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有位同學曾寫過一文《深沉的父愛》,道出父親對待自己「特殊」的教育方式,最終在經歷百般挫折後,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那時候不甚明白,為什麼明明是愛,卻偏偏故作不愛的姿態,以反向教育來激勵孩子。
近日追劇《鶴唳華亭》,一開篇皇上對待太子蕭定權的態度,以及對待齊王的態度,明顯帶有偏見,讓人難免會生先入為主,把皇上列到太子對立的一面。
然而細看下去,才發現皇上對太子的愛,其實是克制,看似對齊王的喜歡,才是真正的放肆。
其實在父母那裡,無論子女的多少,但終究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
只不過中國式父母往往並不善於言愛,即便再關心孩子,表面上偏偏裝作不在乎的樣子。
蕭定權是太子,他的出生註定背負了與尋常人不同的命運。
從表面上看,皇上對他並不在意,幼時便被送出宮外,從五歲起只有老師盧世瑜陪在身邊,生母離世時未被獲準進宮相見最後一面。
蕭定權一路成長處處小心,努當個上進清廉的太子,以得到父親的認可。
然而他卻不知曉,其實父親不是不想愛他。
皇上回憶起他三歲的時候,不肯承認自己是蕭定權,是太子的身份,躲著父親不肯相認,而轉身尋找自己的舅舅。雖然他不過是頑童,但當父親的未必會喜歡看到這樣的場面。
回到我們現實的生活,也會存在很多這樣的場景:父親忙於工作,帶孩子的只是母親。
孩子天性親近母親,若不得時常見到父親,自然會有疏離的感覺。可是大人卻很難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只是一味地揣測孩子不肯和自己親近。
然而孩子的心思也是細密,你離得我越遠,我越是倔強地不肯向你低頭,卻偷偷地試圖以自己的成績來取得你的承認。
太子即是如此,有欣悅的事情寧願跑去和老師講,遇到煩惱卻不肯告訴皇上。
在他眼裡,父親是皇上,他們有血緣,但他們的關係卻非一般的父子,所以他不願親近皇上。
但其實他又渴望著父親對他的看重,希望他能承認自己所做的一切。
但偏偏兩個人都卯足了勁,相互較量,誰也不肯主動向前邁出那一步。
此劇一開始,太子加冠被齊王構陷之事,其實皇上心中猜測也有七七八八。
他希望的是太子能夠親口告訴他,而太子在想的是,通過此事來測試自己在皇上心中的份量。
兩人各揣心事,其實為的就是對方一個主動說出口的「愛」字,但偏偏都不肯低頭。
眾人埋怨皇上的偏心,卻聽皇上感慨:「朕有時候真不明白,朕的太子到底是精明還是天真。」
一句話把作為父親和君王的複雜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實他是真心的希望太子能看清楚自己的良苦用心。
可是太子卻看不到,因為在太子心中形成的觀念,父親始終更愛齊王。
其實此劇表面上看來皇上是偏心齊王,但其實他所做的一切,無非是促使太子快速地成長。
作為未來的君王,如果只在溫室中成長,不在風雨中歷練,遇到暴風驟雨,很難應對自如的。
這其實是太多中國式父親選擇對待孩子的方式。
幾年前曾有視頻,父親把三兩歲的孩子穿短衣短褲扔進雪裡,說是對孩子的鍛鍊。
還有虎父訓練孩子每天60公裡長跑,認為自己沒吃上體育專業的飯,就要孩子吃,為的是給孩子一個明媚的未來。
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消息,雖然表面上看去方法殘忍,但其中暗含了多少父親們愛的期許。
只不過,這種方法未必都能如願以償,畢竟在孩子的心裡,更能夠接受的是,愛要表達出來,而不是深深地藏在心底。
如果父親一直以這樣的形式,那麼孩子最終也必然成長為和父親一樣不善表達內心的人。
《鶴唳華亭》之中,皇上對太子,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他想要的父子情,是兒子能在他面前服軟,肯和他親近。
可是自幼就沒有常繞膝下,得不到父親的關愛,長大之後怎麼可能容易親近。
所以他們的關係始終更君臣化,但心裡卻都渴望成為親密的父子。
倘若一方能夠把真心釋放給對方,或許就是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但真的很難,因為他們不但是父子關係,他們還是君臣關係。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父子關係,不倫不類,爹不像爹,孩不像孩的。
有位朋友談到兒子青春期的時候,幾乎不敢對話,生怕一開口就傷了父子情份。
這位朋友工作比較繁忙,兒子從小被祖母帶大。然而中考前祖母突然離世,朋友怕影響孩子情緒,就隱瞞了一段時間。
結果孩子不能夠理解,認為父親錯過了自己見祖母最後一面的機會,不肯原諒。
站在朋友的立場以為是對孩子好,孩子卻覺得父親殘忍,剝奪自己的權力。兩人一談到此事就鬧崩。
後來孩子過生日,朋友悄悄地約了孩子的同學,定了包廂,然後退場,希望孩子們好好釋放。
這位朋友說真的很想像孩子小時候一樣,惹自己生氣就揍一頓,喜歡的時候抱上親一口。
可是隨著孩子越來越長大,發現這種願望越來越渺茫,不知道什麼時候,父子之情變成了一種克制。
這真的是很多家庭的常態。
很多時候,父親的愛,都是隱晦的,都是深沉的,不像母親那樣能夠明晰地表達出來。
但正因為這種克制的表達方式,卻造就了許多生活中的誤解。
或者作為父親,身上有許多的背負,才希望孩子能夠像自己一樣成長為扛得起重任的人。
然而孩子年幼時所接觸到的愛,以及愛的形式,真的會對成年後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果每位父親,在孩子需要愛的時候,勇敢地表達出來,或許又是不一樣的結果吧。
如果《鶴唳華亭》之中的太子,從小接受到的是陽光的父愛,那麼他的性格之中是不是又會多了一份不同的剛毅,而少了許多的眼淚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