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按】
事實證明,」退群「是會上癮的。
自退出巴黎協定、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核協議後,當地時間6月19日,美國再度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
不僅如此,在發表聲明時,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Nikki Haley)與國務卿蓬佩奧還當眾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美國盟友存在偏見,稱其是一個「虛偽自私」的機構,「是對人權的嘲弄」,更是「政治偏見的臭水溝(cesspool of political bias)」。
美國當真是為了以色列「挺身而出」?還是另有所想?接連「退群」的行為,反映出美國怎樣的問題?俠客島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以下是採訪實錄:
當時,170多個國家投了贊成票,只有美國、以色列等四個國家投了反對票。小布希政府也因此放棄了理事席位。直到2009年,相對更加熱衷通過雙邊組織解決問題的歐巴馬上臺,美國才加入該組織,並獲得最長的兩屆連任。
2016年,美國第三次當選為理事會成員國,任期為2017年-2019年。這也意味著,即便川普此時不退出,美國也大概率會在2019年」自動「退出。
3. 輿論普遍認為,美國此番」退群「,與其本身的移民政策有關?
刁大明:從時間點上看,確實是有一定關係的。
大家都知道,美國政府最近出臺了一批移民政策。當地時間周二,在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上發表演講時,川普就痛斥非法移民,重申其對美墨邊境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最後甚至還以擁抱美國國旗結束演講。
據美國政府15日公布的數據,在截至5月底的短短一個半月內,美執法人員將近2000名移民兒童強行與父母分離,理由是這些父母涉嫌非法移民。今年以來,美墨邊境1995名移民兒童被強行從父母身邊帶走。
骨肉分離的悲劇引發輿論強烈反彈。 四位前」第一夫人「,蘿拉·布希、米歇爾·歐巴馬、希拉蕊·柯林頓、羅莎琳·卡特都先後對此發表強烈批評。就連現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婭也公開表態,希望美國兩黨合作,共同推動移民政策改革。
昨天,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海珊也對此有公開批評,指責美國政府虐待兒童,並敦促華盛頓停止這一「昧良心」的政策。
從這一角度看,美國「退群」,想必也與其飽受批評的移民政策有關。
5. 眾所周知,美國向來喜歡揮舞著人權大棒,指責別的國家不講人權,但這次它卻率先「退群」,不少人認為這一行為相當諷刺,您怎麼看?
刁大明:的確是的。長久以來,美國對於「人權的政治化、工具化和意識形態化」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
簡單來說,無論是在外交上,還是其他國際事務上,美國都相當「雙標」:
對自己國家的人權問題奉行一套標準,對別的國家的人權問題奉行另外一套標準,對自己的盟國或友好國家奉行一套標準,對與自己意識形態不同、政治和社會制度不同或利益相衝突的國家則奉行另一套標準。
一般來說,對一國人權發展的評價,是應該結合該國的歷史發展路徑、傳統文化和現實發展水平來看的,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衡量水位自然也不一樣。但是自從90年代,美國提出「人道主義幹預」這一所謂的絕對的最高標準之後,「人權高於主權」就成為美國捍衛其自身政治經濟利益的工具。
美國對敘利亞的兩次打擊,就是最好的證明。
此次事件中,據媒體報導,以色列是唯一一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擁有專門項目的國家。關於「以色列和被佔領巴勒斯坦領土」的議程項目,幾乎是理事會自成立起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該議程項目專門討論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侵犯人權的問題。
可見,美國的質疑正確與否,是需要商榷的。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這次高調「退群」,看似聲援了以色列,但實際上卻將以色列置於一個「四面樹敵」的狀況中。未來,沒有美國的以色列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乃至其他組織,處境將會如何,也是一個大問號。
採寫/雪山小狐
來源:俠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