝術品,工業機械訓練場地組裝的課題設備輕快試車運轉,準備參加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的6名教師在多媒體教室裡展示著風採,1000多名企業職工正在參加「金藍領」技師培訓,場景熱烈有序……

淄博市技師學院已有62年辦學歷史,是淄博市人民政府創建最早的技工院校。近年來,學院全面貫徹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積極落實「人才金政」,激發辦學活力,圍繞淄博高質量發展調整系部和專業設置,設有智能製造工程、交通工程、電氣工程、信息工程、現代服務、工商管理、生物製藥與化工7個教學系,開設各類專業46個,依託學院辦學資源開辦了淄博市文化旅遊學校。目前,學院為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世界技能大賽電氣裝置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山東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淄博市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向著建設全國一流技師學院、打造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高地的目標邁進,聚才賦能「淄技模式」漸成品牌。

人才培養

「淄技模式」精準做

在構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高地上,淄博市技師學院做好「加法」,在教育實踐中將專業教學與就業創業教育相加、理論知識與實戰實訓相加、職業素養與校園文化相加、管理服務與全員育人相加,把育人標準、社會需求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

始終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全面培養學生適應未來職業生涯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學院實行軍隊化管理和「育人導師制」教育雙舉措,突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行為規範和生活習慣,探索出了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堅持以質量穩就業,以就業促招生。記者手中的一組數字,可以說明該校人才培養、穩定就業方面為全市作出的貢獻:學院堅持全日制教育與社會培訓雙輪驅動,年招生保持在3500人左右,在校生保持在萬人規模,是全省為數不多過萬人的技工院校之一,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承擔了機械電氣、智能製造、化工製藥、鐵路、交通、信息、文旅等行業和我市企業新型學徒制、新技術新工藝、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扶貧、退役軍人等各類社會培訓,年開展社會職業培訓26000人次、技能鑑定6000人次左右。緊密對接我市大中型骨幹企業人才需求,在學生到企業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及就業安置時優先向學生推薦駐淄骨幹企業,學生留淄就業比例穩步提高。

今年以來,學院按照市委大力實施高質量發展「六大賦能行動」工作思路,立足淄博新型工業城市建設,緊密對接產業結構轉調升級,實現了學院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向與淄博產業發展和企業用工需求的精準對接,為淄博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主動擔當。

校城(企)融合

「淄技模式」創新做

校城融合,同頻共振。學院與我市160多家知名企業建立緊密校企合作關係,探索出了校企雙方共同培養尖端技能人才的「山機模式」、企業招工學校培養的「清源模式」、後置訂單的「金晶模式」、企業產品進校園的「博潤模式」、聯合技術革新的「天瑞模式」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近年來,學校先後與淄博高新區、博山區、桓臺縣等區縣籤署了深化校城融合加強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與各區縣均有人才培養、技能培訓、校企互設培訓基地等合作項目,學院與企業在共謀發展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同體。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使命開啟新徵程。面對今年突發疫情嚴峻形勢和考驗,學院堅持疫情防控和學院發展兩手抓,線上線下教學培訓相結合,招生就業雙提升。根據企業復工復產迫切需求,學院加強就業指導,保持應屆畢業生在我市穩定就業,組織600餘名學生到企業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解企業燃眉之急。「市技師學院的學生職業素養好,技能突出,工作踏實,進入我們企業後,很快適應了所在崗位工作,不少已經成為骨幹。」山東一諾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賈雪芹說。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發揮企業主體職能、校企共同培養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今年6月份,學院與山東新星集團共同成立了「新星商學院」,聯合打造新型學徒制培養和校企合作新樣板。據淄博市人社局公布資料,在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計劃中,學院獲批與山東新華醫療、山東華成、魯泰紡織、山東金誠石化、東嶽氟矽科技、山東東佳、魯陽節能、泰寶集團、山東科匯、淄博天恆納米新材料等54家企業共同培養2787名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訓專業涉及高端裝備製造、新化工、輕工紡織、新醫藥和現代服務類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以賽促學

「淄技模式」紮實做

在學院實訓中心電氣裝置項目集訓場地,取得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參賽資格的選手正在進行ABB-KNX模塊編程訓練。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維江一邊觀察選手的訓練情況,一邊向本報記者介紹說:「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我們參加大賽目的,一是展示現代技能水平,在世界舞臺上為國爭光;二是把大賽的先進理念、技術要求、訓練規程等應用到教學和實訓中,運用大賽成果推動教學改革,帶動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以賽促學、以賽促訓、全員參與、考核選拔的工作機制使學院辦學水平連年躍升,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屢獲佳績。2010至2019年,連續承辦六屆全國技能大賽山東省選拔賽機電一體化、電子技術、電氣裝置、工業機械裝調等項目的比賽,參加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及山東省選拔賽均取得了優異成績,共獲得省級一類比賽第一名37個、第二名29個、第三名25個;獲得國家級一類比賽第一名1個、第三名3個、第四名3個、第五名3個、第六名2個、第七名3個、第八名1個、第十名1個。2017年中國國際技能大賽,任洪鑫代表中國參加電氣裝置項目比賽獲銀獎,實現了我省在國際技能大賽中的成績突破。2018年,於瑞健以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集訓考核第二名的成績,成為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備賽選手。王新惠老師獲得第一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財會專業一等獎第一名,參加第二屆山東省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獲得6個項目第一名。學院師生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為淄博爭得了榮譽,為山東爭了光,學院被國家人社部確定為第45屆和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電氣裝置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彰顯了學院辦學實力和水平,「淄博技師」辦學品牌更加奪目。

凡事預則立。楊維江表示,城市滋養學院、學院反哺城市發展。淄博市技師學院正在積極謀劃,奮力前行,抓住我市支持學院「首批納入高職院校序列,轉設淄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契機,樹立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工作理念,為建設務實開放、品質活力、生態和諧的現代化組群式大城市培養更多地高素質技能人才。

責任編輯 孔鼎

相關焦點

  • 聚師網林濤攜團隊構建特色企業管理模式,為教培企業發展持續賦能
    聚師網林濤攜團隊構建特色企業管理模式,為教培企業發展持續賦能 2020/12/27 19:34 來源: 瀏覽:370
  • 創課聚學上線智能題庫,AI賦能職業在線教培新形態
    創課聚學上線智能題庫,AI賦能職業在線教培新形態時間:2020-12-21 12: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創課聚學上線智能題庫,AI賦能職業在線教培新形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20年新增教育相關企業47.6萬家,註銷13.6萬家,淨增34萬家,淨增企業數量同比
  • 從管控到賦能:賦權、賦信、賦才、賦利
    06 賦能=賦權+賦信+賦才+賦利 如何創造賦能型組織環境,激發一線團隊與員工的內在能量呢?筆者提出了一個賦能組織的框架公式,那就是賦能=賦權+賦信+賦才+賦利,如圖2所示。
  • 科技賦能在線教育走上快車道,聚師網對外輸出教培新模式
    聚師網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教育,全方位打造教師體系生態閉環,現在已經受到了學員的廣泛信賴和市場認可,一起來了解一下他是怎麼做的。高品質的上課體驗是在線教培機構吸引學員的重要優勢之一,聚師網致力於全方位打造教師一體化學習平臺
  • 青島嶗山區打造招才引智「千山模式」2.0版
    嶗山區重點打造的人才創新創業生態聯盟以及「嶗山人才匯」大數據平臺將全口徑整合市場、高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和政府各類要素、資源,為人才創新創業打造全周期的生態服務鏈條,為各類人才賦能,助力高層次人才項目在嶗山落地孵化。
  • 用AI技術為教培賦能,聚師網林濤找到「AI+教育」的無數種可能
    用AI技術為教培賦能,聚師網林濤找到「AI+教育」的無數種可能時間:2020-12-23 13: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AI技術為教培賦能,聚師網林濤找到AI+教育的無數種可能 臨近2020年底,教育部組織開展了十三五職教發展總結髮布會,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並提出未來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
  • 賦能未來·刷臉時代 ——聚贏客2019財富峰會
    2019年11月18日至19日,刷臉聚贏客(廣東)科技有限公司「賦能未來 刷臉時代」聚贏客千人財富峰會暨張朝豪助學基金會啟動儀式於廣州.恆大酒店圓滿勝利召開蒞臨現場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網際網路奇才、金融界大咖、軍區領導商界企業家以及媒體代表歡聚一起,共襄盛會。
  • 科技賦能房企升級,智能化打造行業新生態
    02 自建平臺打造智慧生活 跨界合作創新發展模式 從房企智能化的發展模式來看,部分優秀房企自建智能系統平臺,運用科技手段賦能產品與服務,打造智慧生活;部分優秀房企跨界合作,引入外部優秀資源
  • 專注在線財會課程研發,創課聚學打造專業課程劍指教育新未來
    深入分析龐大數據背後的原因,是在線教育行業在教學模式和科技賦能等領域都有了新的創新方向。其通過有效利用AI技術為教學賦能,使得直播課程成為大眾新寵。  專注大眾財會應試能力提升,創課聚學研發高性價比直播課  和半路轉型的教培企業不同,創課聚學深知教育需求的起點往往是內容本身,所以創課聚學聘請專業教師搭建教研團隊,歷時半年打造「經典通關班」,幫助備考初級會計師的考生提升應試能力,通過高性價比的課程設置幫助考生提升應試能力的同時,精準留存目標用戶。
  • 2020千山峰會成功舉辦 嶗山區打造招才引智「千山模式」2.0版
    建設專業化引才、平臺化聚才、市場化用才、生態化留才的人才發展環境和流動順暢、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隊伍體系。「嶗山人才匯」正式上線大數據時代,為人才引進提供了技術和智力支持。在本次峰會中,「嶗山人才匯」大數據平臺發布。該平臺包括「一平臺、兩庫、多應用模式」。
  • 常州科教城:打造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常州科教城:打造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   12月18日,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暨智慧園區一體化平臺發布儀式舉行。
  • 中糧健康科技產業園落地 五大賦能打造產業新生態
    中糧集團首個健康產業園區旗艦項目落戶生態谷,形成科技、雙創、產能、資本、政策五大賦能,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系統。200餘位健康產業專家、學者、產業精英等參加了本次論壇。健康科技園將成為創新的沃土中糧健康科技園項目坐落在北京房山區琉璃河鎮中糧生態谷內,佔地面積超1000畝,是中糧集團旗下首座生命健康科技園。
  • 君子安雅芳滿園|藍城淄博雅園 生活發布會圓滿舉辦
    他表示:「在時間的耕耘下,藍城以情懷和匠心,成就了一座又一座飄落人間的天堂,2020年,在淄博,藍城也將尊重土地與文化,秉持初心,立足美好,將淄博雅園營造成魯中地區人居標杆之作」。正是有了這樣的起點與高度,淄博雅園才足以匹配齊都的千年風華。
  • 打造榮耀Life樣板 構建賦能零售和品牌傳遞平臺
    構建具象化平臺,賦能品牌門店即品牌,體驗即口碑。門店是品牌具像化的表達,是品牌與消費者建立連接的平臺。榮耀總裁趙明表示,原來是在線上跟消費者講我們是打造年輕人的科技潮流,打造年輕人最喜愛的科技品牌,講我們整個品牌理念,但還是缺乏一個具像化的、最能夠集中體現、最直觀的去理解榮耀品牌的陣地和平臺。
  • 南沙孵化創新聯盟「百萬雲+」賦能計劃啟動
    本次活動以「連接、聚合、賦能」為主題,全方位呈現獨角獸牧場成立兩周年的科創運營成績。南沙孵化創新聯盟「百萬雲+」賦能計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AI公益創新聯盟也在活動上首次發布。活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南沙區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南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南沙區商務局、共青團肇慶市委員會、共青團廣州市南沙區委員會、肇慶新區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微軟中國作為指導單位,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作為支持單位。
  • 海南生態軟體園ischool冀技術賦能 打造沒有「圍牆」的學校
    中新網海南新聞9月20日電 (記者 洪堅鵬)主題為「技術賦能與學校潛能」的2018未來學校整體建設峰會20日在海南生態軟體園舉行,多位教育專家、科技企業負責人在此次峰會上發表報告,圍繞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建設、構建「網際網路+智慧校園」、打造個性化學習與教育等話題進行探討。
  • 「百客百萬 大收現」 蓮香島賦能門店打造美業獨角獸
    在這番情境下,蓮香島作為新美業整合運營平臺,旨在通過七大賦能體系(供應鏈賦能、專業賦能、信息化賦能、流量賦能、IP賦能、管理賦能和金融賦能)重構美業傳統業態,構建多重體共享的商業生態系統,實現多主體共贏,加速美業門店實現數位化轉型
  • 創新賦能城市未來,紫光海闊榮獲「2020智慧產城運營年度創新企業」
    紫光海闊憑藉在城市產業聚合、創新產業運營、人產城融合等方面的模式創新,榮獲「2020智慧產城運營年度創新企業」。該獎項是基於對引領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在商業模式上有優秀表現和重大創新,並對社會有突出貢獻企業的褒獎。本次獲獎再次彰顯了紫光海闊發展模式獲得了行業及市場的認可,折射出紫光海闊在打造智慧產城生態系統方面的顯著成效。
  • 科技賦能打造品質生活,東芝冰箱奪得紅頂獎桂冠
    在評選年度內,該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市並有銷售,獲得不俗的市場表現,方可謂「紅」;節能環保、技術領先是入門條件,高端大氣有內涵,才可稱「頂」。東芝冰箱芝味系列GR-RM485WE-PG1A7自上市以來銷量在同類產品中一直保持在前列。
  • 移動網際網路商業模式解讀:B端賦能,C端裂變!
    移動互聯商業模式,是網際網路時代產品快速裂變的利器,產品出來之前,一定要做好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先做好一個核心產品,由核心產品延展其他產品和業務,這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模式,也是網際網路生態圈得以實現的不二法則。商業模式首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要讓參與者先瘋狂(參與者可以是投資者,也可以是渠道商、代理商、用戶或者消費者);其次,還要有自動自發的推動作用,最後才是盈利問題。時代的發展,人們更加追求簡單易懂的東西,人們也可能越來越懶,你現在就應該知道了,為什麼實業難做,或者沒人願意做,就是總有一些想要不勞而獲的人,這就是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