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高考將於7月7日拉開大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高考生經歷了一段特殊的「備考期」,考前的心理狀態調節顯得更為重要。考生如何克服心理困惑、過度緊張和焦慮等現象,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高考?
讓我們來看看北京科技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副教授臧偉偉老師給大家帶來的「三招」。
(此文已發表在人民網-教育頻道)
輕微焦慮或對考試有益
但要警惕過度情緒
當前,全國多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常態化。臧偉偉老師表示,高考是人生的大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即使沒有疫情,高考生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壓力,同樣可能產生擔心、彌散性的焦慮、失眠等症狀。當然,也可能會有同學產生「興奮感」,想到「這一天終於來了,我的舞臺終於拉開帷幕了」等。
臧偉偉老師談到,受疫情影響,除了考試本身的壓力外,今年的考生們可能還會面臨客觀環境帶來的壓力。比如,有些地方取消了提前「踩點」等,考生們心裡就更容易沒底。這些都可能一定程度上加重考生的焦慮和不安情緒。
「這些情緒反應不見得都會帶來負面影響,比如適度的焦慮是更有利於潛能發揮的,說不定還能考一個更好的成績,關鍵是要適度。」臧偉偉指出,如果過於焦慮緊張,可能會吃不好、睡不好,無法用一種更好的狀態迎接考試。
「三下」法助考生疏導情緒
家長要在細節上「取勝」
情緒本身都是有功能的,不論消極或積極,可能都有「好心好意」包含其中。臧偉偉老師談到,對於消極情緒,重要的是不要排斥、消滅它們,而是更好地覺察、利用它們。
對於如何覺察和疏導情緒,臧偉偉建議考生嘗試「三下」的方法:
一是「感受一下」,理性認識自己存在的真實狀態,例如,「我現在好像很緊張」「我現在肚子有點兒不舒服」等。
二是「思考一下」,緊張的狀態傳遞了什麼信號?「我給自己壓力太大了?還是我總想這個事,所以陷進去了?」
三是「行動一下」,當下可以做點什麼讓感覺更好些?可能是散步十分鐘,可能是聽首歌,可能是拖拖地,可能是簡單地深呼吸。只要動起來,就可能有效果。
考生備考的全階段,對家長而言也是很大考驗。對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考前綜合症」,臧偉偉建議家長要更加關注細節。
首先,在孩子有需求時,家長儘量提供支持和幫助,孩子沒需求時要注意保持距離,給孩子一定空間;
其次,建議「遠遠地、仔細地觀察」,太近容易給孩子壓力,營造輕鬆、溫馨的家庭氛圍即可;
第三,家長更要保持平常心,在日常飲食作息上以清淡健康為主,不要較平常有太大改變等。
從「心」入手輕裝上陣
能量滿滿迎接考試
2020年高考倒計時兩天,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臧偉偉希望同學們樹立輕鬆的心態,從「心」入手,輕裝上陣,自信迎接這場青春大考的勝利。
臧偉偉談到,進入衝刺備考階段:
一是要順其自然,隨「心」所欲。這兩天如果有學習狀態,可以再翻翻書、看看習題,也可適度放鬆一下,讓大腦處於愉悅、舒適的狀態最重要;
二是發揮想像,賞「心」悅目。如果對考場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有擔心,可以找個相對比較安靜放鬆的時間,在腦海中想像預演高考當天可能發生的情況;
三是積極暗示,「心」想事成。可選擇一個相對安靜、放鬆的時間,寫一寫、說一說,或者畫一畫(當然也可唱一唱)你的十個優點,或者令你感到驕傲的五件小事等,這些能幫助賦能充電,讓考生在考試時能量滿滿。
寄 語
高考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但並不是你們豐富人生唯一的機會;相信自己,去勇敢地乘風破浪,我們都在為你們加油祝福!
——臧偉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