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到了臨近幾天的時候,我們再想多做題多背題,早已是無用功,遇到難題不會做了,還會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面對家長的小心翼翼和呵護有加,我們也都有過緊張的情緒。如今,高考再次來臨,面對考生的敏感、家長的過分關心,4日,長春市心理醫院專家也給出小辦法,讓大家能在這個關鍵時刻放鬆心情,理性面對。
高考心理諮詢熱線忙
4日上午,長春市心理醫院諮詢熱線電話在高考前夕再次火爆出現諮詢小高峰,負責接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打來諮詢電話的幾乎都是考生家長。「感覺孩子壓力很大,也想幫著孩子減點壓力,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該跟孩子說點啥?」正在記者採訪的時候,一名考生家長打來諮詢電話。隨機,記者也藉助熱線電話跟考生家長做了一個簡短的採訪,考生家長王女士介紹,女兒在重點高中讀書,平時學習她和丈夫從來都不操心,孩子也都自覺地學習,並且在班級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隨著高考的臨近和最後一次摸底考試孩子的成績有點下滑後,她和丈夫就擔心起來,特別是自己最近已經失眠了3天,為了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她也儘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可每天一到單位,很多同事都習慣性地跟自己打招呼問起孩子考試的事兒,當著同事的面,她也是寒暄應付過去,等自己坐在辦公桌前,不安的情緒又來了。「我這心都揪到嗓子眼兒了。」王女士緊張地說。
真緊張也要學會平常心面對
面對王女士的自訴,以及大部分考生家長的心理,長春市心理醫院業務院長李知介紹說,每到這個時候,處於焦慮狀態的不僅是孩子,更多則是家長,他們出於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也會讓自己出現各種焦慮,例如嘮叨、過度關心以及「不正常」的少言少語。例如,嘮叨型和「不正常」的少言少語型家長,他們或是問孩子準備的怎麼樣,或是乾脆不敢多說一句話,對於這樣的表現,李知說,一旦環境因素發生改變,對孩子考前複習反而造成影響,周圍環境變化越明顯,孩子越會受不了。周圍環境沒有變化,才是對孩子複習和精力集中最有利的。對此,專家也給出建議,作為家長,此時一定不要給孩子營造一種特殊的家庭氛圍,不要改變家庭氛圍和節奏,如近期不讓孩子看電視,家中不接待親友,說話聲音變小等,都會使孩子察覺,反而提示孩子考試的重要性。考生是否能考好與家長關係不大,更重要的是考生心態的穩定所帶來的,保持生活和家庭氛圍不變才是最好的。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