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此次林建華履新的消息一出,媒體也鉤沉出了四年兩任期間林所承受的爭議。而在北大BBS上,關於校長換人一事,今天有同學如此引諺——「滿口飯好吃,滿口話難說」;「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步步歇」。
2月15日,燕園,霧霾深重。情人節剛過,很多老師本已放假在家,卻臨時被通知到學校開黨員幹部大會。
會上,他們聽到了校長一職交接棒的消息。王恩哥離職,林建華繼任。隨後,島叔的朋友圈裡,校友開始密集地分享這一消息。
在國內,似乎也沒有哪一所高校的校長任免,能引起社會如此巨大的關注了。畢竟,她是作為高校和精神符號與象徵的北大。
突然
在2月份換校長,在北大的歷史上也很少見。上一次2月份易帥,都是1912年了。進入改革開放之後,按照慣例,校長人選,要麼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更替,要麼在公曆的年中和年底,基本都是任期的正常更替。
2013年3月才上任的王恩哥,上任還不足兩年。建國以來,這是最短的一任。
不管是時間節點的選擇,還是任期的長短,都讓一些北大的中高層領導對俠客島(微信號:xiake_island)說,「沒想到」,「很突然」。
而此次接棒的林建華,也剛剛離開北大4年2個月。從北大常務副校長任上調走後,他在這段時間內主政了兩所985高校,一在西南,一在江南。擔任過重慶大學和浙江大學的校長之後,他帶著希望歸來,面前也擺著許多難題。
爭議
北大易帥的新聞之所以引發強烈關注,還有一個原因在於,無論是王恩哥,還是林建華,身上都背負著「改革者」的爭議。
前者,上任沒多久便取消了學校行政人員寒暑假放假的制度,稱要向國外的高校看齊,假期也要為師生服務;之後,取消了行政人員的985特殊崗金,認為這是科研用途,不應該發給行政人員。
之後,便是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燕京學堂」事件了。在北大學生口中,他們更喜歡把這一定位為「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高端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計劃」的項目戲稱為「啤酒學堂」,認為所謂一年制的「中國學」碩士學位項目從定位到學制都不科學。
更重要的爭議原因在於,項目選址在了極受師生看重的公共空間靜園草坪,並且可能拆除一些歷史建築。於是,三場學校緊急會議,幾次校方與師生的對話會,都使這一初衷轟轟烈烈的項目結局黯然。
畢竟,正如林建華在今天就職演說中守的那樣,「未名湖從來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蕩漾著學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靜園也從來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載著學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執著」。
而此次林建華履新的消息一出,媒體也鉤沉出了四年兩任期間林所承受的爭議。
在重大,林不僅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基礎建設以及設施翻新,給身處火爐的重大學子裝上了空調,還以大力引進人才著稱——從以前「進不來人,留不住人」的西南一隅,搖身一變而為吸引「千人計劃」、國內外優秀學者的學府,自然也因為這種「空降」院系領導和學者的做法而受到詬病,重大的BBS上還出現了《重大之殤》的批評帖;在浙大,還未上任,就有校友發出反對他出任校長的網帖,稱其既不是兩院院士,與浙大也沒有任何交集,對浙大的發展不利。
一位校長,兩任期間均有影響廣泛的批評網帖出現,甚至還未上任就遭到「抵制」,放眼全國,也屬罕見。不過,即使是在重慶大學的BBS,林建華也未下令刪除網帖,而是由主管後勤的副校長發文,一一回應了指責與質疑。
用在浙大就任時的話來說,林建華希望自己「臥薪嘗膽、抗負壓力」。
而在北大BBS上,關於校長換人一事,今天有同學如此引諺——「滿口飯好吃,滿口話難說」;「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步步歇」。
破題
相比於王恩哥的履歷,林建華則更有資格被稱為「老北大」。這位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的首批大學生,放下內蒙農場中學教員的教鞭,就邁入了北大化學院的大門。之後的32年,他從學生變為老師,期間有5年輾轉德國和美國進行科研;再之後,他從化學院副院長的任上,逐步跨過教務長、副校長、常務副校長的職位。
而他面前也確實有很多難題。燕京學堂之事,風波之後,如何善後依然沒有完全的下文;旗下的方正集團,又剛剛爆出高管落馬的消息,此中糾葛,尚待釐清;前些日子的中西意識形態之爭,裡面亦不乏北大的聲音。
凡改革者皆易遭誹,是真猛士方能勇毅。即使是留下了爭議的王恩哥,在一些師生看來,亦稱得上「想幹事」、「有決斷」。
林建華的能力,其實北大的師生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浙大當初發出反對之聲時,亦讓北大人為之錯愕,更有時任的北大化學學院院長、浙大校友當即引薦。在教務長任上,他力改「重科研,輕教學」的模式,推動了北大元培的通識教育模式,並且開創了本科一年級學生引入顧問導師的制度。這樣的思路,也延續到重大和浙大的任上——在那裡,他要求教授也參與本科教學,將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學者江宇則回顧了林建華參與的「北大版醫改」的過程。2007年,國務院醫改領導協調小組委託北大參加全國醫改總體方案時,時任的常務副校長林建華即參與領導協調校內專家團隊。據江宇回憶,在整個方案中,林建華並未偏向或排斥所謂「政府派」和「市場派」的專家,而是讓各方平等討論、公平競爭。最後,李玲教授領銜的團隊勝出,以「北大版醫改方案」參與國家討論。
改革,總是難以立竿見影。
何為
從師生的角度看,新的校長,總得有新的期待。
比如,他們時常還感念那位在輿論場常被調侃的校長周其鳳,認為不僅給學生實現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空調夢」,其離職時留下的包括未收回沙灘紅樓老北大校址在內的「四件憾事」,都是一個老北大人的真正關懷。
但從社會的角度看,北大的校長,從來不是一個好做的職位。往遠看,有蔡元培、蔣夢麟、胡適三位校長在,大家對這一職務人選的期待從來就不僅是「校長」。
新人選,總要有新的破題。拿從高校校長任上出任仕途的看,中科大的校長侯建國履新科技部副部長,主管科研經費和體制改革,呼應國家改革的深度需要;清華校長陳吉寧出任環保部長,面前的則是中國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
北大的期許是什麼?問題何在?期待校長何為?
北大中文系教授謝冕曾經在《永遠的校園》中寫:「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個人頓時便具有被選擇的莊嚴感。北大人具有一種外界人很難把握的共同氣質,他們為一種深沉的使命感所籠罩。青春曼妙的青年男女一旦進入這座校園,便因這種獻身精神和使命感而變得沉穩起來。懷著神聖的皈依感,一顆偶然吹落的種子終於不再移動。它期待並期許一種奉獻,以補償青春的遺憾,並至誠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國魂永遠綿延。」
林建華面前,同樣是一條類似的道路。行政上的事務一流、科研上國際一流大學的目標期許,高校「去行政化」的標杆樣本、以及北大作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路標,每一個,都沒有留給他太多休養生息的時間。
文/公子無忌
>>>點擊進入「俠客島」海外網專欄
(本文為「俠客島」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註明來源「海外網」)
「俠客島」是以解析時局政局見長的微信公號。關於反腐及其它熱點話題,俠客島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
責編:宋勝男
28433189,.【俠客島】北大易帥:2月份人事調動 北大史上少見,.2015-02-16 06:56:11,.103972,.宋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