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班親子在線交流群以「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為主題開展了第二次交流活動,家長們積極踴躍發言,在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規則等方面產生了熱烈的共鳴,由小二班李悅慈媽媽主動地、自發地將討論的精彩內容以及分享的育兒感悟和小妙招做成了簡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興區十一幼小二班「親子在線」
簡 報
(2019年11月26日)
2019年第2期
2019年11月26日中午,大興區第十一幼兒園小二班親子在線交流群開展了第二次活動。遵照幼兒園安排,本次交流主要圍繞「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這一主題展開(參見學前教育雜誌2019年第11期第6-10頁內容),主要聚焦於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規則。在熱烈的討論中,家長與老師們分享了育兒感悟與小妙招。現將精彩內容摘錄如下:
教育,是場馬拉松,但陪跑的不單單是老師,而是包括家長和老師在內的每一個人;教育,是個大環境,但這個環境的生態絕不僅僅是教室,而是包括家庭和學校在內的多個環境的融合。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理念,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辛勤付出,也離不開家長的全力配合。「家園共育」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為此,家長不僅要做好老師的得力助手,還應保持與老師的溝通。在發現問題時應及時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必要時要跟老師溝通,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家園共育,為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受父母影響大。很多時候大人不注意的小細節,可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並且模仿照做。所以「熊」孩子的錯誤言行,很可能從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家長要從日常點滴做起,規範自己的言行,發揮「言傳身教」的正能量,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是最幸福和滿足的。家長的陪伴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孩子來說,教育的錯位與缺失,特別是父母的缺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較大。留守兒童與單親家庭孩子往往內心會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好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治癒。對孩子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只有陪伴孩子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家長們有責任、有義務陪伴孩子,儘可能的創造條件培養好孩子,讓孩子度過幸福的童年。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和各種能力迅速發展的階段。作為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家長和老師應通力合作,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意識,為其身心健康健康夯實基礎。
無憂無慮、不受約束的言行是孩子的天性,但「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如若不加幹預,幼兒就容易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能很好合作,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為等。這就亟需師長共同引導孩子樹立規矩意識。比如,在做事情前,先跟孩子說明做事的規矩、合規的益處和不合規矩的後果。在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的同時,引導其作出正確選擇。在告知規矩時,也不能簡單粗暴的命令,而應告訴孩子為什麼需要這麼做。因為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懂得道理就會去遵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很容易滿足孩子購物的需求。如若孩子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那麼孩子就容易養成「不勞而獲」的惰性,輕易得來的東西孩子也不會珍惜。對此,家長應該在生活中積極引導孩子樹立「付出才有收穫」的意識。當孩子提出要求時,家長不要急於滿足。可以讓孩子通過勞動和付出來換取想要的東西。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有可能因付出的艱辛而取消不合理的要求,也有可能通過自己辛勤的付出,換來收穫的喜悅。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就是把有些事情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提升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對今後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成年後事業發展益處良多。為此,家長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獲得師長肯定後,孩子就會樂於自己動手,在親身實踐中獲得真知。
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地思考別人為什麼會那樣做,對別人多加寬容,多加體諒,多一份包容與理解,多一點體諒與信任。家長和老師之間要多一份換位思考,家長和孩子之間要多一份換位思考,孩子與孩子之間也需要換位思考。適時啟發孩子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孩子之間的矛盾與爭執。
好的教育理念需要好的教育方法去落實。家長和老師們在交流中分享了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小妙招。
上了幼兒園以後,孩子們爭當第一的好勝心更強烈了。在家庭教育和園內活動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有助於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競爭的意識、獲勝時增強孩子的自信、失利時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此外,在一些需要小朋友合作的集體比賽項目中,孩子會克服自私心理,自覺地與同伴合作和分享,即便發生了矛盾,幼兒自己也會學著協調解決,增強孩子的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撲克牌是一種集娛樂、學習於一體的優質教學輔助資源。在翻盤背數字、猜花色、按數取物、卡片回家等遊戲中,孩子會用自己的特有的想像來記憶數字,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記憶力,也有助於增強孩子對數字的敏感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活動,會主動的參與、用心的對待。有興趣了才有動力,在家庭教育和園內教學中,善於發現和藉助孩子的興趣進行引導,往往會事半功倍。
上幼兒園的過程中,孩子開始接觸社會,學著待人接物,處理矛盾等。這時,若是有一個或幾個小夥伴的陪伴,不僅會減輕孩子的孤獨感,而且孩子之間會互相模仿、幫助、鼓勵,示範效應強。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孩子們之間發揮的影響是極大的,應鼓勵孩子主動去交朋友,學會欣賞、學會分享。
此外,家長和老師還分享了其他的育兒小妙招,例如適時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和獎勵,用試錯法代替枯燥的說教等。家長們對親子在線交流活動給與了充分肯定,認為交流有助於增進師長對孩子的了解。在相互交流中,家長們學習和掌握了不少科學理念和育兒方法,在思想碰撞中也激發了一些新的靈感,進一步堅定了踐行師長攜手、家園共育的理念。期待下次在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