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指虹鱒為三文魚的團標,所引依據恰恰說明虹鱒非三文魚

2020-12-25 澎湃新聞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團體標準在術語定義中將「虹鱒」歸為「三文魚(salmon)」,引發巨大爭議。

根據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以下簡稱「編制說明」),該團體標準對生食三文魚的定義,分別參考了

維基百科

Marine Harvest公司2018年的三文魚養殖手冊

以及

Kontali Analyze AS公司2007年的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

編制說明中對三文魚的定義和範圍

為此,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查閱了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所引用依據的原出處,發現這些依據恰恰不能支撐虹鱒魚劃入三文魚。其中,維基百科明確提到虹鱒不是Salmon(鮭魚,粵語音譯「三文魚」),而長達113頁的Marine Harvest公司三文魚養殖手冊中,僅1處用到了「虹鱒」字樣,還是講到一處魚病防治時帶到的。而在Kontali Analyze AS公司網站上,關於2007年的報告的公開資料中,隻字未提「虹鱒」。

維基百科:虹鱒一般不視為鮭魚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分別在維基百科上查閱了「虹鱒」、「大西洋鮭」和「三文魚」等相關詞條的的中英文版本。其中,維基百科的中文詞條沒有「三文魚」,與英文詞條「salmon」相對應的中文詞條是「鮭魚」。

「虹鱒(Rainbow trout)」詞條中,虹鱒屬於鮭科(Salmonidae)馬哈魚屬(Oncorhynchus)。在經濟利用和食用方面,在中文詞條中顯示「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及養殖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英文詞條介紹了虹鱒在西餐中的數種經典烹飪方式。均未提到可以直接生食。

在維基百科的「大西洋鮭(Salmo Salar)」詞條中,大西洋鮭屬於鮭科(Salmonidae)鱒屬(Salmo)。

生活中同科不同屬的例子很多。比如動物界中,人和倭黑猩猩為同科不同屬;植物界中,蘋果和梨為同科不同屬。

在「鮭魚(Salmon)」詞條中,中英文版本均列舉了7種比較有代表性且具有高商業價值的鮭魚,並在表格後的小字部分特別註明——鱒屬和太平洋鮭屬都同時有不少魚種被稱作鱒魚。此外,鱒屬的鈍吻鮭和隆頭鱒在英語中都會視為鮭魚的其中一種。雖然虹鱒會從淡水移居至海水,不過一般不視為鮭魚的一種(but it is not termed as 「salmon」)。

Marine Harvest公司養殖手冊:113頁中只有1處明確提到「虹鱒」

目前市場上可以生食的三文魚被稱為「生食三文魚(Salmon for raw consumption)」,主要食用方式包括三文魚「刺身(sashimi)」,以及可以作為「壽司 (Sushi) 」的三文魚片。

澎湃新聞記者翻閱了Marine Harvest公司發布於2018年的三文魚養殖手冊(Salmon Farming Industry Handbook 2018,以下簡稱「手冊」)。作為指導三文魚養殖市場的手冊,在第一章「介紹」中,沿用了三文魚的科學分類,介紹了目前三文魚養殖市場上各種類型的養殖三文魚;並在第二章節「三文魚的定位」中,詳細介紹了每種三文魚的食用方式。

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在數量上大西洋鮭是種群最大的三文魚。養殖的大西洋鮭可以用於煙燻製品、鮮魚、壽司和加熱即食產品。由於其生理特性、海水水溫以及其他自然條件的限制,只有挪威、智利、英國、北美洲、法羅群島、愛爾蘭、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能夠養殖。

粉三文魚(Pink):主要產地為美國和俄羅斯,通常用於作罐頭製造、寵物糧,以及魚卵生產。因為質量較差,因此在三文魚中屬於價值較低的一種。

大鱒魚(Large trout):主要產地為挪威、智利和法羅群島,主要售往日本和俄羅斯。通常作為鮮魚售賣,也可加工為煙燻製品銷售。

小鱒魚(Small trout):許多國家養殖小鱒魚,通常是作為熱燻三文魚或魚片食用。小鱒魚不是大西洋鮭的直接競品。

經澎湃新聞進一步了解,此處的魚片(portion fish)指的不是生魚片(sashimi),而是指肉質便於切分的原料魚,可用於諸如水煮魚片、酸菜魚等熱菜。

阿拉斯加三文魚(Chum):產地為日本和阿拉斯加,大多售往日本和中國。在日本通常作為鮮魚售賣,在中國既作為本地消費品,也用於加工再出口。阿拉斯加三文魚的品質差異比較大,有些是「人類不能食用的」。

銀三文魚(Coho):主要產自智利,並作為醃製品。日本為全球最大的銀三文魚消費市場。

紅三文魚(Sockeye):產地為俄羅斯和阿拉斯加。絕大部分紅三文魚作為冰鮮魚售往日本,在阿拉斯加還用來作為罐頭食品。紅三文魚品質較好,通常用來作為醃製品或生魚片(sashimi),在歐盟市場上還作為煙燻製品售賣。

帝王三文魚(Chinook/King):主要產地為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紐西蘭。帝王三文魚產量極少但品質較高,絕大部分作為本地消費品。與其他三文魚品種相比,帝王三文魚在近幾年裡成為了大西洋鮭的直接競品。

上述細分的食用產品中,只有大西洋鮭和紅三文魚這兩種三文魚是明確可以生食的。

手冊中,只有一處明確提到了「虹鱒(Rainbow trout)」。在第11章「風險提示」第2節「對三文魚健康影響最大的因素」中提到,大西洋鮭和虹鱒在海水中會感染傳染性胰腺壞死病,但目前已可以通過疫苗等人工手段加以預防。其餘內容均未明確提到「虹鱒」。

澎湃新聞記者還在全文搜索了「淡水(freshwater/ fresh water)」,以確認全文是否提到和「淡水魚」相關的內容。經查閱,全文提到「淡水」的部分只講到了由於三文魚的洄遊習性,在產卵和出生階段需在淡水,因此養殖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種類的三文魚,保證其所需的淡水環境,並提到什麼樣的養殖環境有資格申請淡水環境許可證。從未在任何形式上提到「淡水魚」的養殖。

而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發布的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其中公開資料裡提到的分類,指的是供應端三文魚產品的種類,包括:新鮮大西洋鮭(去內臟、帶頭)、凍大西洋鮭(去內臟、去頭)、凍鱒魚(去內臟、去頭)、大西洋鮭罐頭等等。公開資料中並未提到「虹鱒」。

另外,協會未引用美國標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明文規定,虹鱒在食品包裝上不得標註為鮭魚(Salmon)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季立剛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介紹,標準的功能包括區分產品、在質量上統一產品。制定標準應當本著科學性、公正性和國際性的原則;即是否遵循科學依據、公眾在制定程序中可以提出質疑、與國際慣例是否一致等。季立剛表示,制定的標準在科學的基礎上,還應當儘量符合民眾的認知度。

季立剛向澎湃新聞記者舉了個例子:「海蝦、河蝦在民眾的認知裡是完全不一樣的。吃飯的時候有人說我不吃海蝦,你說沒關係這就叫蝦。這樣的標準也是不科學的。」

20世紀初期大西洋鮭成為歐洲和北美東海岸海水漁業的支柱海產,最初登陸中國市場的「salmon」也就是大西洋鮭。在大部分消費者的認知中,可生食的三文魚一般指挪威三文魚,即大西洋鮭。

公正性方面,澎湃新聞此前報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規定審核批准的團體標準應以公告形式對外公示十五天。而關於《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報批稿)於8月6日公示,8月9日就截止了公示,僅公示了3天,且8月10日就已正式發布。

相關焦點

  • 較真|指虹鱒為三文魚的新團標,所引依據恰說明虹鱒非三文魚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團體標準在術語定義中將「虹鱒」歸為「三文魚(salmon)」,引發巨大爭議。根據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以下簡稱「編制說明」),該團體標準對生食三文魚的定義,分別參考了維基百科、Marine Harvest公司2018年的三文魚養殖手冊以及Kontali Analyze AS公司2007年的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
  • 真假三文魚:虹鱒不能叫做三文魚?淡水魚不能生吃(圖)
    先上的是三文魚生魚片,切得薄薄的。我一開始以為是從外地運來的三文魚,後來知道就是從餐廳邊上的湖裡現撈出來的,不禁感到奇怪:內地淡水中怎麼可能養起三文魚?吃完飯到湖邊遊覽,特地留意了一下說明,寫的果然是「虹鱒,又名三文魚」。  三文魚是英文salmon的廣東話音譯,這個叫法是從香港傳過來的,大陸原來叫做鮭魚或大馬哈魚。三文魚通常是指鮭科中的幾種洄遊魚,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深海。
  • 虹鱒被歸為三文魚,網友:憑什麼?
    作為一個三文魚愛好者,三文魚刺身對我來說就是人間最極致的美味,也是每次去壽司店必點的菜餚。吃貨心中的三文魚應該是海水中的大西洋鮭魚,這種魚由於需要從海關進入國內,因此價格不菲。但是,國內市面上流通的三文魚大多不是這種,而是青海養殖出產的虹鱒魚。這種魚與人們常識中的三文魚口感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肉質外觀上區別也是極小。因此無良商家就用這種魚肉來代替價格高昂的大西洋鮭魚,以謀取暴利。可能有人不解,既然肉質區別不大,為什麼不能接受國產的虹鱒呢?
  • 虹鱒也算三文魚?我大西洋鮭魚不答應
    三文魚作為最常見的一種生吃魚,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日料興起,逐步走入了大家的視野。然而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三文魚竟然變成了多種食物的統稱,並且國內出臺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使得三文魚的指代更加混亂。傳入國內後三文魚的混雜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日本料理傳入中國,三文魚也出現在了國內餐桌之上。但我們所熟知的「三文魚」,不是某一種魚的名稱,而是一類商品的名稱。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學名Salmo salar)。大西洋鮭的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每年會洄遊到歐洲沿岸的河流裡產卵,洄遊時會奮力躍上瀑布,因此用「Salmon」稱呼這類魚。20世紀初期大西洋鮭成為歐洲和北美東海岸海水漁業的支柱海產,最初登陸中國市場的「salmon」也就是大西洋鮭。因此,在大部分消費者的認知中,可生食的三文魚一般指挪威三文魚,即大西洋鮭。
  • 虹鱒被歸為三文魚,姨媽也可以叫媽媽了?
    幾個月來,針對三文魚的輿論可謂是五花八門,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虹鱒生食的安全性,而這種爭議也直接導致了傳統三文魚銷量的下滑。近日,剛剛成立的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引起了更大的爭議,焦點就在於這份團體標準把虹鱒歸為三文魚,也就是說,姨媽也可以叫媽媽了。
  • 虹鱒:以後請叫人家三文魚,謝謝
    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條消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根據該標準,「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泥鰍……」哦,不好意思,沒有泥鰍,因為他們不養這個。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三文魚愛好者們一片驚嘆:虹鱒搖身一變,終於列入三文魚範疇了,以後再也不用夾著尾巴做魚了。
  • 虹鱒與三文魚之爭:行業協會和消費者面對一條魚的「誤解」
    面對公眾、輿論對虹鱒納入三文魚的質疑,團體標準發布者回應稱,團體標準本意是規範將虹鱒冒充傳統三文魚出售的行為,所以該標準中要求產品標籤中標註「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以示區別,並要求標註原料魚產地,使消費者更加清楚魚的來源,從而糾正三文魚市場亂象。換句話說,該團體標準發布者認為消費者對虹鱒這條魚有「誤解」,需要出臺標準糾正。
  • 虹鱒是不是三文魚?美媒關注中國推出新標準引爭論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美媒稱,中國監管機構本周表示,按照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13家商業漁場制定的新標準,虹鱒可以作為三文魚出售。官方援用了生物學來證明新標準的合理性:鮭魚和虹鱒在市場上統稱三文魚。他們也要求魚販在標籤的其他地方註明魚的確切品種。
  • 僅25.5%被調查者 贊成將虹鱒歸為三文魚
    近日,剛剛成立的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了國內第一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報批稿)。這份標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把三文魚當作「鮭科魚類的統稱」,按照這個標準,前段時間備受爭議的「淡水三文魚」虹鱒魚就名正言順地成了三文魚。歷經5月份的「三文魚之爭」後,有關虹鱒是否可以被認為是三文魚中的一種,以及是否可以生食,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 虹鱒「變身」三文魚,你見過這麼騷的操作嗎?
    其標準將虹鱒「空降」為三文類,引發熱議。但是該標準發布僅3天,估計是頂不住強大的輿論壓力,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便悄咪咪地將其刪除了,並裝作「無事發生過」。這可逃不了人們的火眼金星,不少網友早就將發布的標準截圖存證,就算協會將其刪除,也無法掩蓋就這種「指鹿為馬」的行為。
  • 七問「真假三文魚」:有無淡水三文魚?能生吃嗎?
    三文魚是英文「salmon」的音譯。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說,在國外,「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魚,特別是挪威、智利、蘇格蘭、法羅群島等地的大西洋鮭魚,後來把太平洋鮭魚的一些品種也叫做三文魚。全球貿易市場以「salmon」命名的魚類有多種。
  • 歸為三文魚反而滯銷,虹鱒: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該怎麼吃?
    近期,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生食三文魚》將淡水虹鱒列為三文魚,引發海量吐槽。而近日參與標準起草公司的電商業務大幅下跌,這是民智開啟的消費者們用腳投了反對票。但月銷售量卻很低,除去兩款肉鬆產品,10款虹鱒產品中,4款月銷量為0。另外一家參與標準起草的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京東自營店已被下架。那麼問題來了,虹鱒是何方神聖,到底能不能吃?一,虹鱒是什麼魚?
  • 某水產協會規定虹鱒屬於三文魚,它說的話你一個字也不用信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三文魚實在太多了,挪威三文魚、帝王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有關真假三文魚的爭論很多,其中受質疑最多最激烈的便是「淡水三文魚」,即虹鱒。虹鱒作為淡水魚,極易感染寄生蟲,再加上許多商家並沒有按要求冷凍滅蟲,而是直接拿來充當為三文魚刺身端上桌,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 我是虹鱒,請不要叫我淡水三文魚,雖然很多日料店都是用我做刺身
    幼年斑紋靚,成年顏值高虹鱒屬肉食性魚類,幼體階段主要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為食,成魚則捕食小型魚類、甲殼類、陸生、水生昆蟲。魚體呈紡錘形,通常背部為藍灰色或棕黃色,周身散布著黑褐色小斑點,腹部呈銀白色,幼魚體側有10枚橢圓形深斑。
  • 國產三文魚、淡水三文魚、進口三文魚都有何區別?
    三文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和虹鱒魚類的商業稱謂,三文魚銀灰色,身體側扁,背部隆起,牙齒尖銳,鱗片細小。三文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歐洲亞洲東北美洲的北部地區。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斷追求營養與健康,對三文魚的需求日益旺盛。
  • 中消協:超八成消費者不認可將虹鱒魚列為三文魚
    超八成消費者不認可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發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明確規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等。而對於預包裝產品,新標準明確規定產品標籤應標明魚種。這一標準之所以引發消費者質疑,是因為其將淡水養殖的虹鱒魚劃入三文魚的行列。
  • 三文魚的英文是怎麼來的?
    三文魚是英語詞彙salmon的音譯,詞源來自拉丁語salire,指跳躍之意。按照產地可以分為太平洋三文魚和大西洋三文魚,三文魚一詞是約定俗成的,可以用於稱呼大西洋鱒屬(Salmo)和太平洋鮭屬(Oncorhynchus)。
  • 2018食品安全熱點十:三文魚標準之爭 專家:虹鱒魚是淡水魚列為...
    淡水虹鱒是否冒充大西洋三文魚引熱議   2018年8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將虹鱒歸為三文魚的範疇。這一標準發布引發了關於「淡水虹鱒魚在市場上是否冒充大西洋三文魚」的熱議。9月,中消協表態,不能讓團體標準成為企業共謀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工具。
  • 國內三文魚1/3是假的?生吃要人命?專家:對虹鱒魚的誤解太深了
    央視財經近日報導,我國的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開始養殖三文魚,目前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在此節目播出之後,微博上一位認證為水產專家的大V「開水族館的生物男」轉發該報導稱,所謂國產三文魚和消費者所熟知的三文魚不是一種魚,實際上是淡水虹鱒魚,寄生蟲可直接寄生人體,生吃存在很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