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
我們常在各種電影電視或者小說裡面看到「渡劫」這個詞,幾乎清一色都是天崩地裂,日月無光的場面,然後主角在一片光環(主角光環)的守護下逆天改命,強行渡劫成功,之後凌駕於天穹之上,極其的威猛霸氣。
當然了,這些不過都是文藝作品而已,但其實「劫」這個概念還是有的,它最早來自於佛法,而且它有兩重含義。
第一重是時間單位,只不過它很長,用來形容的對象也不是人或者其它事物,而是整個「世界」。
這裡面的劫又分了小劫,中階和大劫三種,光是小劫就長達一千六百多萬年,每二十個小劫又是一個中階,然後四個中階合成一個大劫,分別代表「成、住、壞、空」這四個階段,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第二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劫難」,不過這個準確來說也和第一重有關,每當一個世界到了「壞」的這個階段,意味著即將崩壞,也就是要重新洗牌了。
而這個時候災難就會陸續而來,比如說號稱「小三災」的刀兵,瘟疫,饑饉劫,最終而來的就是可怕的「大三災」,火燒初禪天,水淹二禪天,風破三禪天,最後除了四禪天以外的地方全部粉碎,從而進入下一個階段——空劫。
其實不光天地有劫難,我們人也不例外,雖然沒有風火水那麼浩浩蕩蕩,天地都為之變色,但其實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都極難解脫。
那麼是哪些劫難呢?根據年齡的不同又分為了三道關——分別是少年時期的色劫,中年時期的氣劫,和老年時期的財劫。
接下來咱們就來一一介紹。
01少年——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人生的第一個階段是少年,人生的第一場劫難在於色。
少年時代,正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冉冉升起,欣欣向榮,滿眼都是希望,心中只有歡喜,可以說是人生最好的階段,充滿著蓬勃的朝氣。
但是雖然從身體來說這個時期已經算是發育完成,但是心智上卻並非如此,他們初出茅廬,離開家人老師的庇護走上社會,要開始面對許多挑戰,而這裡面最難的莫過於色劫,或者說是情關。
哪個少年不好色,哪個少女不懷春?其實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們血氣未定,心智又不穩,確實很容易春心萌動,遇到自己喜歡的對象很可能就念念不忘,就像是詩經所說那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
只不過如果這個欲望完全不控制的話,就會如大江大河一樣泛濫,許多年輕人一時衝動之下引發出了許多嚴重的後果,甚至殉情輕生。
這一點可以說是少年時期最大的難關,雖然後面階段也都要經歷「色戒」的考驗,但一般不會這麼瘋狂,隨著年齡的增加往往也都會有更多的考慮,比如錢財,地位,家庭,性格等等,而一旦考慮的多了,其實也就沒有最初那麼純粹了。
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愛得死去活來,活來死去的基本都是年輕人,又有幾個老頭子老太太會為情而死的?
這一點就算是出家人也不例外,比如佛陀的弟子兼堂弟的阿難尊者,他長得和佛非常相似,佛有三十二相,他也有三十相,又比佛小了三十歲,是個英俊灑脫的年輕人,非常受女子歡迎。
但是也就是因為太漂亮了,阿難也經歷了其餘弟子少有的情關,被愛他愛得發狂的摩登伽女求她母親用外道法術給迷住了,險些破戒,還好佛陀讓文殊菩薩去營救了他。
由此可見色劫確實很可怕,就連修行者都不例外,所以小乘佛法的第一戒就是「色戒」,因為它對道心的破壞力是最大的,而大乘佛法則是「殺戒」,因為這個業障最大。
色戒對應的破解之法是「不淨觀」,也就是四念處的觀身不淨,當然了,我們在家人對此不用像出家人那樣嚴防死守,但也要小心謹慎,絕不可放縱和沉迷。
02中年——血氣方剛,戒之在氣
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是中年,而對應的劫難在於氣。
跨過少年階段之後,大家都開始慢慢成熟,在事業上穩步上升,也有了家庭,而且大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大。
這個時候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面對這生活的重重壓力,以及社會給予的多次磨練,之前的那些年少輕狂大部分都已經煙消雲散了,昔日的海誓山盟也都平淡於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中了。
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已經度過了第一道的「色劫」,開始了第二道的「氣劫」,或者說是漫長的忍辱之路。
對於中年人來說,自己擔任的就是「承上啟下」的核心地位,上面父母年紀日長,需要照顧,下面孩子越來越大,需要教育,工作中挑戰越來越多,新來的年輕人都是虎視眈眈你的位置,老闆和領導們也對您越來越嚴苛。
之前曾有一個段子,說某公司的大領導對中層領導開會中訓斥道,那些背著房貸車貸有老有小的中年員工儘管罵,就算罵的再狠他們也不敢走,只會更加努力做事,但那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要好好哄,不然可能隨時就拍桌子走人了。
這看似是段子,但其實許多中年人聽了之後都會無奈的苦笑,因為很多時候這確實是實情,幾乎每個人都在依靠你,而你依靠的人卻不知在何方。
所以中年人身上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心中也積壓了太多的負能量——工作的煩躁,上司的不公,伴侶的不理解,小孩的不努力,老人的囉嗦等等,所以面對陌生人往往都是冷漠且不耐煩。
而這也是如今社會上為何總是充滿了戾氣的根源,因為大家心中都有太多的「怨氣」,這也就是中年人的「氣劫」。
要化解這種怨氣,最好的方法就是佛法的慈悲,以及廣闊的心量,要把自己的付出看成是一種布施——對家人,對公司,對社會,對一切大眾,而不要太過計較得失,這樣心情就會好很多了。
而心態一旦轉變過來,很多問題也就消失不見了,比如我們常看到的佛菩薩的塑像,幾乎都是慈眉善目,平和清淨,安忍不動,歡喜包容,咱們也應該多多觀想他們,並以此為目標,化解心中的負能量。
03老年——血氣衰弱,戒之在貪
中年人慢慢的熬啊熬啊,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最後孩子們終於長大了,老人們也都走了,自己也退休了,終於不用再勾心鬥角生氣了。